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聊太极拳66】答初学弟子问的太极推手(四)

 文苑书店66 2018-06-10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陈雄老师聊太极


四十、作为师兄,怎么给初学师弟辅导推手中的粘连黏随与沾粘劲、走劲?

答:有些人作为师兄,在给初学师弟辅导推手中的“粘连黏随”与“沾粘劲”、“走劲”时说:你这样懈丢了,我就那样打你;你这样硬顶了,我就那样打你。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推手的性质和目的,推手是行拳走架到散打技击之间的过渡阶段功课,不是用来比武分出输赢的。再有你以打法来引导初学师弟练习“粘连黏随”与“沾粘劲”、“走劲”是对不上号的,初学师弟懂不了,也练不了。

应该怎么辅导指点呢?先让初学师弟知道,“粘连黏随”是手段,“不丢不顶”是目的;何谓“丢”,何谓“顶”,要以肢体语言给初学师弟“讲”清楚。然后引导初学师弟理解,“粘”是主动性的手段,“连”是目的;“黏”是被动性的手段,“随”是目的。接着以喂劲辅导初学师弟松哪里、怎样松才能体悟推手中的“不丢不顶”。

至于给初学弟子辅导“沾粘劲”、“走劲”,可以参考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口述、陈炎林整理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书中所说:“沾粘劲即不丢之劲,主前进,是太极拳中最需要的基本内劲,由推手而来。初练沾粘劲时,两手不知所觉,犹如木棍,一段时间后,才由手到臂、到胸、到背,以至全身皮肤,逐渐生有感觉。有感觉才可沾粘,才可将敌吸住,为我所制……走劲即不顶之劲,主后退,由懂劲而来,不懂如何能走……走者,走避人的重力,而不与之相抵。因此,推手时,手部一觉人有重意,即变为虚。如遇偏重则偏松,遇双重则偏沉之,泻去其力,随彼方而去,不稍抵抗,使人处处落空,毫不得力……初学者不遇大劲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并不是懂劲后真走。走劲的枢纽全在腰腿,腰腿无功,亦属徒然。”去指点初学弟子推手。

四十一、哪些实施方案是太极推手的战术?

答:使用战术,先要研究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与技术内涵。对太极推手的理解,因站的角度不一样和文化层次及各人悟性之不同,就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但不应影响我们探索太极拳的奥秘,所以使用太极推手的战术有不同也正常。你认为某个推手战术的太极味不纯而可以不用,但防人之心和防人之法不可无。一些常见的推手战术举例如下:

1、避实就虚的战术,内涵出自《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在太推手中就是避开对方的强劲实处,去找对方虚弱的部位下手。要做好避实就虚,需要做到二点:一是要要学会“避势”,即暂时躲避不利自己的拳势。二是要就是掌握主动权,调动对方而不被对方调动。

2、“刚在他力前”(语出明代著名武术家俞大猷《剑经》总歌诀)的截劲战术,太极推手中讲究对劲力的控制,如果通过听劲探测到对方将要发劲时,后发二先逼到对方身体重心轴上,或者堵住对方发劲的根节,让对方没有发劲的距离,有些老练家称之“打闷劲”,结果是对方有劲使不出来。

3、“柔乘他力后”(语出明代著名武术家俞大猷《剑经》总歌诀)的柔化战术,就是受到对方推按时,通过改变劲点、方向、重心位置、距离、角度等方法,化解对方的推按劲。看上去是“舍己”,其实是“人舍”,柔化不是消极的退缩,而是防御的退让,巧妙利于变化,卸掉对方过来的攻击劲或控制力,有利于“借力打力”。

4、“拔根”战术,所谓“拔根”,就是发劲之前,先把对方的根基破坏,使其站不稳而失重,这样发劲才有更好效果。

5、“占中门”的战术,“中门”是什么意思?“中门”即人体的中正线部位。占中门的好处是,可以占据有利位置,在主动进攻时,由于路线短,速度和力量相对迅猛,使对方很难判断、转换变化,一旦察觉后为时已晚,大有防不胜防之势。是能在短距离、短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攻击战术。

6、“抢外门”的战术,何谓“抢外门”?“外门”亦称“吃外”,就是对方护卫自己的双臂双腿的两侧面。抢外门是指对方已有准备、已守护了自己门户、条件又有于我时,采取变被动为主动的战术。运用抢占对方外门的战术,避其锋芒,抢占对方一侧有利位置,转劣为优,以巧取胜。

四十二、怎么理解认识“自己顶劲用力了才知人家力气大”这句话?

答:太极拳明师李品银在《怀念尊敬的濮冰如老师》文中说:“有一次,两位师兄推手,一位师兄弟对濮老师说:‘他的力量很大。’濮老师说:‘你自己不用力,怎么知道别人力气大?’我二十年后才理解,并付诸实践。非常管用,心悟并体会到了以弱胜强的妙招。”我的有些弟子也说过:与哪个师兄推手觉得出手重了,与哪个师弟推手觉得力气大了,推不过或不好推啊。如果是以忘我心态去练推手,你一心一意的求松守中,你身心俱松的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多一点宽容与尽量适应,正如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多年来在讲授太极推手时一再强调的那样:“要任人蹂躏,要逆来顺受,要舍己从人……”输了没什么,说我笨或没进步也没啥,那么就不会觉得对方推手时出手重了、力气大了。

四十三、太极推手中“轻沉兼备”功夫指哪些?

答:太极拳的拳架讲究“轻沉兼备”的练法,推手更讲究“轻沉兼备”的功夫。有的太极名家说太极拳的“轻沉兼备”指双手而言,我不大认可这种局部性的说法,我认为应拓展到拳势的整体上说。比如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垂臀松肩”“松腰沉提”练法,垂实腿之臀,松虚腿之肩;再如“松腰沉提”练法是实腿松沉的同时推动虚腿提起,都同样体现了“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重心学说。推手中的“轻沉兼备”功夫是极少水分的干货,轻不是单轻,而是沉中轻,是为了灵活灵敏灵动,化之于无形,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怎么才能做到沉中轻啊?我恩师林墨根先生说:“把沉藏起来就变轻了。”有兴趣者不妨体悟一下沉肩坠肘中肘与手掌对拔松开产生的“沉中有轻”,不妨也体悟一下势重劲沉而打人轻的练法。沉也不是单沉,而是轻中沉,克敌制胜还得靠准确、快速、灵活的重击。沉中轻也好,轻中沉也好,轻灵中的灵活自如不是局部性的动作,而是整体性的动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外相合拳势,所以都要具备沉顶对拔松开和整体性松沉的功夫。

四十四、如何理解认识太极推手运动的“轻”?

答:轻,简单的解释,就是用力很小,甚至不用力,轻与松是连在一起的,即充分放松,毫不着力,特别是两手臂,仅维持其不掉下而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就是轻的要求。在太极拳推手中,同样要按照这一要求来做。当与对方接触,肌肉放松,毫不着力,便会使对方感到深不可测,不知力点在何处。而自身却能敏锐地感觉到对方力量的大小及力点所在。这样,对方的重心和虚实全在我掌握之中,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轻则灵,灵易变。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人刚我柔、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而达到懂劲。太极拳名家马岳梁说:“太极拳的‘轻’不能用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避免双重。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爆发力均为太极拳之大忌。轻是有力不用。”

四十五、怎么理解认识“一丝不能承受外力”的实战思路?

    吴国忠先生在《郑曼青先生的太极拳思路》文中说:“要松净、松透,心中不着一物,要一丝不能承受外力,不给人有任何可借之力。‘用手打人是帮倒忙;拿人是傻瓜;抱人是摔自己,自找麻烦。双手不接,双脚不起。’等于把搏斗制胜的条件全放弃。剩下的是全与人相反的教法,练法,用法。就是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哲学落实。”这种实战思路,在推手、散手中多点体悟才能练出真太极功夫,对练中确有想推人、结果是反被人推的实例。宜搞明白的是:一丝不能承受外力的实战思路得具备“舍己从人”、“劲顺气和”的功夫和莫争强不好胜的以拳证道心态,不是消极被动或不明智的一丝不能承受外力哦!“舍己从人”是手段,不是目的;“舍己从人”的目的是“从人则活”和“引进落空”。

四十六、怎么理解认识“上虚下实中间活”这句话?

“上虚下实中间活”来自拳谚,亦有人说成“上虚下实中间灵”。“上虚”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相对下肢而言,上肢是劲力较小为虚的身体部位。二是有虚灵之神的内涵,神贯于顶,能空则灵,越空越灵。人的身体上部分主要包括“头、肩、胸及双手”,在完成“上虚”的过程中,双肩是关键。肩部恰到好处的松沉与松活,推动颈椎往上松开的把百会穴轻轻提起,如神贯于顶。胸锥、胸膛和手随之松下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上体轻松;手的屈伸自如、肩松、胸松、虚领顶劲体现了“上虚”。第二层意思是指手上的技击意图,不让对手摸清虚实;与对方初始接触时,应采取掩盖我实、探彼虚实的策略。对应于这种策略的不二法门,只有虚己待人。在对练守桩和推手时,要虚实结合,灵活多变。

“下实”的意思是指底盘要稳固,交手时阵脚不乱。在练拳实践中得知下盘的稳定性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其根在脚,发于腿”是指下肢腿部是支撑身体根基和化、引、拿、发劲的作用点。“脚打七分,手打三,下部两足定根基”,“打拳容易,走路难”,“脚不稳,则拳乱”等都证明了下实的重要性。只有下盘扎实,稳重,两脚入地生根,两腿挺拔有力,才能练好推手。

“中间活”的意思是指腰胯要灵活,腰与胯共同组成肢体上下关联的枢纽。拳理中有“以腰为轴,主宰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练拳不用腰,终究艺不高。”等论述,在生理上腰与胯是有互根联系的,可见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在过渡动作中腰胯都在一刻不停地运转,全身的虚实变化、进退转换以及蓄势发劲等,都需要用腰胯来完成,腰胯的变化在太极拳中起着主导作用,体现在太极拳上是“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怎样在太极拳运动中把握腰胯部位的姿势正确,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髋关节转动灵活才能保证腰、骶关节转动自如,也只有以腰为轴来协调四肢才能保证过渡动作完成。习练太极拳时,上下肢动作舒展、协调,主要是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肩不松上身僵,胯不松下身僵,腰不松全身僵”。值得注意体悟的是:一、松腰的时机和不到位会制约松胯,松胯的时机和不到位也会影响松腰。二、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通俗点说,通过用意不用力方式使胯骨部位的收束、开张以及旋动整合起来,带动周身骨骼联动出击,化节节分开,发节节合拢,就是这样依靠胯部运动来发力传劲。

 四十七、“得机又得势”是什么意思?

    “机”是有利于自己较好的时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是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对掌握时机所说的话,武禹襄的外甥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说:“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又在《走架打手要言》中说:“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这都可作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这段话的注脚,意思是说:对方不发劲,,我也不发劲,若对方刚进将出,我微感其有发劲的征兆,立即顺其劲先发制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其中的“动”不是一般日常口语的“动”,若说他不动,我也不动,那就变成静功而没有拳意了。“彼微动,己先动”是我抢他前面截劲而发放。还有“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包含了后发先至和先发制人这两种意思在内,攻防随机应变是也。

   “势”是有利于自己较好的拳势,好就好在占有主动,我顺你背的“顺”是较好的、占有主动的拳势。顺势表现为劲路顺遂、立身中正、重心稳定、整体协调、处身防范安全。比如一个较为容易看得明白的实例:对方是弓步的拳式动作,倘若你得对方之横就是得势了;因为对方下盘弓步的左右两面较窄,底盘横面不但伸缩余地相对较小,而且不像底盘直面那样能充分发挥后腿的支撑力量,这样防守劣势又薄弱,所以你得横了就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去攻击。当然虽以横面待人,但由于随机动步却又不易使人得实,所以就必须通过插步进逼,逼出对方动静既分后步式的横面,再乘势进攻。所以中横又得实才是胜算较大的我顺人背之势。背势相对地表现我劲路不顺、身法散乱、重心不稳、整体失调、身处“终不得力,处处落空”的困境。比如对手的重心偏于一方,显露其焦点。换句话说对手的重心已经歪了,身上有一部分发呆(即拗住的一点的双重状态),同时其重心上移,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正或隅,必须随敌的背向而发。机会也须恰到好处,就是等对手旧劲已完,新劲未生的时候(发呆时),或后退的时候。不能早也不能迟。早了,则敌势未完,容易生顶抗的弊端;迟了,则敌人发觉而发生变化。

四十八、推手摸到对方手上的硬点或棱角时,发劲的胜算大吗?

答:从推手实践告知:1、推手摸到对方手上的硬点或棱角时,如果对方的推手功夫(指听劲、接劲、化劲、根劲、松沉、虚实变换等的功夫)比自己差了一大截,那么发劲的胜算肯定大,几乎没有悬念。2、如果对方的推手功夫与自己差不多,体重、年纪又差不多,有些人以为推手摸到对方手上的硬点或棱角时,就能凭这点便宜发劲把对方推按出去,不知殊那个时候的发劲不一定有胜算,得看三种情况:能引到对方落空,胜算最大;我顺人背时,胜算较大;对方未完全失重,但站得不够稳,也有胜算。3、如果对方的推手功夫高出自己,仅凭摸到对方手上的硬点或棱角这点便宜,那是胜算较小的。


 陈雄

整理于2018年6月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