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普利类、沙坦类,该怎么选?

 昵称41082923 2018-06-21


作者:高丽丽

来源:掌上医讯


1、普利类、沙坦类药降压原理是什么?


药物

作用机制

常见副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

ACE是一种非特异的酶,在RAAS系统中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I(Ang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  (AngII);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中称为缓激肽酶,可分解缓激肽等肽类扩血管物质为无活性的肽类物质。

ACEI类药物通过阻断RAAS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来发挥作用,使循环和组织中的AngII浓度降低、缓激肽水平增高。

常见有两类:

①与血管紧张素II  (AngII)抑制有关:如低血压、肾功能恶化、高血钾。

②与缓激肽积聚有关如咳嗽和血管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

ARB可阻断经ACE途径及非ACE途径(如糜酶途径)产生的AngII,同时可通过加强AngII与细胞内皮AT2结合,激活NO的合成而扩血管。但对缓激肽代谢无影响。

常见与血管紧张素IIAngII)抑制有关如低血压、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等;对缓激肽的代谢无影响,咳嗽、血管紧张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少。


2、普利类即ACEI药物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①据ACEIACE分子表面锌原子相结合的活性基团的不同将其分为巯基(-SH)类、羧基(-COOH)类及膦酸基(-POO-)类。其中羧基类ACEI的组织亲和力较高,如喹那普利、贝拉普利,而巯基类和磷酸基类ACEI的组织亲和力相对较低。福辛普利属于膦酸基(-POO-)类,其代谢产物福辛普利拉亲脂性强,分布于心脑较多,肾脏较少,因而对心脑ACE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肾脏ACE抑制作用弱而短暂。


②据ACEI的活性分为前体药物和非前体药物,前体药物亲脂性相对更高,更容易进入目标组织并转换为活性成分。其中非前体药如赖诺普利直接具有活性,不通过肝脏代谢;非前体药如卡托普利直接具有活性,但需肝脏代谢;前体药,无生物活性,需经激活或肝脏生物转化才具有活性。因此,可根据肝损害情况,优先选择不经肝代谢的赖诺普利,或是肝肾双通道消除(各占50%)的福辛普利。


③根据ACEI代谢途径的不同分为经肝与肾双途径排泄(如福辛普利、群多普利等)和主要经肾途径排泄(其余ACEI)。因此,肾功能异常时可选择肝肾双通道排泄的ACEI如福辛普利、群多普利等。


④咳嗽发生率:若患者有用ACEI的迫切需求,可再次尝试换用咳嗽发生率较低的ACEI,如咪达普利等。


⑤卡托普利可舌下含服,作用更快更剧,只适于重病人。其刺激性干咳发生率较高,因有巯基,可引起细胞减少、皮疹和味觉异常。


分类

药物

前体药

达峰时间

半衰期

作用持续时间

/峰比(T/P

清除部位

咳嗽发生率(%

食物对吸收影响

巯基类

卡托普利

1-1.5h

2-4h

6-12h

25

肾(95%

2.4-20

减少30-40%

羧基类

贝那普利

1.5-4h

10-11h

24h

40

肾(88%)、肝

1.2

西拉普利

2h

9-10h

24h

51

肾(80%)、肝

1.6

减少15%

依那普利

4h

11h

18-24h

40-64

肾(88%)、肝

3.5

咪达普利

6-8h

8h

24h

64-85

肾(60%)、肝

0.9

赖诺普利

6-8h

12h

24h

30-70

肾(70%)、肝

2.9

培哚普利

2-4h

9-10h

24h

35

肾(75%)、肝

2.5

喹那普利

1.5h

2-4h

24h

10-40

肾(75%)、肝

2.0

雷米普利

2-4h

13-17h

24h

50-63

肾(60%)、肝

4.0

群多普利

4-6h

16-24h

24h

50-100

肾(33%)、肝

2.9-3.9

膦酰基类膦酸基

福辛普利

3-6h

12h

24h

64

肾(50%)、肝(50%)

2.2


注:一个满意的降压药的谷/峰比值应在50%以上,可保持药物平稳持续降压,以减少血压波动。


3、沙坦类即ARB药物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ARB类均有苯丙咪唑环,据每种药物对咪唑环的修饰不同分为:二苯四咪唑类如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等;非二苯四咪唑类如依普沙坦等;非杂环类如缬沙坦等。对AT1受体亲和力为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


②替米沙坦:以特异的异芳香基团修饰,有较强的脂溶性和组织穿透性,与AT1受体亲和力更高,对AngII拮抗更强,因此具有强效、长效(半衰期24h)、安全的特点。此外,谷/峰比(T/P)也较高,降压作用较为平稳。另外,本药经肾脏排泄仅1%,大部分(98%)由胆道经粪便排出,所以对于肾脏损害的情况,可选用,但不得用于胆汁淤积、胆道阻塞性疾病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


③新药阿利沙坦酯,经胃肠道酯酶水解生成降压活性物Exp-3174,降压作用不依赖肝脏CYP450酶,起效更快、更强,长期服用安全性更高。


氯沙坦可增加尿酸、尿素排泄,为其所特有。



氯沙坦

缬沙坦

厄贝沙坦

替米沙坦

依普(罗)沙坦

坎地沙坦酯

奥美沙坦酯

达峰时间

3-4h

2-4h

1-2h

0.5-1h

1-3h

3-4h

1-2h

半衰期

6-9h

6-9h

11-15h

24h

5-9h

9-13h

13h

/峰比(T/P

58-78

69-76

60-70

73-100

65-80

76-87

60-80

清除部位

粪便60%

(胆道)、尿液(肾)

粪便83%(胆道)、尿液(肾)

(肾)

粪便80%(胆道)、尿液(肾)

(肾)

粪便>98%(胆道)、尿液(肾)

粪便90%(胆道)、尿液(肾)

粪便67%(胆道)、尿液(肾)

粪便50-65%(胆道)、尿液(肾)

生物利用度

33%

23%

60-80%

42-57.4%

13%

15%

26%

食物对吸收影响

减少40%

有或无

活性代谢产物

E-3174

坎地沙坦

奥美沙坦

蛋白结合率

98.7%

96%

96%

99.5%

98%

99.6%

99%

AT1受体作用

竞争性

竞争性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

竞争性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

代谢涉及肝药酶系

CYP2C9CYP3A4

CYP2C9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CYP2C9


4、ACEIARB两类药有哪些区别?



ACEI

ARB

作用部位

ACE水平

AT1受体水平

阻断AngII

仅阻断经典途径产生的AngII

可阻断经典与非经典途径产生的AngII

AT2受体

不影响

增强AT2受体作用

缓激肽降解

抑制

不抑制

AngII逃逸现象

醛固酮逃逸

血钾影响

较大

较轻

干咳、血管性水肿

很少

降尿酸作用

仅氯沙坦有


5、ACEIARB两类药可优选于哪些特殊类型高血压?


ACEIARB一般优选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既往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房颤)、冠心病、糖尿病肾病、CKD、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等患者,其中ARB作为ACEI过敏或不能耐受者的替代治疗。


6、使用ACEIARB类药需注意什么?


ACEIARB类禁忌证与停用指征有哪些?


药物

禁忌证

停用指征

ACEI/ARB

①绝对禁忌:

妊娠;

高血钾(>6.0mmol/L);

双侧肾动脉狭窄;

ACEI/ARB过敏;

血管性水肿;

②相对禁忌:

血肌酐>3mg/dl265µmol/L);

可能怀孕的女性;

高钾血症(>5.5mmol/L);

有症状的低血压(<90mmHg);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如主动脉瓣狭窄及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①血钾>6.0mmol/L

②血肌酐增幅>50%或>265μmol/L3mg/dl);

③一旦发生血管性水肿,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ACEIARB类与哪些药有相互作用?


药物

相互作用

ACEI

①与保钾利尿药、补钾药或含钾盐合用增加高钾血症的风险。

②与锂剂合用,减少其排泄,增加其毒性反应。

③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其血药浓度。

④与三环类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合用,抗高血压作用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增加。

①抗酸药可降低ACEI生物利用度,应间隔2h以上。

②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少ACEI的血管扩张效应,合用可引起急性肾衰竭。

③与别嘌醇、免疫抑制剂、细胞生长抑制剂、有全身作用的皮质醇类等,可能会引起白细胞计数下降、白细胞减少症。

④与红细胞生成素EPO合用,可能会影响EPO疗效。

ARB

可引起华法林血药浓度谷值轻微降低。


参考文献: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57-58

2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J].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2):97-104

4丛洪良等.2016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77-79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5):420-423

6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101-103

7李宏建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49-255

8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心血管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33

9王建业等.临床药物治疗学-老年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99-103

10林阳.高血压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3-92

11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04-410

12徐成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