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教育出版社回应“外婆改姥姥”:两个词没有绝对地域之分

 大师兄666999 2018-06-23

近日,上海课本将“外婆”改为“姥姥”引争议。

央广“下文”客户端注意到,上海教育出版社今晚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语文教材编写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早前报道: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上海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上海教育(沪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书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将原文的“外婆”改成了“姥姥”。

更改后内容(左)与原文

还有网友晒出7年前的教科书,证明当时《打碗碗花》中也在使用“外婆”称谓。

“外婆”和“姥姥”含义相同,在生活中都常常能听到,上海本地更是以喊“外婆”居多,更改原文是为哪般?

有媒体贴出网友找到的截图,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复过相关问题,其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截止发稿时,央广“下文”客户端已无法在官方渠道查询到上述回复。

央广“下文”客户端致电上海市教委与上海教育出版社,未能获得正面回应。此外,部分发布这一消息的文章目前已被删除,账号包括微信公众号“上海热门资讯”等。

央广“下文”客户端查阅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外婆”一词上确实标注“方言”,而语义为外祖母的“姥姥”一词无此标注。

不过,也有报道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出版的《汉语方言地图集》将“姥姥”和“外婆”一起归入“外祖母”的方言表达中。

相关消息曝出后,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赞同,认为这两个词语只是南北不同叫法,表示“要改书面语,不如全改成‘外祖母’算了”“以后《外婆桥》岂不是要变成《姥姥桥》,《外婆的澎湖湾》岂不得成了《姥姥的澎湖湾》?”

编辑:朱晓乐、孙雪、夏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