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石湖

 小熊家228 2018-06-19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上篇我们说到余觉、沈寿夫妇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除了授予四等商勋,还分赐御笔“福”、“寿”字(沈寿名即由此来);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1906年,清政府商部在北京正式开办绣工科,余觉任绣工科总办,沈寿任总教习。沈寿的职位虽不高,却是在明清两代封建礼教加强后,第一个由朝廷任命的女官员,沈寿刺绣事业的鼎盛时期也由此而开始。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这时,余觉融合西画用外光来表现物体明暗的手法,将意大利皇帝、皇后的照片摹成油画形式的绣稿,交由沈寿,沈寿“既悟绣以像物,物自有真,当仿真……以新意运旧法”开始了迥异从前的创作。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1910年,中国首次大型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展出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许多外国商团也来参观,盛况空前。因为会中有各省送来的大量刺绣工艺品,沈寿因此被任命为绣品审查官。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那次“南洋劝业会”总审查长是时任江苏咨议局议长的张謇,他是状元出身的士大夫,置身官场多年,目睹了晚清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全面失败后,以“实业救国”为目的辞官回乡,自1895年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以来,累计开办了垦牧公司、广生油厂、资生冶厂、发电厂、港口等等,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清政府请他担任审查长也正是因为他兴办实业的成绩。
  当时张謇刚好购得露香绣董其昌书法大屏,就请沈寿帮忙鉴定,绣品刚刚展开,沈寿即断定为真品,张謇问从何判断,她说:“一看针法,就能断定。”张謇大为叹服,另外,沈寿在展会工作中认真负责,让张謇见识到她不仅有深厚的艺术功力,也有极好的人品。

    同年,张謇在京偶见余觉,两人虽未及深谈,余觉也给张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人称赞余觉“人才也”。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沈寿创作的《意大利皇后绣像》在1911年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世界最高荣誉奖”,清政府又将绣像作为国礼送给了意大利,意大利皇帝亲笔致函清政府,盛赞中国艺术的精湛伟大,同时以皇室徽章、皇后的钻石金表赠送给沈寿,沈寿由此也成为世界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这时是余觉、沈寿夫妇的鼎盛时期,也是属于他们俩人的最美好时光。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随着民国政府成立,商部绣工科被停办了。沈寿感到居京不易,就去了天津,在法租界梨栈附近重新开办刺绣学校。学校开办之初,挂牌为“余沈寿教绣处”,学生不多,且多是慕名而来闺秀名媛,学习刺绣是让自己闲暇之余的生活更添些色彩。

    沈寿渐渐觉得这不该是办学的目的,她调整学费,招收普通人家的女性,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作品学校代为出售,收入一半作为学生的津贴。这样,来学习刺绣的学生能不出校门就赚回学费,而且能够赚钱养家,学以致用。

    沈寿为学校命名为“自立女工传习所”,这个名字无论对学生还是沈寿自己,甚至是当时女界同胞,都有不同已往的意义,“女红”不仅仅是男权视觉下的闺德妇工,更是中国女性谋求“自立”的职业之选。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余觉是个很有经营头脑的人。余觉自云在商部绣工科时,与张謇有过一面之雅,因听说张謇曾于人前表扬他“余冰臣,人才也”,便立刻以张謇为知己,在商部绣工科罢散之后前往南通投投。到了南通见张謇开办实业、教诲事业等前途无量,就满怀决心,也想投身此中大干一场,遂向天津敦促夫人沈寿尽快结束绣校事宜,早日来南通发展刺绣事业。

    久闻沈寿盛名的张謇,把沈寿请到南通建立了女工传习所,聘请沈寿为所长,为张謇的实业培养苏绣人才。

    沈寿初到南通,因无住所,便只能独身住在女师范学校宿舍里,一住就是三年,后身体一直不好,张謇看不过旧舍风飘雨淋,请医生劝说沈寿搬进张謇家里。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因为没有房子,造成余沈同地而分居。同时沈寿因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再加上专心刺绣,常年就养成了她清心寡欲的性格,在夫妻生活上不能满足她的丈夫余觉的要求。而余觉是个风流才子,绝对耐不住寂寞,于是他一连娶了两房姨太太。这让生性好强、性格上又有洁癖的沈寿绝对不能够容忍,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沈寿原来身体孱弱,来南通后多次生病,余觉对她不敷关怀,张謇便请来名医俞汝权等名医,一次次为她诊治才化夷为夷,有次还派专轮到如皋接大夫前来急救。还借谦亭、等恬静处给其休养。沈寿感激张謇对她的关怀,带着病痛想用更多的成就报答张謇。如在美国纽约展出的美国《倍克像》就是正在病中休养时完成的。

    1918年沈寿又病情加深,张謇实时请名医为其治病,但见她病体重重恐有失,其多年苦心钻研的“仿真绣”艺术失传岂不成惜。为了把沈寿的刺绣技艺发扬光大,张謇动员沈寿写一部刺绣的书。乃嘱沈寿正在休养时做些记忆,总结刺绣艺术,由沈寿口授张謇笔录而成,其间沈寿病情也比较严重了,只能断断续续的总结叙述,“日或一两条,或二三日而竟一条。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出,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张謇《雪宦绣谱序》),《绣谱》完成后,张謇亲自作序。成为我国工艺技法册原的典范。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其间,张謇对沈寿呵护备至,也有了些风言风语,余觉但听了很不欢快,忿而离开南通到上海另谋职业,很少回来看望沈寿,使他俩的伉俪关系愈加疏远。

    但张謇对余觉在上海的书画创作室也大加支持,亲自为之题写“润格”(就是书画的价格),沈寿也以自己的名声,为丈夫写了广告词。(上面是张謇为余觉题的润格和沈寿的“广告词”以及余觉的书法作品)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平心而论,张謇在敬重沈寿的艺术和品格的同时,或许还产生了一些感情。张謇在给沈寿的诗中用“比翼鸟”、“比目鱼”和“鸳鸯”等词汇表达了自己对沈寿的爱慕之情,而沈寿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她惧怕外间悠悠之口,不敢把对张謇的爱情吐露出来。她只在诗中写道:“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事实上,沈寿对张謇的情怀也是有含蓄的表露。沈寿长期卧床养病,后来她开始慢慢地掉头发,于是她就用自己很细柔的长发绣出了张謇的手迹“谦亭”。落发不够用,她就用剪刀剪下自己的头发,以此绣品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1921年春沈寿病重,余觉也没有悉心尽到丈夫义务,还要沈寿离开南通回姑苏去。沈寿不肯,认为事业有成而张公也待之不薄,余觉气愤不已,拂衣而去。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沈寿悲伤至及,故在临终前没有和丈夫筹议就自己下了遗言:“愿葬南通不回姑苏”。并将宝贵刺绣以及留念物一并赠给南通专物苑永世珍藏,以防余觉挥霍散失。

    完成了《绣谱》后的沈寿已经耗尽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丝气力,在与张謇神交9年后,1921年6月8日沈寿与世长辞,时年48岁。

此时年近七十的张謇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名声,扑倒在沈寿的遗体上嚎啕大哭,老泪纵横。(本文中原来提到沈寿去世时,张謇为72岁,有朋友指出:张謇(1853年-1926年),1921年还不满70岁。我也查了一下,错误在哪里,我所引用两篇文章:《张謇 状元绣圣结知音》——2001年12月08日 北京青年报《张謇与沈寿的旷世情谊》;——2008 年 12 月 日 《新华日报》,都是写道张謇是1853年出生,但又都写道沈寿1921年去世时张謇为72岁,哈哈,可能有一人出错,后人引用都出错了。特此更正,以免以讹传讹。谢谢朋友指正!)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沈寿去世后,张謇按照沈寿的遗愿,把她安葬在能望见长江和苏南土地的马鞍山南麓,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亲笔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的正面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

    一代名家就此长眠在南通,是抱着委屈和遗憾,还是找到了归宿?这只有沈寿女士知道了,但今天在南通专设了沈寿纪念馆,南通人民把她作为骄傲,那作为沈寿家乡人也能欣慰了。

漫步石湖——渔庄内外那些尘封的往事之二
    下一篇要介绍沈寿去世后,张謇将其安葬在南通,把她的遗物辟纪念馆收藏起来。余觉人财两空,还和前请状元、实业家张謇争夺妻子遗体、遗产,大打文笔官司,当时也闹得满城风雨。

    照例来说有点八卦新闻了,本来叙述到沈寿去世,大体上也可以了结了,老秋何必转写一篇来介绍呢?那是看到两位饱读诗书的才子的文字论战,其文笔之精到,词语之犀利,“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也想引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才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