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AB向往神鹰 2018-06-09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限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疾病,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口疮等。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免疫失调、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本病反复发作、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西医常采用局部外用药联合免疫调节治疗、激素治疗、补充微量元素等方法,但均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早在《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就提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民病口疮。”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发生,责之于上焦心脾积热,中焦脾胃气虚,下焦肝肾亏虚、虚火上炎,或二焦或三焦并病。《寿世保元·口舌》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本病的发生与“火”密切关联。外感六淫邪气,过食肥甘厚腻,或情志郁结,导致心、脾、胃、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火上炎;或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郁结日久化热;或心肾不交,肾阴亏虚,阴虚火旺,均可使邪热、郁火上炎,熏灼口腔,出现口腔糜烂甚至溃疡。另外,本病反复发作,病程长,以虚实夹杂证多见,而“火”作为主要的病因病机,贯穿本病的始终。


从虚实论治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病因及病机是“火”,但本病并非单纯的虚证或实证,多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故治疗不宜清火、泻火太过,以防伤正,应以“和法”为基本大法。“和法”是纠正机体功能状态失和的微调法,通过多方面的和解、调和与缓和,达到和平、和谐状态,使各脏腑各司其职,则火不易生而自灭。“和法”体现在临床用药上,则为阴阳配对、相反相成,同时配用恢复脏腑气机功能之药。对于病情较为和缓、病机较复杂的病证,如表里、寒热、虚实错杂,或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出入紊乱者,多使用本法,可获良效。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论》,该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为治疗寒热并见、虚实夹杂的良方,是“和法”临床运用的重要体现。方中黄芩、黄连苦寒燥湿以清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以散寒;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虚。诸药合用,既可甘温升补又可苦寒降泄,具有标本兼治之功。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原虫及抗菌作用,黄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作用,干姜有镇静、抗炎、抗凝和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腔溃疡虽表现在口、舌,但病因在内脏,病位主要在心、脾、胃,兼及肺、肾。该病病因较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其病因主要是“火”。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较长,且久病入络,多夹瘀,故火、瘀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疗效较好。久服此方多可根治,可作为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多以火热为患,亦有阴虚火旺之证,故治疗时应分清虚实,辨明脏腑,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若患者为青壮年,口腔溃疡有明显灼痛,伴口干口苦,口中异味,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多属火热实证,病程较短。实火多系外感六淫,失治误治,表邪入里,热邪郁闭体内;饮食无节,过食肥甘厚腻,郁滞不化,郁结化火;情志失调,气机紊乱,郁滞而化火,均可致脏腑郁热,上蒸于口舌,发为本病。《证治准绳》曰:“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为口舌生疮;脾脉布舌下,若脾热生痰,热涎相搏,从相火上炎,亦生疮者尤多,二者之病诸寒凉剂皆可治。”因此,治疗当以半夏泻心汤加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剂,如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蒲公英等清热凉血解毒,消积清热。《圣济总录》曰:“口疮者……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若患者年老体弱,或病情反复发作,溃疡隐隐作痛,口干咽燥,烦热,舌红少苔,多属虚证,病程较长。多因思虑过度,饮食劳倦,或外感六淫,失治误治,郁久化热,热邪入里,耗伤阴液,虚火上炎而发本病,证属虚火。治疗当滋阴清热、养阴生津,以半夏泻心汤加生地黄、麦冬、山茱萸、党参、黄芪、当归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以甘温除热。


此外,对患者的辨证调护也十分重要,与治疗相辅相成,患者应饮食有节,清淡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忌煎炸、油腻、寒凉、辛辣之品,保持口腔卫生及大便通畅,调畅情志,避免过于劳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合理调护,多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病案举隅


案例1


患者,男,27岁,2014年10月就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嗜烟酒,急躁易怒。患者口腔溃疡常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近日口腔见多个溃疡面,创面色红,灼痛难忍,久不愈合,伴口干口苦,腹部胀满,胸胁满闷,反酸,胃灼痛,大便干结,2~3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喜食肥甘厚腻,加之时有饮酒,日久湿邪内生,郁滞不化而生热,损伤脾胃,且平素急躁易怒,肝气郁结化火,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胃郁热证治宜疏肝清热,活血解毒。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2g,黄芩片12g,黄连片12g,竹茹12g,连翘12g,赤芍15g,甘草片12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牡丹皮15g,栀子12g,火麻仁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及肥甘厚腻之品,调畅情志。二诊:少部分口腔溃疡愈合,疮面色白、灼痛减轻,偶有饭后腹胀、口苦,无反酸、胃灼痛、口干,纳呆,大便正常,每日一行。舌质红,无少苔,脉细滑。初诊方中蒲公英改为15g,加莲子心12g,炒鸡内金15g,炒山楂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诊:患者口中和,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纳眠均可。续服上方7剂。四诊:口腔溃疡均愈合,纳眠可,无明显不适。


案例2


患者,女,65岁,2015年3月就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数年,近年逐渐加重。患者近期因饮食不慎再发,口腔可见多个溃疡,隐隐作痛,难以愈合,伴心烦不寐,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干,1~2日一行,舌红,苔薄白,脉细数。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法半夏、黄连片、党参片各15g,黄芩片、大枣12g,生地黄、麦冬各2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清淡饮食,忌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果蔬,多饮水。二诊:部分口腔溃疡愈合,疮面色白,隐痛减轻,心烦不寐,失眠多梦,口干咽燥等症均明显改善,大便正常,每日一行。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续服原方7剂。三诊: 疼痛消失,溃疡面大部分愈合。黄连片及黄芩片减为9g,其余药量仍按原方,7剂,水煎服。四诊:口腔溃疡均愈合,纳眠可,无明显不适。


小结


清·齐秉慧在《齐氏医案·口疮》中提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治之。”本病病机属正虚邪恋,寒热错杂,故治疗时应抓住重点,攻补兼施与寒热并用,方能获得良效。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