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观点】风邪就是自然界的“风”吗?

 jiezhukuaile 2018-06-29

 

不少人可能觉得,中医讲的风邪,就是自然界的风侵犯了人体。

 

对吗?

 

我们先看看风邪的定义:

 

风邪是自然界中使人致病而产生具有风之升发、开泄、善行、致动等特性病象的外邪。

 

注意(这里敲黑板),这里不直接将它表达为自然界之风的入侵,而是归纳为具风之象的外邪,就是表明风邪并不是纯粹的气象病因,而是以风之象为概括的病因,具有更大、更灵活的解释空间。

 

下来,我们看看,风都有些什么象?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我们先看看自然界的风。


风为自然界气的吹布流行。风所到处,无孔不入;其所侵掠多以草木树梢之动为征。

 

取这些象,风邪就具有了升发、向上、向外、开泄的特性。

 

这里再次注意:风为阳邪不是指它的性热。因为从凉热角度看,风是偏凉的,所以在有空调之前,夏天人们喜欢扇扇子,或吹风扇,是以凉风来扫炎热。

 

风为阳邪,是因为风具有升、开、外、上特点,所以属阳邪。


 风的这些特征会带出什么症状?


风无孔不入,易使腠理疏松而开张,所以说:其性开泄。

 

腠理开张则易汗出

 

汗出则腠理更疏而恶风

 

风邪袭表,正气趋表抗邪,正邪相争于表则发热,但是汗出则热易泄,所以它的热一般不高;

 

风袭阳位,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所以常见头项痛,眩晕,肩背、上肢疼痛等;

 

五脏之中,肺位最高,属于阳位,所以伤于风者,易见咳嗽,喉痒,或遇气流入肺即咳(此亦风象),鼻塞,流涕,喷嚏等肺系症状。


所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正邪相争于表,所以脉浮;腠理疏松,所以脉不紧张而见驰缓

 

以上,就是六经辨证中的太阳中风证,即太阳经被风邪所中。

 

太阳中风证,放在不同的辨证方法中,就有不同的证名:八纲叫表虚证,以汗出则气越,又血汗同源,气血皆损故曰虚;脏腑辨证言风邪犯肺;病因辨证曰风淫证候。

 

虽所用辨证方法不同而证名不一,但本质不变,均以风邪袭于阳位,卫阳不能外固,营阴不得内守为病机。

 

不过是六经辨证重经络,八纲辨证重表里,脏腑辨证重脏腑,病因辨证重病邪而已。其实就如分别用名、字、号喊同一个人一样。

 

这么多不同的证名其实所治无异,都是桂枝汤主之。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是自然界流动之气,“善行”自是本性。

 

以病象应风象,则凡见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特性之病征,即为“善行”风候,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称之为“风痹”或“行痹”;

 

皮肤瘙痒而痒位游移无定所,谓之“风疹”;

 

喉痒时每有局部凉气游动感;

 

均为风气偏盛,善行之候。

 

风时起、时息,风向亦多变幻,就又有了“数变”意象。所以病征具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特性者,亦以风名之。

 

如风疹之皮肤瘙痒,痒位游移,谓之“善行”;但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则又见“数变”。

 

再如面瘫者多突然起病,谓之小中风,病机多为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亦属“数变”。

 

《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即是对上述风象病征的概括。


风性主动

 

风动则自然之物亦随之而动,如风吹则树动。

 

如果人的身体出现不自主动作,如眩晕而感旋动,动摇不定,或抽搐,震颤等亦叫做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

 

如破伤风者起病较急,此为“数变”;病发则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不自主动作,这就是“风动”,病机为染毒生风,外风引动内风。

 

又因肝主筋,司运动,所以具动性之风,多称肝风,以内生为多;纯属外风者少。

 

若有外风,亦多为引动内风而致动。

风为百病之长

由于风性开泄,门户一开,其他邪气自易蜂拥而入,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诸邪均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比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而风邪之无孔不入更使其致病广泛。

所以,《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病原微生物与中医六淫的关系


常被问到,西医病因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理化因素与中医的六淫是什么关系?

 

仍以风邪为例:太阳中风证,以现代病来括当属感冒,若以西医学病因分类,应属细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如说与自然界的风相关,则仅仅表现在“恶风”一证上。

 

而风痹、风疹、面瘫等病症以西医视之,亦多属微生物或理化因素所致,仅遇风加重的特点可与自然界的风稍有连带。

 

可见,感风邪并不一定是真正被自然界之“风”所侵。

 

若以现代观念表述,风邪是机体在致病动因(可以是生物、理化、气象等因素)作用下,产生了具有“风”之象的病理特征。感寒邪、湿邪、火邪之理亦同。

 

所以,中医的六淫内涵实际已从《黄帝内经》的气象性病因逐渐转为了意象性病因,有什么象就具什么因-有风象即感风邪,有寒象即感寒邪,有湿象即感湿邪。

关于中医师承

金华佗旗下中医师承项目获得广东省中医药局复函支持,目前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拥有400名以上主任级中医师。中医师承为所有学员提供终身线上学习服务,独创“线上视频+线下理论/实践+跟师”的学习模式,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教育质量,打造科学合理、适应时代的中医师承教育体系。


学习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