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系实际就是去工厂、农村甚至游学吗?
中国国情是人多,对学校来说是学生多,规模大的学生上万人,五六千人的小学也比较普遍。关心教育的人都清楚现在的孩子社会实践不足,而一提联系实际就是去工厂和农村,这么多学生去工厂和农村社会实践现实吗?当我看了2013年《中国青年报》刊登的《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大学生论文》等文章后,觉得我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而这篇文章也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打开了新的视野。
《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大学生论文》介绍,美国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写作课是写研究性论文,他们拿出来的论文,有的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内容之深入,篇幅之长令人惊叹。在美式教育中,从小学以课题报告形式的写作就已经开始了,语文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解决一个不同研究课题,有的学生研究动物(猪、马、牛、狗任选),有人研究植物(大树、小草、鲜花随你挑),有人研究政治(共和党、民主党你看着办),有人研究医学(内、外、妇儿、精神病可供选择),有人研究作家(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五彩缤纷),有人研究天文学(太阳、月亮、星星让你眼花缭乱)。全班二十几个学生,通过搞作文课题这种方式,真的可以达到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虽然作文题目可以天马行空,但作文的评价标准却是严格统一的。美国小学老师和大学老师的作文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我关注的的重点不是他们的写作水平高低,而是他们的作文过程,(1)打磨论题,通过小组讨论,各自拟定自己话题。(2)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分析资料。(3)起草作文,然后将作文草稿分发给小组其他同学阅读、质疑。(4)吸收同学意见、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再交换草稿,重新讨论、重新修改。这样周而往复的草拟、小组阅读、讨论反馈、修改过程磨练了学生对自己论题的思考。美国从小学开始就开始训练他们的孩子们要具备学术和科学发展的技能,让他们深入钻研一个主题,持续参与到一个实际的思维难题中去,这才是与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最重要方式和途径。他们的选题、写作过程及作品不就是我们所探索的校本课程吗?他们学生才真的是校本课程乃至生本课程的建设者。
联系实际就是去工厂、农村甚至游学,这既不现实,也是对联系实际的片面理解。写作、家庭作业这些联系实际的方式才是普及性、大众化和有生命力的,这才是联系实际的另一个别有洞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