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选‖细石叶剥制实验研究(二)

 萨满巫师 2018-06-29

实验原材料为普通的块状玻璃和黑曜岩,化学基本成分一致,二者的物理性质相同,具有一定的脆性和韧性,能够产生同样的打片性状,不会因人工原料和自然原料的差异而影响实验的结果。剥片母体以楔形细石核为主,且细石核均达到剥片要求:理想的台面,剥片脊,合适的底缘和后缘。

大概就是这样的玻璃块

此次实验,共消耗块状玻璃质材料(玻璃和黑曜岩)45.5kg(个体质量0.05—7.5kg),总计获得完整细石叶 381 件。


石核的手持方式及一地的细石叶

间接法剥制细石叶的实验,本文作者采用的是“膝夹击棒法”,将鹿角尖磨尖锐后,充当中介物,实验者呈蹲坐的姿势,将楔形细石核夹于两膝之间,台面朝上,工作面朝向外侧,台面与工作面相交的边缘不做修整,一只手握住鹿角,角尖抵于石核的台面边缘,调整好鹿角的方向,另一只手挥动石锤,击打鹿角顶端,获得细石叶。

间接法实验操作方式

压制法剥制细石叶的实验,本文采用胸压法,即用丁字形压杆,鹿角作压尖,石核用钳制工具固定。

经不断尝试,反复研究后,直接法终于得以成功。具体操作过程为:用鹿角锤较粗一端的平整断面,对准细石核工作面上的工作脊,使鹿角锤呈弧线运动,击打细石核台面边棱,以获得细石叶。直接法剥制细石叶不必考虑石核的固定问题,直接用单手握住即可。

直接法石叶及细石叶剥制方式

细石叶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台面端,根据细石叶台面的形态特征我们可将其划分三种类型:A型、B型、C型。

A 型(平坦台面无碎疤型):背面近台面处,可见一条或一条以上的从台面边缘直接延伸下来的背脊和在此之间剥离细石叶后留下的半锥体阴痕,不见碎小的片疤。

B 型(平坦台面有碎疤型):不但保留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台面,有不同的形状,而且在台面的背缘可以看到层叠的碎疤。

C 型(刃状台面有碎疤型):台面呈刃状,背缘可见层叠的碎疤,这种碎疤打破此前剥制细石叶后产生的背脊和半锥体阴痕。

细石叶类型区分

通过实验,作者成功的用软锤直接法剥制出细石叶,并根据细石叶台面端的形态差别,划分 A、B、C 三种细石叶类型。反复检验,发现了不同剥制方法与不同类型细石叶的对应关系,即:A型细石叶对应间接法和压制法,C型细石叶对应直接法。B 型细石叶可能对应三种方法。

日本北海道涌别川流域幌加泽遗址细石叶(C型)

在环日本海的东北亚地区,到目前为止,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反映石叶和细石叶工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达百处,其中以日本列岛居多,还包括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朝鲜半岛及我国的长白山地区。日本的北海道地区,盛产黑曜岩这种适合精致加工的原料,在北海道的涌别川流域分布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石叶、细石叶为主要特征的,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的幌加泽遗址、白滝遗迹群等。出土大量的石叶、细石叶、石叶石核、细石叶石核等,为实验对比研究提供了素材。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发现了具有同样文化特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如抚松新屯子西山遗址和龙柳洞遗址和龙石人沟遗址和龙青头遗址珲春北山遗址等。个别遗址中出土的细石叶、细石核等制品亦成了实验的研究对象。下面简单列举一些遗址中的石制品。

1. C 型细石叶; 2. A 型细石叶 3. 实验用楔形细石核;

A.长白山地区出土黑曜岩细石叶(C型)(1、3.吉林和龙石人沟遗址;2、4~6. 吉林和龙大洞遗址); B.日本北海道涌别川流域幌加泽遗址细石叶和细石核 C.科尔沁沙地新石器时代遗址A型细石叶(第一件残长2.5cm);D.科尔沁沙地新石器时代遗址C型细石叶(第一件残长2.3cm)

在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我们发现了直接法生产细石叶的迹象。在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沙地地区,调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吉林通榆长坨子遗址三号地点的大量细石叶,多以变质泥岩,火山凝灰岩和燧石为主要原料,其中 A型、B型、C型细石叶均有发现。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看到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中有燧石原料的 A 型细石叶,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中有燧石原料的C型细石叶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