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玩熊 2018-06-02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九渡中心小学 341000
摘 要:城乡教育差距大,教育信息不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信息化问题在城乡教育中的差距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文主要陈述农村教育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 信息化问题 教育公平
面对21世纪的信息化浪潮,我国将“教育公平”问题提高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国还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该《纲要》可以看出国家未来将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然而,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基础条件,实施教育信息化还将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走出这个困境,是当前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1.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学校信息化设施不完善。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性和倾向性,对城市学校的投入相对较大,而偏远农村学校的投入相对较小。因此,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中配备的多媒体等设备严重缺乏。目前农村的计算机数量都不足以满足教师的需求,更何况对学生开放。此外,农村在互联网宽带方面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没有接入宽带,使得农村学校不能有效地通过互联网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2)家庭信息化资源缺乏。在城市,家庭电脑已经成为必备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在互联网上学习,而在农村电脑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有的家庭即使有电脑,也不一定会有宽度接入。特别是对于那些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只留下小孩和老人的家庭更不会配置电脑。
2.师资力量薄弱。城市经济相对发达,更多的教育资源往城市学校汇聚。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在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数量配置不足。由于受到财政的制约,在农村学校公职教师编制数量不足,造成学校教师不够(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有时还需聘请部分临时代课教师。而这些临时代课教师大部分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还不太会使用多媒体。另外,代课教师与正式的公职教师在待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严重降低了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制约着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此外,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不能够吸引优秀的青年教师。虽然国家在2015年颁布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应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但是在现在的物价水平下,农村教师的待遇依然偏低。(2)农村中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这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甚至有部分年龄较大者,根本就没有使用过计算机。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综合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严重缺乏;信息技能较低、研究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此外,农村教师信息化观念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向学生传递知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这种观念,学生是信息社会环境下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

因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等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能够做到角色的改变,即能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
3.教师考核机制不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能够有指向性地引导教师的行为。而目前,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学校的课程安排主要是依据升学要求来设置的,学校的主要课程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是依据这些课程的学生成绩排名来决定教师的绩效。在这种考核机制之下,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对信息化知识的灌输以及自身信息化知识的提高。
二、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对策
1.加大投入与完善管理机制并行。地方政府应该在经济上尽可能地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大的帮助与扶持,并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加快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力度,为农村中小学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逐步提高,各学校在经费上也较之以往充足了一些,而这些钱怎么花,购回来的东西怎么管、怎么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办法。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基本靠国家和省两级政府的投入,但到了下边也很容易形成“等、靠、要”的思维定式,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有的是缺了等上级给配备,用坏了这茬等下茬。
2.建立完善的捐赠管理制度。除了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之外,更应该鼓励企业与个人对农村学校进行捐赠,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捐赠管理制度。在城市,经济相对发达,教育资源投入多,同时还有社会捐赠,而农村学校相对较少。鼓励社会捐赠,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于企业或者个人也是有益的。
3.建立合理的教师编制制度。现有的教师编制制度,不能够满足农村教师数量的需求。在公职教师编制方面,应该更多地考虑农村学校的情况,更多地向农村学校倾斜,要保证农村教师的数量充足。对于城乡教师待遇差距,使得优秀教师流向城市问题,应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以及相关福利待遇。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要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教育,关键在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知识掌握的程度。目前,重点在加大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解决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培训任务可以由高校教师或培训机构承担,实现省、市地、县多级架构,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锻炼,去提高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5.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引导教师的行为,因此在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方面,不能只是片面的依据主要课程的学生成绩排名,应该建立比较综合的绩效考核指标,不但要考虑主要课程的学生成绩,同时应该兼顾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应用、指导学生在信息化方面的竞赛等指标。
三、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时代,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能有效地推动与发展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教育实施信息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与完善管理机制并行、建立完善的捐赠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教师编制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等建议。本文的研究对指导农村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陈福芳 杨玉慧 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索[J].教育管理,2015,(8):161-162。
[3]潘炳超 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3-5。
[4]王搏 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0):29-29。
[5]贾雪梅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电教,2009,(9):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