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画名家】王俊民

 夕妙斋 2018-07-01


王俊民艺术简历


王俊民,1950年生,江西吉安人,号庐陵村夫。现为惠州学院美术系教授,高校中国画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惠州市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惠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1991年调入广东省惠州市创办惠州大学(现惠州学院)美术系,首任系主任。在专业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几百件作品参加各类展览、出版及杂志发表。

一、出版学术专著:

《线速写与速写的线》(辽宁美术出版社);

二、出版个人作品专辑:

1、《21世纪优秀艺术家王俊民画集》(江苏美术出版社)。

2、《名家经典——中国当代画坛最具影响力20家王俊民水墨专辑》(四川美术出版社);

3、《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王俊民作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7年获“广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8年获“惠州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特别奖”。

2008年学术论文获“第三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逸笔纵横写我心

——王俊民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意蕴

文/王先岳

 

美学家宗白华说:“中、西绘画所表现的‘境界层’完全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混容的。”此言虽非严谨之论,但也大致揭示了中西绘画的本质差异,其所谓“物我混容”,尤其道明了中国画主客合一、寄言出意的艺术精神——“写意”。王俊民的绘画创作,恰恰经历了从写实向写意的跨越与过渡,——他早年接受过严格、扎实的学院美术教育,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事写实语言体系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后来他专心致志于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其间的转捩与蜕变,大致勾勒出画家这样一种思想轨迹:从质实滞执的西式艺术特性向虚灵圆融的中国艺术精神回归。







这种回归,不但在精神深处契合了画家的个性与修为,而且使画家的艺术创作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画传统文脉之上。作为一种高度心性化、精神化的艺术,大写意花鸟画自明代徐渭肇创之初,便以其舍形悦影、逸笔墨戏的鲜明个性而惊世骇俗于中国画坛,其后经八大、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画家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发扬光大,终于衍为画坛巨流,并在极高的程度上成为中国画抒情写意的象征。王俊民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在赓续传统文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豪放不羁、嵚崎磊落的人格精神与他对于自然生命和世界万物的独到理解与感悟。他笔下的花鸟、动物形象,无不成为人格化、个性化的艺术符号,但又打破了古典文人写意的程式化、类型化倾向,以其抟虚成实的构图、意超象外的造型、雄悍放逸的笔墨,曲尽其妙地传达了大写意虚怀归物、艺道合一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旨归,表现出画家不受羁縻、脱略蹄筌的艺术才情与创造精神。这正如王俊民的夫子自道:“中国画之大写意,画到后面就是画艺术家自己,作品呈现的其实就是艺术家的学识、阅历、修养、品行与境界……”,观其画作,深感斯言不虚!






在构图上,王俊民的大写意花鸟画主要运用了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画家深谙“中国古代哲学早有‘阴阳合参而生万物’的深刻道理”,并认识到“老子的‘知白守黑’,围棋中的‘计较黑白’,佛学的‘色、空’等均为中国画大写意创作的经典理论和哲学指导思想”,故他的大写意创作从不追求满密繁缛的构图,而是在物象的化实为虚与抟虚成实之间,独辟蹊径地创造新颖独特的章法布局。其画面结构,往往删繁就简,损之又损,而其花木、禽鸟意象的组织,开阖相间,奇正相生,既体现了画家对于空间意识与物象结构的独到理解与把握,也契合了大写意解衣磅礴、矩矱从心的表现方式,其简洁疏朗之形,阴阳动静之理,萧散清空之意,深得老子“为道日损”的哲学精义,也有效地拓展了画面的诗性表达空间。笪重光《画筌》曰:“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此论堪为王俊民绘画构图之注脚。





与其简逸为宗的构图方式相适应,王俊民的大写意造型完全打破了“应物象形”、“以形写形”的客观化、具象化造型意识,而以其离形得似、遗貌取神的意象化造型方式,彰显出大写意绘画意冥玄化、大象无形的审美趣尚与哲理意蕴。尤其是画家笔下的奔马、奔牛,成功地借鉴了汉画像石(砖)的剪影式造型趣味,画家以大块面的笔墨将物象结构推向了“损之又损”的极致,其牛马造型往往寥寥数笔,蹈虚揖影,直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牝牡骊黄;而就其整体观照,却又神意迥出,涵魂苍茫,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其博大宏敞之气象,沉雄骏爽之风骨,简古清奇之神韵,隐然斐亹于笔墨的阴阳、刚柔、虚实之间,令人味之无极,低徊无尽。与牛、马的大块面笔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画家笔下的鹅,则往往出之以线条勾勒,但其物象造型一如既往地运用以简为尚、遗貌取神的意象化方式,其逸笔纵横之致,愈简而愈入深永;而其余花木、禽鸟造型,则或以线条勾勒立骨,或以线面兼容并施,或直用点厾没骨,其舍形悦影之趣,轮扁斫轮之妙,则惟性所宅,粉碎虚空,无不深契大写意得意忘象、化虚合道之旨归。明代画家恽向有言:“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宋代苏轼也有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之论,以此观照王俊民的大写意花鸟造型,深以为有切中肯綮、沦肌浃髓之妙。




 就艺术原理论,意象化造型其实无不与书法性笔墨相发越,王俊民的绘画创作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又发前人之未发,认为以书入画乃“以书法意味入画为妥”。这种认识,的确有其独到深刻之处。其原因或如王俊民自己所说:“‘书画同源’是同源在工具材质的性能使用上,同源在线条的造型和运用上,它们之间在艺术创作上还是有根本的区别。”传统中,引书入画乃文人写意画“士气”之所系,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言:“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元代赵孟頫说得更为直白:“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正是基于“书画同源”的笔墨精神,王俊民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基本承继了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金石笔墨遗韵,但其总体风格似乎更为雄悍刚艮、豪纵放逸。其驰毫骤墨,既有解衣磅礴、孤蓬自振之意气,又有放笔直取、运斤成风之势态。而其精神旨趣,乃在于发抒嵚崎磊落之心性,故其大写意创作往往翰逸神飞,脱略畦径,罔象莫测,此诚为大写意之真精神。而其笔墨线条,其爽辣沉雄、强悍奇崛之气骨,清刚雅正、古拙逸宕之格调,无不融入了画家对于“金石气韵”、“草情隶意”的独到感悟与理解,故其书骨画魂,两相凑泊,笔夺化权,玉成其大写意绝俦之技艺,神用象通,趣归物表,与道同机。






长期以来,王俊民以其冰雪心志与“大隐隐于市”的处世方式,沉潜于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他的恪守与超然,已经铸就了一种艺术精神与生命高度。我们坚信,建基于这种精神与高度之上的大写意创作,必将不断获得新的突破与提升;更重要的是,惟有铸就这种精神与高度的艺术家,才能真正被世人所记住,因为历史所属意的,总是那些安贫乐道并不断前进的开拓者。

 

(王先岳: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