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博物院馆藏1

 轻风无意 2018-06-27
 

民族熔炉

    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汉代起,北方各族就不断与中原发生碰撞,金戈铁马和鲜血淋漓之余,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随之发生。魏晋南北朝,中原扰攘,漠北各族相继崛起,雄据山西,驰骋中原。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新鲜血液注入华夏古老文明,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代。
    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繁荣。粟特商人带来了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北魏首都平城和北齐别都晋阳,相继成为国际性都市。惊人的考古发现,无不透射出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夺目光彩。

 

第一单元  长城内外

    公元前后,匈奴人主宰了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为阻其南下侵扰,西汉在雁北边关构筑屏障,重兵驻守,频繁出击。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臣服,被安置于山西北部,与汉人杂居;曹魏分其为五部,分置山西各地。与此同时,羯、羌、氐、鲜卑等民族也陆续内徙。西晋末,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揭开了“五胡十六国”序幕。其后血雨腥风的200年间,山西成为北方各民族搏杀争雄的中心舞台。

 

 

 

 
第二单元  平城时代

    鲜卑族拓跋部早先游牧于鄂伦春草原,逐渐南迁,进入山西。“十六国”时期迅速崛起。公元338年什翼犍在繁峙(今浑源西)建立代国,参与群雄逐鹿。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建宗庙,立社稷”,改国号,史称北魏。拓跋焘即位后,统一北方,虎视江南,生气勃勃。至孝文迁洛的近百年间,平城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云冈石窟、方山永固陵、明堂辟雍遗址和司马金龙墓等,见证了平城时代的繁荣。

 

 

第三单元  别都晋阳

    北魏末丧乱日久,王朝名存实亡。大权逐渐落入镇压“六镇起义”起家的晋阳军阀高欢之手。他专权跋扈,导致魏分东、西。高欢立东魏傀儡皇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以大丞相坐镇晋阳“霸府”,遥控朝政。公元550年,高欢子高洋废东魏自立,史称北齐。“别都”晋阳始终是东魏、北齐政权的根本所在。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不可替代。从娄睿墓、徐显秀墓和虞弘墓的惊世发现,可窥其一斑。

 

 

 

 
第四单元  异域来风

    经漫长而痛苦的历程,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基本上与汉族融为一体。虽然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但他们的姓氏、服饰和粗犷勇武的风尚,则成为中华文化新鲜血液的醒目标志。
    考古发现表明,北朝以来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水平,远超出过去的认识。亚洲各地和地中海诸国的使者与商人曾云集于平城和晋阳,异域的宗教思想和文化艺术也曾被广泛吸纳。盛唐时代“万国来朝”的景象,已初具规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