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节:首条骑差邮路跑出了什么?(图)

 网罗天津卫 2018-06-11

  有朋友远在江南,沟通一下能有多难?“见字如晤”的亲笔信备感亲切;吴侬软语穿越电话线便如人在身侧;十万火急的电报是老传统;一封电邮转瞬即到……

  如果说全中国第一条邮路让信件长了飞毛腿,电报让消息插上翅膀,那么电话就让天涯化作咫尺、让所有的城市耳聪目明。

  邮路

  1878年2月6日,风和日丽,一个外国人骑马奔驰在天津至北京的官道上,偶尔有同样行进的路人,望着那马蹄后的尘埃,只会叹一声“有马真好”,却想不到那条骏马跑过的道路,就是全中国第一条邮路,就是这条邮路让城市与城市之间从此变得消息灵通起来。

  这一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的心情不错。这一天,他有重任在身,因为总税务司赫德指派他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和上海五处海关试办邮政,2月6日就是他试跑津京邮路的日子。清晨用过早餐,德璀琳骑着英国纯种马一路风尘直奔京城,途中只在河西务用餐和稍作休息,下午7时许就到达北京。

  于是,德璀琳经过试跑,京、津骑差邮路于4月1日正式开通,全程125公里。每天从天津到北京并从北京到天津运送邮件各一次。设杨村、河西务、张家湾三个中继站。由骑马信差运送邮件,每次班的重量以40磅为限,时限为12小时。从天津出发的邮班每天在日落时出班,次日清晨到北京;从北京出发的邮班,每天下午四时出班,次日清晨到天津,登上出港的船只。天津至北京的邮路开辟之后,德璀琳又陆续开辟了天津至牛庄、天津至镇江、天津至上海、天津至烟台的海、陆两种邮路。

  邮局

大清邮政津局,1896年建立,地点在法租界大法国路(今解放北路111号)。

  天津解放北路,100多年前,它的名字还叫“维多利亚路”,当时,这里是外国洋行云集的繁华街道,这条路的111号,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巴洛克式建筑,1897年,代表中国国家邮政开办的大清邮政津局就是在这里开张的。而在此之前,寄信人要将信送往海关书信馆或华洋书信馆。

  1878年3月23日,那个被专家们称作“中国近代邮史零起点”的日子,天津海关书信馆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开办信函、新闻纸、刊物、贸易契等业务。5月1日天津海关书信馆发布英文《邮政公告》,从5月18日起执行邮资收费标准。采用预付邮资或邮资登记簿方式。7月24日,天津海关书信馆招商承办的邮务代理机构———华洋书信馆在天津成立,并在北京、烟台、牛庄(营口)、上海设有分馆,主要揽收中国人的信件。

1872年华洋书信局成立,第二年改名为拨驷达信局。图为该信局1882年寄发的实寄封。

  1880年1月11日,海关书信馆改名为海关拨驷达(即英语POST的音译,意为“邮政”)局。不久,海关拨驷达局因业务的扩大,迁到了法国租界紫竹林一座欧式的楼房里(今天津解放北路与营口道交口处)。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在全国推广海关邮政,并成立大清邮政官局。随后,天津海关拨驷达局于1897年2月2日改名为天津大清邮政局,简称“大清邮政津局”,设在拨驷达局原址,即法国租界紫竹林,仍由天津海关税务司负责管理。大清邮政津局成立后,开始厘定邮政制度,开辟陆上骑差邮路,组建海上邮路,并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为中国近代邮政做出了重要贡献。

 邮票

  大龙邮票的问世,拉开了中国邮票发行的序幕。作为中国第一种邮票,其美丽与神秘一直牢牢吸引着海内外集邮爱好者的目光。

1897年天津发行的大龙邮票

  记者在天津市邮政文史馆中所看到的这三枚大龙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面值各为“壹分银”、“贰分银”和“伍分银”,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橘黄色。邮票的颜色鲜亮如初,“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GANDARIN(大清)”字样。

  126年前,邮政资费算是价格不菲。德璀琳将国内邮资按照200英里(300公里)以内和200英里以上分成两类。第一类:信函(每重三钱七分五)收3分银,报纸(十五钱)收1分银,小包(七钱五分)收1分银,邮袋(每七钱五分)收6分银;第二类:信函收5分银,报纸收1分银,小包收3分银,邮袋收10分银。

  一开始邮资是邮件寄件人到海关交费,海关造“邮资登记册”,并在邮件上加盖戳记,然后由海关或交华洋书信馆负责邮运。不久即深感手续繁杂,很不方便,不如西方已实行的贴邮票的办法省事。1878年6月15日德璀琳致函上海海关造册处税务司夏德,“这避免了复杂的操作和账务处理”,提出“即请造册处给我们准备一批我们最迫切需要的邮票”。7月份德璀琳收到首批5分银和3分银邮票,并在天津、北京发行。后来又增加了面值1分银邮票。

  天津作为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为中国的邮政发展写下了许多个划时代的第一: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第一部邮政规章、第一条邮路、第一张邮政资费表、第一套邮票等都诞生在这里。还有那条天津邮局所管辖著名的,世界上最长的经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至迪化(今乌鲁木齐)的万里邮路,同时也是通向我国大西北及欧洲的一条“丝绸之路”。

  从此,家书不再望眼欲穿。

  电报

  就在近代中国邮政起步的同时,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架起了我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近代中国电报业也开始走上了发展之路。进而在1880年,天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电报总局;1881年,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也在天津和上海同时开工……

  李鸿章在天津架电报线的时候,正是满清朝廷为了架电报线是否会绝了“地脉”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

  19世纪60年代,英、美、法等国数次要求在中国建立电报线,大清国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清政府便一次次加以拒绝。到了70年代,清廷对列强的设线要求,无论如何也招架不住了,只得同意他们设线,但做了个“电线沉于海底,其线端不得牵引上岸”的啼笑皆非的规定。

  深谋远虑的李鸿章早已看到了电报的价值。第一条电报线,他选择了自己的衙门。清光绪三年(1877),当时在天津就任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首先在天津机器局(今东局子)到北洋大臣衙门(今金钢桥北)之间试架了一条电报线路。据当时《申报》的记载,1877年6月27日这条线路正式完工。比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的那条电报线早了3个半月。

  清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支持铺设大沽的北塘炮台至天津间一条长约30公里的电报线路也开通了。李鸿章能够完全不理会“地脉”,也能够完全不理会洋人,因为他知道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长途电报

  电报初行的年代,媒体算是最先得到了好处。1882年1月16日《申报》对此做了报道,就在这一天,该报刊登了一条驻北京访员从天津电报局拍发的“电讯”:清廷查办云南按察使渎职的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条新闻专电。要不是李鸿章奏请架了一条长途电报线,国内新闻通通都得变成旧闻。

  天津道盛宣怀向李鸿章提议,“宜仿轮船招商之例,聚集商股,速设津沪陆线”,李鸿章即上疏说:“用兵之道神速为贵……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瞬息之间可以互相问答……如由天津陆路循运河以至江北,越长江以达上海,安置旱线……需费不过十余万两,一半年可以告成。”

  1881年4月,天津向国外订购的电信器材运到,津沪两端开工(上海端于7月5日开始动工),同年12月24日全线联通。电报线全长3075华里,共竖电杆20000余根,挂铁线两条,共花去湘平银178700余两。12月28日,国内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电路———津沪直达电路和沿途各局同线工作电路正式通报,全线在紫竹林、大沽口、清江浦、济宁、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立了电报分局,津沪电报总局对外公开营业,收、发公私电报,地址就在东门内问津行馆(今东门里大街)。

  1881年12月,津沪电报线完工开通,《申报》当即决定让驻北京的记者今后将新闻先送到天津,再通过电报传到上海。

  电话

  “那时的电话不似现在的样式,是钉挂在墙上的庞然大物,顶端两个大铃像是瞪着的大眼睛。下面是一块斜木板,预备放纸笔什么的,再下面便像是隆起的大腹,里面是机器了。右手有个摇尺,打电话的时候要咕噜咕噜地猛摇一二十下,然后摘下左方的耳机,嘴对着当中的小喇叭说话,叫号。”——梁实秋《雅舍小品》看得出,那时候使用的都是人工话机,接线员们在中间把线头插来插去,将千家万户的声音串连在一起。

  和很多先进事物一样,电话进入天津也是舶来品,率先在各国租界内使用的电话引起了清廷中很多洋务派的重视。光绪二十五年(1899),我国第一部自营电话便在天津诞生了,由天津官电(报)局负责。

  光绪二十五年七月,电政大臣盛宣怀向朝廷奏请电报局试办电话,得到批准,他甚至还劝华商集资自办德律风(电话一词的英文另一种译音)公司,与电报局相辅相成。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的自营电话还没来得及发展壮大,便被一场浩劫扼杀掉了。据《天津电信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尚处萌芽状态的天津电话业横遭重创,设备全部被毁。1901年,曾任天津电报学堂教习的丹麦商人璞尔生,在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胡同3号(今大沽路新成里)设立德律风公司,也称电铃公司,架设了从天津通至塘沽、北塘的电话线。他发展市内用户不到百户,都是使馆、衙署等。转年又架设了天津与北京之间的电话线,成为中国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路。

  第一条长途电话线在津京架通,清政府收回电信事业后,天津与各地长途联系增多。唐山、北戴河、济南、大阪、东京……1924年,天津的长途电话线路达到11条,天津电话局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同年筹办自动电话。1927年10月,天津第一个自动电话局在东局(四分局)开通,这是中国电话事业及天津城市发展的又一标志性进步。不久,南局、北局等也先后改建成为自动电话局,或人工、自动并行局。原闸口街局改建为二分局、五分局,南局为三分局,北局为六分局。(沈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