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学结合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工学一体化 2018-06-20
【摘 要】目前,随着中职教育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改革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单纯的理论课形式已经完全不能应对学生的课堂需求及教学的高质量要求。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推进和使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理实一体;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边做边学;质量
  随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在各中职学校中的悄然兴起及在应用中被逐渐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其已经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最佳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能够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教学目标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但是,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边学边做的效果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大部分教师还在实施自主教授的方式——灌输式教学。他们并没有去真正的思考学生是否正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否真正的接受所教授的知识;是否喜欢这种枯燥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喜欢课堂,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学到真正能用得到的知识,在就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只听”转变到“边听边做”,让学生完全的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们就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认识: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导向者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只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根据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真正获益,学到历史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不是魂不附体的观听者。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的整合,打破传统的理论式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掌握型课堂,以学生发展为观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队伍和世界接轨,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讲课的过程即是说理的过程,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才能一步步的去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实一体化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通过利用当今国内外局势,身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媒体新闻广播或现代媒体教学资源等各种方式方法来导入新课,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师生、生生互动,搞活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以孩子们的思想为主要导向,这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仅仅只是让我们的学生被动配合和单向适应教师的“教”,学生只习惯于被动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没能得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更加阻碍了对学生的智力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挖掘。
  三、不断改进和探索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作为专业课教师,其自身要具备高技能的专业知识,才可以真正的去传授学生,满足他们的求学欲望。在课堂上,做好引领工作。
  (二)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种技术型培训
  技术培养是教师必须要接受和学习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去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怎样让学生更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三)组织专业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学习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涌入我们的教学中。那么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四)提高教学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教学成本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一时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提高教学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质量非常关键。
  (五)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模块化整合,改变课时安排、授课方式,但假如教师观念不能彻底改变,最终还是会停留在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中有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由于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做好方向的引领。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不需要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既然是不断探索和研究课程改革的新方式,就需要教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实现真正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温国标.汽车电气设备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成才之路2009(10)
  [2]李成华.汽修专业课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8(02)
  [3]于仕斌,潘伟荣,邓育年.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培训2008(10)
  [4]马凤玲.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职业.2007(20)
  [5]应明天.职教汽修专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