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蹲位突然站立、从平卧位猛然站起等情况下,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血压下降,通常,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0个毫米汞柱,或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持续2分钟以上,引起头晕、眼前模糊、严重时晕厥等症状,休息后短时间就会恢复,这种情况就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好发于儿童、体弱女性、高龄老人、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降压药、利尿药、镇静药等)的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以功能性为多见,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小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所致。极少数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 我有个闺蜜,她就特别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她平时血压才90-100/55-60毫米汞柱,很多时候,蹲的时间长了站起来时,就会出现眩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每次她都要扶着旁边的什么东西缓一缓,才能恢复正常。她年轻时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仍然会有这种现象。也没有治疗过。只是在平时加强了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1,首先要做到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从蹲位要站立起来时,动作要缓慢,必要时寻找可以依靠、扶助的物品。而从平卧位需要站起时,可以先坐起来,数分钟后再站立,这样的“缓冲”“过渡”过程,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如果正在服用某些降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物等,一定要提高警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夜间如厕一定要倍加小心,以防血压降低后晕厥、摔倒。 3,大量出汗、腹泻、感冒发热、饮酒等都是此症的诱发因素,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足够的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平时要加强锻炼,饮食营养丰富,增强体质,改善神经调节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