分享

太极拳以身领手有三层,看看你在哪一层?

 冷眼看尘世 2018-06-02

太极拳以身领手的要求,从字面上看,是要求身先动,手后动。

这样的理解当然没有问题。

但老六认为,如果想练好太极拳,对这句话的解读应该加以细化和升华。

身,不能理解为躯干,而应定义为腰胯。

手,要理解为腰胯以外的部分,包括腰以上的躯干和四肢。

依据何在?

腰胯是人体的枢纽,承上启下,胯是丹田的摇篮,内气的府库,劲力的源头,所以无数宗师大咖都把它捧到了天上:以腰为轴、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

为什么要以身领手?

练太极是一个收摄心神、返璞归真的过程,目标是建立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周身上下内外所有的动作都由丹田来统领完成。但是,我们在后天的生活中,会逐渐养成一些“坏习惯”,注重肢体的肌肉力量,四肢(尤其是上肢)活跃主动,自行其事,从而“架空”丹田。

太极拳正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抑制四肢的冲动,改变后天的运动习惯,恢复丹田的“核心”地位,而以身领手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要做到以身领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分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忙脚乱

练拳初期,由于日常生活中养成的积习一时难以改正,所以手脚会比较主动,往往是腰胯未动,手臂已一骑绝尘,不见踪影,在金刚捣碓上步撩左掌、懒扎衣打开右臂等动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这些问题不必紧张,因为随着动作的熟练,腰胯主动的时候会慢慢增多。

练功要点

手臂运动范围要大(注意不要跑到身后),重心移动的幅度要慢慢加大,如果练的陈拳,要注意逆缠要到位。

第二阶段:风摆杨柳

当八成以上的动作都能做到以腰胯统领的时候,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时,丹田会产生萌动的感觉,腰胯在名义上是皇帝,其实指挥权已经在暗地里进行交接,丹田逐渐开始垂帘听政。

在这一阶段,肢体由妄动向丹田气催动过渡,由于内气流动的感觉太过美妙,所以许多人会沉浸其中不愿自拔,为了强化这种感觉,会不自觉地加大动作的幅度,主要表现是上半身摇晃、抬肩、加大双手逆缠丝的幅度、拉大腰胯与肢体(主要是手臂)运动的时间差。

摇晃、抬肩、逆缠好理解,拉大时间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腰胯动了之后,手臂没有立即随动,而是滞后半秒、一秒再动。在外形上看,就象柳枝随风摆动,又象挥软鞭时,鞭把先动,鞭体后动。最典型的动作是白鹅亮翅前半段。


第二阶段是典型的温柔乡,许多人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其实,能有这种感觉已属不易,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样练下去问题不大,最起码踏进了太极拳的门槛。

如果还想提高,就要认识到风摆杨柳的弊端:虽有气感但比较散乱,而且不会老老实实待在丹田,会时不时窜到上腹甚至胸口处去添堵。

练功要点

当80%以上的动作能感觉到与丹田联动的时候,不要太在意丹田的感觉,减少身体摇晃的幅度、沉肩、尽量做到肢体丹田随动,缩小时间差。

第三阶段:身手一家

在第二阶段的末期,丹田已经从幕后走向前台,完全掌管军政大权,号令天下,丹田一动,周身皆应,丹田不动,百骸皆静。

此时,若想再上台阶,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了。断什么腕呢?必须放弃第二阶段的舒爽感觉,让丹田“复归于静”。静,不是完全不动,而是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要严格控制肢体的冲动,与丹田运转保持高度同步,不得有明显延误。

此时的拳架,周身浑然一体,肢体张驰有度,松静自然,没有私毫造作之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真正实现经络贯通,一气周流,向周身一家、浑然一体的至高境界进发。

练功要点

对抗旧有的习惯,严控丹田运转的幅度;不摇、不晃、不偏、不倚;肢体与丹田的运动时间差要缩短,但不能矫枉过正,避免手又跑到丹田前面绝尘而去,非要给个具体方法的话,手比丹田滞后0.00001秒吧!

三个阶段讲完,新的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从第一阶段再到第二、第三阶段呢?

当然不是!

一、二、三是普遍规律(其实许多人倒在了第一、第二阶段),特例还是有的,有人会跳级,从第一直接到第三。

跳级很美好,但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因为,第二阶段的夸张动作有助于开胯和盘活周身的关节,加大内气的流量,使得练拳者体会到明显的气感,从而保持兴趣,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

而从第一直接到第三,需要两个要命的重要条件:一是你有一个拳技高超的好老师,二是你对这种练法坚信不疑,能耐得住三、五年丹田无感的寂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