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与新罗的战争:唐帝国最终丢失朝鲜半岛(5)

 陆一2 2018-06-13
    那么为什么唐朝消灭了高句丽、百济,却不讨灭新罗,至少也应废除金法敏!对此,笔者不能苟同某些韩国学者的说法,他们认为新罗高句丽人民上下一心,顽强战斗,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大败唐军,完成了半岛三韩的统一。通过前面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新罗军队在唐罗战争中除在攻击较弱的熊津都督府得手外,在其它战役中败多胜少,有时甚至是惨败,最后还是利用了唐朝不想两面作战的心理求得了唐朝的原谅。除以上所述,我认为还有以下原因导致唐朝接受新罗谢罪。第一,新罗外交手段高明,虽然对唐开战,但他始终承认唐朝是宗主国,新罗是藩属国,并数次请罪,而不是像高句丽那样桀骜不驯或是像百济那样不识时务,外交处置乖张。第二,唐朝失去的熊津都督府辖地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的领土,得来更好,失去也损失不大。更何况是落到了藩属国新罗手中,对唐朝危害也不大。第三,唐朝此时最希望的是集中全力打倒吐蕃,仪凤三年(678)的青海之战就是明证。只要打倒了吐蕃,朝鲜半岛事务以后怎样处置自然就由唐廷作主,到时再降罪新罗不迟。当然新罗军队的坚决抵抗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正是以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唐廷诏准金法敏的请和。
    
    唐廷诏准金法敏的请和及李谨行撤兵意味着唐罗战争的结束。安东都护府于仪凤元年(676)二月从平壤迁往辽东故城,同时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这里有一个疑问,前面所述高侃在镇压高句丽叛乱期间已将都护府迁往辽东州,而在高句丽叛乱结束后,平壤已破败不堪。那么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安东都护府在迁往辽东故城后就没有再迁回平壤,而仪凤元年(676)迁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只是在书面上追认了一下。就像熊津都督府早在咸亨三年(672)失守,直到仪凤元年(676)才迁往建安城一样,实际上安东都护府早已不在平壤了。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要说明一下,第一,史学界有人认为,在678年,唐高宗试图出兵新罗,宰相侍中张文瓘带病劝高宗不要出兵。《旧唐书》记载:“比为吐蕃犯边,兵屯寇境,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若东西俱事征讨,臣恐百姓不堪其弊。请息兵修德以安百姓。”《新唐书》与其记载略同,意思相差不大。论者均以此论证唐高宗欲再次对新罗用兵。检诸《新唐书》、《旧唐书》等史籍,我认为唐高宗对唐罗战争结果不满是肯定的,但张文瓘规劝皇帝的时间应该在上元二年(675)金法敏上请罪表,唐廷讨论是否接受其请罪的关键时刻。“新罗外叛,高宗将发兵讨除”,这是高宗要发兵讨伐新罗的前提条件,678年,唐朝正在准备与吐蕃决战青海,同时并未出现新罗叛唐的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讨伐新罗的事情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将张文瓘反对对新罗用兵的这段话放在上元二年(675),此时唐朝已陷入“东西俱事征讨”的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更何况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并不构成对唐很大的威胁,因此应按照天后武则天的建议,息兵修德。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唐高宗才能同意停战。
    
    第二,关于唐罗战争的时间问题。现在韩国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唐罗战争的时间应是公元669年至676年,对此笔者不能完全同意。笔者认为669年时,唐朝虽然与新罗矛盾已经很深,但遍寻中韩史籍,本年均没有两国开战记录,至于学者猜测本年新罗可能进攻熊津都督府辖区,但这也只是猜测,并无实际证据,所以以669年为两国开战时间不妥。韩国史学界认为唐上元三年(676)二月,唐把安东都护府从平壤移到辽东故城,退出朝鲜半岛,新罗成功抵制了唐朝的入侵为战争结束的时间。这种看法将唐朝当成了侵略者,新罗是被侵略者。笔者认为这是有违史实的。如前述,是新罗挑起了战争,为夺取百济故地和平壤以南原高句丽土地而启战端,高句丽、新罗、百济是三个不同的国家,新罗有什么资格侵夺高句丽、百济土地。另外,平壤地区本就是汉乐浪郡故土,即使高句丽不是中原王朝藩属国,唐朝收回故土又怎么可以算做侵略,更何况唐朝只是把安东都护府的治所换了一下所在地,这是唐朝的内政,此后平壤地仍是唐朝领土。平壤以南地区是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因新罗助唐与渤海作战唐朝赐与新罗的。在唐上元三年(676)二月,唐朝未放弃平壤以南土地,并未退出朝鲜半岛事务。上元三年(676),新罗只是兼并了熊津都督府而已。因此,上元三年(676)不能算作唐罗战争结束时间。上元二年(675)唐朝接受新罗请罪,诏李谨行返回内陆才是唐罗战争的结束点。
    
    在唐罗战争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决定阶段,新罗利用唐朝所处两面作战的不利处境,联合高句丽叛军,占领了熊津都督府,并成功地使用外交手段使唐朝接受了既定事实,成为战争的实际胜利者。
    
    余论 
​    
​     唐罗战争的影响十分重大,对于今天的韩国(朝鲜)来说,这场战争的结束无异于宣告一个统一的韩(朝鲜)民族即将形成。自公元四世纪初永嘉之乱爆发,中原势力退出朝鲜半岛后,高句丽、百济、新罗相继崛起,同时倭国也插手其中,互相争战不休,四方百姓死伤无数。唐罗战争后,新罗吞并了百济故地,避免熊津都督府再次独立发展成百济国可能对新罗造成的伤害[38]。同时,新罗接收了在唐罗战争中“相率奔新罗”的大批的原高句丽国人,这样,一个以原新罗、百济国人为主体,收容了部分投归的高句丽人的一个统一新罗形成了。从民族角度讲,韩(朝鲜)民族在唐罗战争后逐渐形成了。从领土角度看,今天大韩民国的领土在罗唐战争后也基本上被新罗控制。唐朝从自己的实际考虑出发,承认并接受了这一结果,并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将平壤以南领土赐给了新罗。 
     
    相对韩国(朝鲜)来讲,唐罗战争对唐朝以至今天的中国来说不是 那么重要,这从中国侧史料对这场战争记载很少可以看得出来,即使今天学者亦很少研究。唐罗战争的爆发对唐朝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很显然,它使唐朝实际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同时熊津都督府最终亦落入新罗控制,这对唐朝在边疆羁縻府州的威信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为日后突厥、渤海、契丹、奚等唐朝边疆少数民族的反叛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既然鸡林州都督府叛乱后因其处交谋略使用得当免遭惩罚,还能得到巨大利益,那么其他边疆都督府为什么不反叛以获得实际利益呢?不过,总体来讲,唐罗战争对唐朝的损害并不大,毕章唐朝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而新罗又始终承认自己是大唐的附属国(鸡林都督府),而失去的熊津都督府对唐朝又不是十分重要,至于日后,其它边疆各少数民族反叛还有其它更为重要的原因,如其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壮大,唐朝用人不当,屡屡征发其作战等。 
     
    唐罗战争历时六年(670—675),从总体上看,唐朝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失去了对唐朝并不重要的熊津都督府,新罗则运用其高超的外交谋略,使唐朝承认了新罗吞并百济故地的既定事实,为韩国(朝鲜)的建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