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06月07日九香虫为治疗背痛的专药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8-06-12

背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时缠绵难愈,九香虫加辨证治疗常可速效。

九香虫为椿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味咸性温,无毒。能够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治疗胸膈气滞,脘痛痞闷,脾肾亏损,腰膝酸楚,阳痿。煎汤内服3-6克或入丸散用。《本草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学习朱良春先生虫类药物应用和南通名医朱子清先生的治疗经验,临床上经常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九香虫治疗脾肾阳虚、气滞背痛的患者,颇有卓效。

案1.糖尿病背痛

李**,女,75岁

2006年9月7日

  患者糖尿病6年,经常心悸气短,后背疼痛,头晕,腿肿,口苦,脑鸣,皮肤瘙痒,脉细弦,苔黄厚,BP160/80 mmhg。诊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辨证为脾肾阳虚、脉络阻滞,治以脾肾兼顾、理气止痛。处方:

  生黄芪15克,山萸肉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

  益母草30克,天花粉30克,僵蚕15克,鸡内金15克,

  苍术15克,北五加加皮2克,九香虫6克,秦艽30克,

                     14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2006年9月21日

药后背痛显著好转,唯脑鸣如故,皮疹瘙痒,舌淡暗,苔白腻

滑,脉弦滑。继用上方巩固,苍术加至20克,另加蛇蜕6克,7剂后诸症缓解。

闭经——中医验方笔记 

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徵}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

[通治方]

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徵}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

生黄芪9克 党参6克 于术6克生山药15克 天花粉12克 知母12克 三棱9克 莪术9克生鸡内金(黄者)9克用水3盅,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服之觉闷者,减去于术;觉气弱者,减三棱、莪术各3克;泻者,以白芍代知母,于术改用12克;热者,加生地、天冬各数克;凉者,知母、花粉各减半,或皆不用。

《衷中参西》上册

倪朱谟:治经血周岁不行方。蝼蛄2个捣烂,绵纸裹,塞阴户内,1日即通。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辨证方]

1、寒 证

卓雨农:加味温经汤,治冷积脏寒经闭。少腹冷痛拒按,喜热熨,脉沉紧。当归 川芎 桂心芍药 莪术(醋炒)党参各9克 牛膝6克 甘草(炙)6克水煎服。

《中医妇科治疗学》

吴谦:寒气客于胞中,血留不行而成石瘕,里证多者,宜琥珀散玫之。

三棱 莪术 赤芍 当归 刘寄奴 丹皮 熟地官桂 乌药 延胡索各30克

上前5味,用乌豆30克、生姜120克、米醋120克同煮豆烂为度,培干,入后5味,同为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2、虚 证

卓雨农:滋肝养血汤,治血枯经闭,头晕目眩,夜眠多梦,胸胁胀满,不思食,身体消瘦,呼吸短促。

熟地 枸杞 山萸肉 菟丝 淮药各9克 当归6克 柏子仁9克红泽兰 生谷麦芽各12克

水煎,空心服。

《中医妇科治疗学》

傅山: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方用益经汤。

大熟地30克(九蒸) 白术30克(土炒) 山药15克(炒) 当归15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生枣仁9克(捣碎) 丹皮6克沙参9克柴胡3克 杜仲3克(炒黑) 人参6克水煎服。

《傅青主女科》卷上

刘奉五:若产后大出血所引起的血虚肾亏经闭(席汉氏综合征),可用余自拟经验方四二五方以温补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3克 熟地12克 覆盆子9克 菟丝子9克 五味子9克 车前子9克 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 仙茅9克 仙灵脾12克水煎服。

《名老中医医话》

蔡小荪:原发闭经,以育肾养血为主,参血肉有情之品,冀肾气旺盛,冲任充盈,月事得以时下,方用:炒当归9克,生熟地各9克,川芎9克,熟女贞9克,仙灵脾12克,苁蓉9克,狗脊9克,山萸肉9克,制黄精12克,河车大造丸9克(吞)

如大便不实,可去生地、苁蓉,加炒淮山药9克、菟丝子9克以健脾肾。每处10剂,1个月为一疗程,通常观察3个月,最好能同时测量基础体温,以助诊治。这类闭经,基础体温多呈单相;治疗后,体温如能呈现双相,即预示症情已有好转,继用调经方:炒当归9克,大熟地9克,川芎4.5克,白芍9克,怀牛膝9克,丹参9克,制香附9克,桂枝3克,红花4.5克,泽兰叶9克,可望经水通行。但尚须继续治疗,直至停药3月后,经事仍能按时来潮,方为痊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3、实 证

卓雨农:解郁活血汤,治肝郁气滞经闭,面色青黄,精神抑郁,烦躁性急,头晕耳鸣,胸胁作胀,食少嗳气。 当归6克 白芍9克 柴胡6克茯苓9克 薄荷3克 丹皮6克 山栀仁6克 白术9克泽兰叶12克 郁金6克 甘草3克

《中医妇科治疗学》

孙思邈:大虻虫丸,治月经不通六七年,或肿满气逆,腹胀瘕痛,宜服此,数有神验。虻虫400枚 蛴螬200克 干地黄牡丹 干漆 芍药 牛膝 土瓜根 桂心各12克 吴茱萸 桃仁 黄芩牡蒙各9克茯苓 海藻各15克 水蛭300枚 芒硝3克人参4.5克 葶苈10克上19味为末,蜜合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7丸。

促卵助孕汤

【组成】潞党参30g,生黄芪30g,全当归20g,大熟地12g,巴戟天12g,肉苁蓉12g,女贞子12g,桑椹子12g,仙灵脾12g,石楠叶12g,石菖蒲12g。

【主治】卵巢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全等所致之不孕、月经后期、闭经等。

【方解】本方法参芪四物汤之意,重用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以气血同补,以奏益气养血活血之功。其中重用党参、黄芪,除益气外更有深意,朱老认为,卵巢功能障碍所致不孕,除卵泡发育异常、排卵异常外,多伴络道不通,而输卵管的正常蠕动需靠气机之推动,大剂补气药可助输卵管伞端拾卵及输卵管纤毛蠕动,起到补气通滞疏络之功;方中黄芪、当归相配,又取当归补血汤之义,以补气生血。补肾之法,宜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滋阴而不腻,补阳而不燥,用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温补肾阳,女贞子、桑椹子滋养肾阴,共奏补肾促孕之效。再辅以石楠叶、石菖蒲以祛湿豁痰、怡情促孕,共奏益气养血、补肾助情、促卵助孕之效。每于排卵前5天始服,连服12剂,求孕者并嘱患者择期合房。

腰背酸痛者,酌加川续断、杜仲以益肾强腰;夜寐难安者,酌加夜交藤、合欢皮畏寒肢冷者,酌加肉桂、小茴香、鹿角片温补命之火;经前乳胀者,酌加制香附、川棟子、广木香以理气疏冲;兼输卵管不通者,酌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地龙以理气通络;脾虚便溏者酌加怀山药、白术;舌暗有瘀者,酌加紫丹参、鸡血藤、赤芍。

如何用《伤寒论》中的治疗水饮七方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是指人体内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水饮之法或以健脾,或以宣肺,或以燥湿,或以利水,或以温阳等,邪同而治异,然其中之不同则因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处疾病阶段不同故治疗不尽相同。本文就水饮的产生及《伤寒论》中治疗水饮之方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分析如何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产生的机理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此阐述了饮食水谷入于胃后,在胃纳脾运的作用下化生为水谷精微,经脾气为胃行其津液,中央土以灌四傍且上归于肺,经肺的宣发肃降,通过三焦腠理、经络、血脉,这一纹理网络系统来敷布,其间有心阳温煦,肾水气化,肺气宣降,肝升调达,脾运升清,胃纳降浊,水谷精微才可以正常的运转输布。若水津输布正常则为水谷精微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九窍,若水运失司则化为水饮而为害。因脾胃为水谷化生之源,即亦为水饮之化源,故治疗时应注意截断邪气的来源,治病求于本,但亦有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之时,因邪正的盛衰而定,若脾胃尚未至虚则以健脾祛邪为主,若脾胃已虚则应权衡扶正祛邪的比重及先后。

水饮的治疗层次

在《素问·水热穴论》中载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从其类也”,此云肾为胃的关口,若肾失其职则可致聚水之病。而脾胃本身就为水液代谢的一个关口,脾胃互为表里,且以膜相连,同属仓廪之官,主司“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同为土家,虽有阳土阴土之别,但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在水液运行上相辅相成,共为关口。故人体水液通调的两个关口,一个是胃一个是肾,若水饮内作则应着重从二脏调理。

若脾胃气机不畅,但中气仍足,则水饮之邪当从中焦脾胃而治,疏调气机,脾胃升降正常则邪自去。若中气已伤、饮邪不盛可用健脾运胃之品,健运阳气将饮运化于内变为正常的水谷精微,通过肺气布散全身发挥濡润之功。若饮邪略盛,则可采用“间者并行”(《素问·标本病传论篇》)即扶正祛邪并行之法。助中焦运化的同时配伍芳化、燥化、风化之品将饮邪消于内。若饮邪过盛则应在扶正的同时祛除水饮以助阳运,阳气通达病邪自除。正如叶天士所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邪去阳通。

若阳气虚损累及元阳,则应在调治脾胃的同时调治肾,在利邪水的同时加以温肾助阳之品,以冀“温精化气”将邪水化为正常之水液。若元阳大亏,阴寒内盛,则应采用“甚者独行”(《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的治则,先以回阳救逆。若饮水内停,阳气亏虚虽较重但以阳气阻遏为主,则应去其阻遏,展布气机,先利去邪水。

水饮的动态辨治

这一系列治水方剂的变化,由五苓散胃气仍在,水饮内盛到茯苓甘草汤脾气稍虚,水饮内留,到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脾气虚,寒湿内生,到理中汤脾阳虚寒湿内泛,到附子理中汤脾肾阳虚兼有寒湿,再由附子理中汤发展为两个方向,若寒湿进一步加重,则选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若阳虚进一步加重,则应回阳救急,方选四逆汤。此为水饮的动态辨证之路,若能尽早抓住病机,对症治疗,则可防止邪耗正气。以下就几个方剂来探讨水饮由实到虚的辨治之路。

五苓散汤证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证由于水饮阻于体内,脾气未虚,尚能与之抗衡,但脾气散精不足,故而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因此时中气与邪相争,虽未虚但无暇运化水液,恐其入而为邪,胃气仍足,故将之吐出以扶正。“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脐下悸动,吐涎沫,癫眩为水饮上下攻窜所致,故而可知五苓散证的病机为脾气未虚,水饮内盛。

五苓散方由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组成,方中泽泻量最大,功以消水邪,助脾运,《药性赋》云“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神农本草经》载泽泻“消水”,可知泽泻不仅可以利水于体外,亦可消水于内以补阴,化水于无形。猪苓甘平“利水道”(《神农本草经》)以佐泽泻,白术苦温健脾,助脾阳燥饮于内,茯苓“利小便”(《神农本草经》)淡渗利饮于下,“积阴之下必有伏阳”水饮内盛阻遏阳气通达,两阳不相续接,桂枝辛温以通阳化气起伏阳,兼佐祛邪,全方以利水为主,除去饮邪,兼以通阳健脾,助脾胃运化,此时胃气仍在,故以祛邪为主,但仍佐以苓术顾护中气,防止祛邪伤正。

茯苓甘草汤证

若在五苓散证的基础上失治误治,或延误病情,或情志不遂、饮食劳倦等,损伤脾胃之气,则可发展为茯苓甘草汤证,“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在五苓散证的基础上脾气与饮争渐甚,损伤脾气,脾调集四肢之脾气与邪斗,“四肢者诸阳之本也”(《素问·阳明脉解篇》)四肢失去温煦,阳气不达而致厥,饮邪趁脾之虚由脾络达心,而致心下悸。可知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为脾气稍虚,水饮内留。

茯苓甘草汤方由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组成,方中以茯苓健脾利饮,生姜三两为君以温散水气,通“饮厥”,桂枝通阳利水气,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且观仲景治悸之法多以桂枝温心阳平悸动,加入炙甘草诚因此时脾胃中气已虚,故以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神农本草经》)甘平补脾气,固守于中,方中桂枝甘草2:1,与桂枝甘草汤比例相同,二药相伍一以温振心阳,防止邪侵,二以补火助土,补心火助脾阳,佐助脾气抗邪。全方未有大剂利水之品,仅以生姜散之,茯苓利之,桂以温之通之,甘草补之护之,在脾虚有饮时,健脾利饮散饮以散为主兼以扶中。

甘姜苓术汤证

若在茯苓甘草汤的基础上加重,饮邪进一步耗伤脾阳,脾阳失煦,寒饮内留,脾阳虚与寒饮并重则可发展为甘姜苓术汤证,“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若在茯苓甘草汤脾气抗邪,脾气渐虚的基础上气损及阳,寒饮浸淫,饮性重浊而致体重,饮渍四肢,阳气不运亦可体重,水性趋下,且肾为水藏,同气相求,侵及肾之外府而为腰中冷,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小便自利,脾气虚损,劳则气耗,身劳则气失固摄而汗出,衣里冷湿,形如水状,“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大腹水肿”(《素问·本病论》)脾为太阴主大腹,寒饮侵袭脾腹则腹重如带五千钱。故甘姜苓术汤的病机为脾阳虚与寒饮并重。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由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组成,方中茯苓四两以利小便,去体内之寒饮,白术苦温,功主“风寒湿痹”(《神农本草经》)可去表里之水饮,主治“死肌”“止汗”(《神农本草经》)而脾主肌肉,故白术可助脾气,去肌表之水饮,苓术相伍,茯苓去在下在内在脏在腑之水饮,白术健脾燥饮,佐茯苓达肌表以去表之寒饮。甘草二两干姜四两为甘草干姜汤,干姜辛温温中,甘草甘平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二药相伍,辛以温化,甘以补精,辛甘化阳,温精化气,温中复阳,此乃脾虚兼有寒饮,以苓术合剂去水邪,干姜温运助脾阳,兼以散寒,甘草以补中气,扶正祛邪温阳兼备。

理中汤证分析

若在甘姜苓术汤的基础上进一步耗伤脾阳,则发展为理中汤证,“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后注“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此云理中汤药力雄于理中丸,因“汤者,荡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用之。”虽剂型不同,但病机相同。大病瘥后,正气亏虚,阳虚不化饮而喜唾,大病正虚难以自复故久而不了了,正虚难以骤补,故以理中丸缓缓温补后天脾胃之气,以腹中热为知,原文中阳虚不化饮与寒饮伤阳,阳气虚为主,二者始虽不同,终则相同,均为阳气虚为主兼有寒饮,故理同。

理中汤方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组成,此与苓姜甘术汤相比更虚几分,故此方偏补,方以人参“补五藏”(《神农本草经》)味甘色黄更益脾气,干姜温中散寒饮,炙甘草补中倍气,二药由甘草干姜汤变化剂量而来,干姜由四两变为三两,甘草由二两变为三两,加重了补脾气的力度,白术苦温燥饮,且可治“死肌”功以健补脾气,此为脾阳虚惫兼以寒饮,以脾阳虚为主,且脾阳虚可进一步加重寒饮内生,故方以温培中气为主,截断邪之来源,化饮为辅,冀阳复脾运饮自除。

附子理中汤证

附子理中汤由理中汤加附子组成,此由理中汤进一步发展而来,若脾阳虚寒饮未解则寒饮进一步伤阳,可由第一个关口脾胃伤及第二个关口肾,寒饮及肾,肾中坎阳为一身阳气之根,“五藏之阳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饮邪伤阳,且阻滞肾阳宣畅之路,少阴阳气渐虚,故在理中汤温助脾阳的基础上加附子以破阴回阳,温助肾阳蒸腾气化,升发调达。

真武汤证

若在伤及少阴的基础上水饮更重则发展为真武汤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阳虚水犯,饮水流行,上攻则心下悸,头眩,外犯筋脉四肢而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诸症均由水邪攻冲所致。“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条文开头冠以少阴病,则必符合少阴病提纲条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其阳虚可知,“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说明阳气亏虚已有一段时日,肾阳不助脾阳而致腹痛,阳失气化而小便不利,阳虚饮停故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饮邪攻窜脏腑经络故可见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故此时虽有少阴阳气亏虚,但应以水饮之标为主,采用祛邪兼以扶正,方选真武汤以温阳化气行水。

方中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苓芍均有利小便之功,以去水气,生姜温中散水邪,白术健脾苦温燥饮于内,且与茯苓相伍,去内外之水饮,附子以温坎阳,助火源,温阳利水并行,调理气分、血分、水分。

四逆汤证

若在伤及少阴之阳的基础上进一步伤阳则发展为四逆汤证,“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少阴阳虚失于鼓荡血脉则脉沉,此时阳气虚馁倍于寒饮,急需回阳,则应采取“甚者独行”的原则先给予温阳回阳之品,恐阳伤不复,处以四逆汤。

方中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甘草甘缓,防止生附子太过霸道耗伤阳气,且可补中倍力,干姜辛温助阳,守而不走,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走而不守,干姜与附子相伍,一个走而不守一个守而不走,散收相合以助回阳,且干姜重于温中,附子重于温肾,先后天之阳同时培补以助五藏。

由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这一水饮动态辨治之路,笔者仅用几个经方以举例说明,并不拘泥于何方,且水饮的动态发展过程可能处于两方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或偏于某一方,如此则可两方化裁治之,或另择良方,明于理而不拘于技。水饮一病,病机复杂,变化莫测,临床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