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03)|分析意境题(第401期)

 昵称37058962 2018-06-27



一、知识梳理

1.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意象组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送别图。在柳絮飘飞、繁花似锦的暮春时节,朋友乘坐的船只驶向浩瀚无边的长江,消失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接之处的碧空尽头,而李白的目光还望着逐渐模糊的帆影。这幅送别画面开阔悠远,景中融情,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组合,表达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的依依不舍的深情挚意。这种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就是意境。

2.意象与意境区别

意象与意境都是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象的结合,其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二者都要借助主观想象才能体悟。

意境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3.描述意境特征的术语

意境是一个由各个景物构成的情景交融的画面,画面整体上呈现一个特征和氛围,这个画面的整体特征和氛围称为“意境特征”。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呈现的是雄浑壮阔的特点。而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面呈现的是清幽明净的特点。

赏析意境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并准确概括意境特征,即画面的整体特征。概括意境特征的术语主要有:“恬淡闲适恬静优美明净绚丽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浑开阔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寂静肃穆”等。

二、题型分析

1.(2018年天津卷)“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2012年山东卷)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2009年全国卷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景象?有何寓意?

4.(2006年四川卷)“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分析意境试题主要有三种考查方向:一是分析意境展现的画面,如第1题和第2题的第1小题。二是分析意境特征,即概括画面的整体特点和营造的氛围,如第2题的第2小题。三是分析意境表达的情感,如第4题和第3题的第2小题。

三、解题技法

1.审清考查角度

景色、情感、画面特征是构成意境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对应三个考查方向,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试题考查的是意境的哪个要素。如果是分析意境中景这一要素,题干中一般含有“画面”“情景”“图象”“景象”等关键词。如果是分析意境中情感这一要素,题干中一般含有“情感”、“情”“寓意”等关键词。如果是分析意境的特征,题干中一般含有“氛围”“特点”等关键词。如果是同时要求分析意境中的景和情两个要素,题干中一般含有“从景和情的角度”“景与情”“情景交融”“意境”等关键词。

2.坚持分问则分答的原则

按题干的问法,分析意境试题分为分解问和复合问两种。构成意境的三个要素景色、情感、画面特征在试题中既可以分别设问,也可以复合问。如第上面的第1-3题都是分解设问的,第4题是复合问,即把景色、情感、画面特征三个要素合在一个问题中。如果试题是分问的,就要分别做答。对于复合问试题则要用“概→描→点”三步解题法。

3.运用“概→描→点”三步法解题

“概”是指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即概括意境特征。用“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等词语准确表述景物整体体现的特点和情调。“描”是指借助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点”是指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此步要用到“离愁别绪、思乡怀人、孤寂惆怅、凄苦烦闷、旷达乐观、仰慕热爱、依恋伤感、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物是人非”等思想情感术语。以上三步中的“概”与“描”两步可颠倒。

分析意境试题表述答案的语言格式是: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四、解题示例

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

[清] 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因为此题只要求分析“送别场景”,即分析意境中景的要素,所以按“概→描→点”三步法,只答出“概”“描”两步即可。“概”就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整体氛围特点和情调。此题第一步答案拟为:“描绘了一幅春天傍晚时分悲凉寂寥的送别画面。”“描”就是抓住诗中各个景象的特征,借助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此题第二步的答案拟为:“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如果后面再追加一个要求分析情感的小问题,则此题就要答出第三步“点”,即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那么此题第三步就可拟为“表现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第一问: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长江曲折回转、绵延万里、支流纵横、九龙盘旋的壮阔景象。第三、四句描写了长江泛滥横溃、豁荡中国、直流急下、湍瀑飞奔的惨烈景象。

第二问:这既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寓示着国家和社会的境况:总体的雄伟壮阔,曾经的割据动荡、苦难和衰落。为后面赞扬江山一统的大唐盛世做好铺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