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课题建设标准修订说明

 丛耘720 2018-06-26


抓质量  重过程  出成果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修订说明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蔡守龙

     

“十二五”期间,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精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暂行稿)》(以下简称“标准暂行稿”)。5年多来,“标准暂行稿”对于进一步规范、引领我省教育科研,促进我省教育科研由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扩大我省教育科研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进入“十三五”,面对我省教育科研新的形势和任务,反思“标准暂行稿”施行以来我省教育科研存在的一些新老问题,依托省教育科学精品课题协同指导中心,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对“标准暂行稿”作了必要的修订,形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第二版)》(以下简称“标准第二版”)。下面就修订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一、为何修订

第一,让建设标准更加指向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服务。

江苏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如果用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课题立项数、成果获奖数及等第这一指标来衡量,可以说质量是好的,水平是高的,在全国排前三位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用江苏教育科研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一指标来衡量,有标志性人物、标志性成果,但数量不多,有“高峰”少“群峰”,新生代力量需要崛起;如果用教育科研的普及与提高这一指标来衡量,领域差异、地区差异、学校差异依然存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师对教育科研的广泛需求与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个别领域和地区还比较突出,教育科研仍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所谓“全面提高”,意味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科研质量水平的全领域提高,意味着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与管理质量水平的全方位提高,意味着江苏教育科研质量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最终目的是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教育质量,怎样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时刻牢记,教育的质量观首先体现在立德树人上,各级各类学校始终不能放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作为第一要务;其次体现在素质教育上,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身心健康发展,这些仍然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教育质量观;第三体现在更加强调教育公平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更好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都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公平的对待,都能通过接受更好的教育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办更好、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新战略、新目标、新要求,其中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教育科研对此必须作出更加积极的回应,以更好地引领和服务教育实践。

第二,让建设标准更加指向解决课题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基层科研工作者做真实的科研、扎实的科研、专业的科研、高品质的科研。

应该说,江苏教育科研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全国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有更高水平的决策咨询研究、体制机制研究和政策制度研究,但全省教育决策咨询研究的总体能力和水平还难以适应要求;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科研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深入推进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科研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科研的质量水平,形成区域性、特色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以有效支撑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就某些课题研究而言,一些新老问题总是没有很好解决,比如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研究目标设计缺少问题针对性,研究内容设计不完整、重点不突出、可操作性不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适当、不科学,研究成果的提炼和表达感性、随意,申报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不规范不专业,课题管理的过程特点、活动开展、资料积累和研究味、学术性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上述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全省教育科研资源统筹协调不够有关,与全省教育科研领军人物不多及其团队建设不够有关,与全省教育科研协同创新不足有关,也与部分老师和科研工作者没有很好地了解教育科研、领悟教育科研、学会和掌握教育科研,因而产生了对教育科研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关。比如:教育科研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两张皮”,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搞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太“高大上”,光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科研就是开题结题,弄弄文字,写写文章,评评职称;“草根化”教育科研就是“有一点土壤就生根,给一点阳光就灿烂”,重视和强调的是实际行动,不要太讲究科研规范和专业;行动研究就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等等。修订精品课题建设标准,就是要澄清认识误区,指向问题解决,树立科研标尺,强化科研规范,加强科研协同,提升科研品质。

第三,让建设标准更加指向培育和形成“高精尖”项目,为形成江苏教育科研新高原、催生江苏教育科研新高峰积蓄力量。

教育科研“高精尖”项目,首先是高价值项目。高价值项目必定是贴近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贴近教育理论前沿、贴近教学改革实践、贴近社会舆论关切的项目,是围绕这四个“贴近”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项目。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越迫切、越重要,项目的意义就越大,价值就越高。

教育科研“高精尖”项目,其次是高水平项目。高水平体现在:第一,设计水平高。能够围绕“问题—目标—内容—方法—成果”这条主线一体化设计、具体化设计、操作化设计,五个环节前后呼应,各有侧重,方便落实;第二,实施水平高。能够严格按照课题设计组织实施研究工作,既不泛化也不窄化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研究品质、学术品位体现得非常充分;第三,管理水平高。能够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规程开展课题管理,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工作规范专业,重视过程管理,突出细节管理,体现创新管理。

教育科研“高精尖”项目,第三是有标志性成果的项目。标志性成果体现在:第一,相关性高。成果名称与课题名称高度相关,成果内容与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第二,认可度强。成果能够得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普遍认同;第三,影响力大。成果能够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产生广泛的学校影响、教育影响、社会影响。

从高价值、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三个方面来衡量,江苏教育科研目前能够拿得出手的“高精尖”项目不多,像李吉林老师那样围绕“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开展研究的“高精尖”项目更少。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评审中,江苏获奖数量可喜,真正称得上“高精尖”的项目屈指可数。修订精品课题建设标准,就是要引导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项目的高价值、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上多花心思,下足功夫,既要重视科研工作的普及,更要讲究科研品质的提升。要在科研普及的基础上形成连片的科研高原,在科研高原上隆起并峙的科研群峰。有科研群峰,才有“高精尖”项目。

二、坚持什么

第一,坚持质量标准不动摇。

“规范、专业、卓越、特色”,这是“十三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必须执行的质量标准。修订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是基于教育科研质量标准,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教育科研质量标准。

“规范”是科研质量的基本保证。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术规范,包括学术道德准则和学术研究规则。不抄袭、不剽窃、不作假,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学术道德准则;逻辑自恰、方法科学、表达合理、引文规范、标注正确,这是研究者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研究规则;第二,研究规范。决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做哪一种研究就要像哪一种研究,就要遵循并体现相应的要求和规范;第三,管理规范。认真按科研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所有管理举措、活动都要服务研究,体现学术。

“专业”是科研质量的核心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方法的专业。能够根据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内容,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去收集事实材料,分析事实材料,基于事实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得出研究结论。第二,学理分析的专业。能够较好地运用现有理论解释、分析和概括研究中发现的事实与现象,得出合乎教育教学规律和原理的研究结论。第三,话语表达的专业。无论文本表达还是现场讲述,都能在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专业话语体系下,用学科话语、专业话语来表达和讲述,体现浓浓的“研究味”、“学术味”。

“卓越”是科研质量的价值性要素。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在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上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同类课题研究中水平高、影响大,有深化或拓展研究的潜力和空间,能够逐渐发展成为代表江苏教育科研水平的品牌项目。

“特色”是科研质量的独特性指标。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能够解决特定地区、特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定问题,能够满足这些地区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特定需求,选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此外,研究方法独特、管理举措独创等等,也应该是“特色”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坚持五个环节一起抓。

精品课题建设标准共有一级指标五项,分别是“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和“精致管理”,我们也把它称为精品课题建设“五项要求”。对这五项指标的理解,重点不在“精心”“精细”“精当”“精彩”和“精致”词义的细微差别上,而要放在对“选题”“设计”“操作”“呈现”和“管理”内涵的准确把握上,五个环节一起抓,抓住五个环节中最本质的东西,体现各自的“规范、专业、卓越和特色”。如果每个环节都能体现教育科研质量标准,并且体现得非常充分、非常到位,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环节做得很“精心”、“精细”、“精当”、“精彩”、“精致”,甚至还可以用其他“精×”来形容,其基本的含义就是:研究过程要精益求精,科研品质要卓越完美。

精品课题作为一个完整产品,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五个环节中,“选题”“设计”“操作”和“呈现”是课题研究从启动到结束所要经历的四个程序性环节,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管理”渗透在这四个环节中,与它们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五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一项完整的课题研究,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完整性,“一个都不能少”。缺失其中任何一环的课题研究,都谈不上严格意义、科学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更不能称之为课题研究中的“精品”。

精品课题建设标准要明确具体、可测可评。每项一级指标均有三项二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和规定了一级指标的内容,使之更具体、可操作、可评判。二级指标合起来正好是15项,我们称之为精品课题建设“15条细则”。每一条细则均有丰富内涵,需要课题研究者和管理者结合自己研究和管理的具体课题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付诸行动。

第三,坚持协同创新求实效。

所谓协同创新,是指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各市县区教育科研管理单位、各位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和研究者,要充分认识精品课题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把精品课题建设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全省所有教育科研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十三五”期间我省有关精品课题建设的系列文件,包括《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规程》、《关于积极推进精品课题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第二版)》。这四份文件,涉及省精品课题建设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有方向原则,也有具体要求,突出了省精品课题建设的“顶部”特征,要领会其精神,把握其实质。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和研究者,要回归课题名称,按“五精”要求认真扎实地做好每一项课题研究,打牢精品课题建设的“底部”基础。“底部”宽厚,整个精品课题建设工作才能立得住、站得稳。一定要明白做课题就是做课题名称,就是做课题名称中的核心概念。一定要加深对课题内涵外延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课题、开展研究、拿出成果。

各市县区教育科研管理单位,要根据省精品课题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建立区域精品课题协同指导中心,积极开展精品课题建设的区域行动,强化精品课题建设的区域特色、区域创新。从省级层面来看,市县区处于精品课题建设的“腰部”,地位重要,作用很大,要苦练内功,让身体强起来,让“腰部”硬起来。“腰部”不硬,会摇晃“顶部”,抖动“底部”,让精品课题建设工作走样,让精品课题建设效果打折。

三、修订什么

第一,调整一级指标分值。

“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精致管理”这五项一级指标,“标准暂行稿”的分值分别是15、15、25、25、20。当初的考虑是,这个建设标准主要是为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制订的,面向的是“这一类”。既然已经成为精品课题培育对象,“选题”和“设计”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不能改换课题,也不能推翻设计,重中之重是把课题研究组织实施好,把研究成果提炼表达好,所以“选题”和“设计”这两项指标分值最低,“操作”和“呈现”这两项指标分值最高。

在“标准第二版”中,“选题”“设计”“操作”“呈现”“管理”这五项一级指标的分值分别调整为20、20、20、25、15。作出这样的调整,主要考虑到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是为所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修订的,面向的是“每一个”,是每一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必须追求的目标和达成的境界,“引领”的意味更浓。既然如此,那么“选题”“设计”“操作”就同等重要。“呈现”的分值还是最高,因为精品课题必须更加强调成果意识,要有标志性的精品成果。

第二,修改二级指标内容。

以下表比较说明,黑体字为修订处。


标准暂行稿

标准第二版

精心选题

1.选题面向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前沿,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在同一研究领域有拓展、突破和创新,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2.课题表述严密、合理、科学、简洁,能够体现研究者对课题的独到见解和整体把握能力。

3.与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相适应。

1.贴近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贴近教育理论前沿,贴近教学改革实践,贴近社会舆论关切,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针对性,能够把课题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揭示和表达清楚。

2.在同一研究领域有拓展和突破,有特色和新意,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3.与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基础和学术水平相适应。

精细设计

1.整个设计围绕课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

2.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表述层次分明,概括性强;研究内容能够分解落实研究目标,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丰富具体。

3.研究思路、过程、方法选择恰当,设计具体而合理。

1.课题表述科学、严谨、规范、简明,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明确的研究定位。

2.研究目标指向问题解决,表述层次分明,概括性强;研究内容能够分解落实研究目标,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丰富具体;研究成果与课题核心概念、研究内容高度匹配,密切相关

    3.遵循并体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不同的要求与规范,研究思路清晰,研究逻辑自洽,研究方法适当,论证表达充分合理

精当操作

1.有详尽周到、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认真按课题实施方案展开研究,并根据研究需要修正、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2.严格按所选研究方法的流程和规范操作,实践举措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在操作中体现课题研究的明显亮点和本土特色。

1.在课题申报评审书基础上,重点围绕“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分工落实和预期成果”,制定一份详尽周到、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2.聚焦研究内容,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有一项研究内容,也不窄化研究内容。

    3.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去收集、完成一项相应的研究任务。既不泛化研究内容,分析事实材料,基于事实材料尤其是实证数据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精彩呈现

1.呈现与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丰富多样的成果,体现研究的有效性;

    2.完整呈现研究的展开过程,突出课题的核心思想、研究主张、实践举措,给人以理论和方法的启迪;

    3.符合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表述和引用遵循学术规范。

1.回归课题名称,全面、系统、清晰表达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实践举措、政策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和提炼合乎教育教学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发现与结论。

    2.回归研究内容,逐项总结和提炼相应的研究成果,以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系列成果支撑课题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3.回归理性表达,用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话语、专业话语表达研究成果,体现课题研究应有的专业内涵和品质。

精致管理

1.课题核心组成员稳定性强,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职责,在不同的研究阶段组织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有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活动;

    2.过程管理规范、具体、扎实,过程性资料丰富完整、前后连贯一致;

    3.通过课题研究和管理,形成了科研骨干和梯队,培育了一个科研团队,锻炼了一支教师队伍。

1.课题核心组成员稳定性强,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职责,能够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科研活动。

    2.过程管理规范、具体、扎实,过程性资料丰富完整、前后连贯一致。

    3.重视以课题为载体和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和管理,锻炼了教师队伍,培育了科研团队,形成了科研骨干和梯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