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数 火地晋
![]() 【原文】: 卦辞晋:康侯(周武王之弟卫康叔)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彖曰晋,进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上九 爻辞: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六五 爻辭: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九四 爻辭:晋如硕鼠,贞厉。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三 爻辭:众允(诚实),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六二 爻辭: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之介福,以中正也。 初六 爻辭:晋如,摧如,贞吉。 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 裕无咎;未受命也 【导读】: 周文王对阴阳数的演绎,始终贯彻了一个理念,就是用文字说明数的功能。如卦辞中说的晋就 是阴阳数(101000)40的真实写照。地上的火是不断地晋,地是阳用(000)表示,地上的火只 有用两阴隔开才可以说是火。用晋说明地上火的自然现象,是再准确和生动不过。 卦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解读:阴阳数(101000)40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地上有火,并且是不断地变化和移动。用那个 字表明火的这种现象?大概还是阴阳数给了他启发。地上的火是☲,中间是阳上下是阴,如果 要考虑火的变化和移动性,选择亚字在上日字在下,表明地上的火就比较完整全面。 卦辞的晋不如说火更恰当,在卦辞中说到: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侯是谁不得而知 ,有人说是周武王的弟弟,这就有点不合逻辑。因为周文王对64卦的演绎是在河南的羑里牢中 完成,并非他儿子掌权后所发生的事?周文王演绎周易时还没有掌权,康侯又有什么权利赏赐 马蕃庶?更何况马、蕃,庶是三个意思,马是家畜、蕃是植物、庶是普通百姓。康侯要用什么 赏赐给马、蕃、百姓?而且是一日三接。 周文王对这一(101000)40数的演绎,数就成了这一卦的核心和主题。离开了数可以凭借人们 的丰富想象力演绎出很多,但没有了数的支撑都会变成无米之炊和空中楼阁。周文王说的康侯 不如说就是火,火对动(马)植物(蕃)乃至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一日三接应该是人们为 了健康而一日三餐所用的火。
【原文】: 卦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彖曰晋,进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解读】: 卦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候指的是火,锡马锡白色马,藩是植物,庶是百姓, 昼日指白天,三接指三次用火,卦辞的晋就是(101000)火地晋的意思是火在上阳或地在下。
【解读】: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君子以自昭明德。指的就是火不用那个下昭令就表现出一种美德。 【解读】: 彖曰晋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彖曰晋就是,火出地上,顺着看出美丽而光亮,柔晋而上行。是以人们的健康赏赐给动植物乃 至人们一天餐的用火。
1)
上九(101000)40 爻辞: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解读】:爻辞:(101000)火地晋,居民为了用火用砍伐树木的办法,严格来说没有什么过 错,只是太有点可惜。 象曰:(101000)火地晋,居民为了用火砍伐树木,规律(道)没有(未)光。发 出光的是木材。
2)
六五(101000)40 爻辞: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解读】:爻辞:(101000)火地晋,火不存在后悔,得失,和扶持,只有一如既往就不存在 不利的事。 象曰:火不存在得失扶持,一如既往就值得庆贺。
3)
九四(101000)40 爻辞:晋如硕鼠,贞厉。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 【解读】:爻辞:(101000)火地晋,严格来说火如硕鼠无孔不入。 象曰:(101000)火地晋,严格来说,选用硕鼠作比喻,放在这里是不恰当的。
4)
六三(101000)40 爻辞: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解读】:爻辞:(101000)火地晋,众人许可的事就不存在后悔一说。 象曰:众人允许之事,反映的是民众的行为和志向。
5)
六二(101000)40 爻辞: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之介福,以中正也。 【解读】:爻辞:(101000)火地晋,晋也好,愁也罢,都与不变的规律有关。在此兹介绍福 于火(王母)的关系。 象曰:受之介绍福,要以正确地认识本章说的火地晋的道理。
6)
初六(101000)40 爻辞:晋如,摧如,贞吉。 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 裕无咎;未受命也 【解读】: 爻辞:(101000)火地晋,火的用处也好破坏也罢,都决定于人们对规律的认识。 规律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只要人们坚信规律的存在就没有错。 象曰:火的用处和破坏性是同时存在,火表现出的独特行为,人们只能正确地认 识。 人们虽然没有受到规律的命令,但有丰富的规律意识就没有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