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丽丽 来源:掌上医讯 1、普利类、沙坦类药降压原理是什么?
2、普利类即ACEI药物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①据ACEI与ACE分子表面锌原子相结合的活性基团的不同将其分为巯基(-SH)类、羧基(-COOH)类及膦酸基(-POO-)类。其中羧基类ACEI的组织亲和力较高,如喹那普利、贝拉普利,而巯基类和磷酸基类ACEI的组织亲和力相对较低。福辛普利属于膦酸基(-POO-)类,其代谢产物福辛普利拉亲脂性强,分布于心脑较多,肾脏较少,因而对心脑ACE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肾脏ACE抑制作用弱而短暂。 ②据ACEI的活性分为前体药物和非前体药物,前体药物亲脂性相对更高,更容易进入目标组织并转换为活性成分。其中非前体药如赖诺普利直接具有活性,不通过肝脏代谢;非前体药如卡托普利直接具有活性,但需肝脏代谢;前体药,无生物活性,需经激活或肝脏生物转化才具有活性。因此,可根据肝损害情况,优先选择不经肝代谢的赖诺普利,或是肝肾双通道消除(各占50%)的福辛普利。 ③根据ACEI代谢途径的不同分为经肝与肾双途径排泄(如福辛普利、群多普利等)和主要经肾途径排泄(其余ACEI)。因此,肾功能异常时可选择肝肾双通道排泄的ACEI如福辛普利、群多普利等。 ④咳嗽发生率:若患者有用ACEI的迫切需求,可再次尝试换用咳嗽发生率较低的ACEI,如咪达普利等。 ⑤卡托普利可舌下含服,作用更快更剧,只适于重病人。其刺激性干咳发生率较高,因有巯基,可引起细胞减少、皮疹和味觉异常。
注:一个满意的降压药的谷/峰比值应在50%以上,可保持药物平稳持续降压,以减少血压波动。 3、沙坦类即ARB药物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①ARB类均有苯丙咪唑环,据每种药物对咪唑环的修饰不同分为:二苯四咪唑类如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等;非二苯四咪唑类如依普沙坦等;非杂环类如缬沙坦等。对AT1受体亲和力为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 ②替米沙坦:以特异的异芳香基团修饰,有较强的脂溶性和组织穿透性,与AT1受体亲和力更高,对AngII拮抗更强,因此具有强效、长效(半衰期24h)、安全的特点。此外,谷/峰比(T/P)也较高,降压作用较为平稳。另外,本药经肾脏排泄仅1%,大部分(98%)由胆道经粪便排出,所以对于肾脏损害的情况,可选用,但不得用于胆汁淤积、胆道阻塞性疾病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 ③新药阿利沙坦酯,经胃肠道酯酶水解生成降压活性物Exp-3174,降压作用不依赖肝脏CYP450酶,起效更快、更强,长期服用安全性更高。 ④氯沙坦可增加尿酸、尿素排泄,为其所特有。
4、ACEI与ARB两类药有哪些区别?
5、ACEI与ARB两类药可优选于哪些特殊类型高血压? ACEI或ARB一般优选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既往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房颤)、冠心病、糖尿病肾病、CKD、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等患者,其中ARB作为ACEI过敏或不能耐受者的替代治疗。 6、使用ACEI或ARB类药需注意什么? ⑴ACEI或ARB类禁忌证与停用指征有哪些?
⑵ACEI或ARB类与哪些药有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57-58 2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J].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2):97-104 4丛洪良等.2016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77-79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5):420-423 6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101-103 7李宏建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49-255 8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心血管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33 9王建业等.临床药物治疗学-老年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99-103 10林阳.高血压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3-92 11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04-410 12徐成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