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胃阴虚证(附医案)

 中医畅谈 2021-08-05

编辑整理  邢秋雨

再论胃阴虚证(附医案)

  导读:前期讨论了饥而不欲食之胃阴虚证,治用麦门冬汤,本期讨论的医案仍为饥不欲食的胃阴虚证,但治法不尽相同,所谓“法因证立 方随法出”是也。

  我们今天学习一则名人医案,也是二渡赤水。所谓二渡赤水,不是说咱从前发过此案,是咱们发过类似此病机案,以资参考,达到触类旁通之效。

  一男,三十多岁。经常口苦咽干,尤以睡醒后为显,两胁胀满,梦遗,大便溏泄,近十几日,不能食,强食则胃脘胀满,呃逆连发不能控制。脉弦细,舌红如锦。

  有好几位群友想到了一贯煎这张方,比如群友天涯云水给出的是半夏泻心汤合一贯煎,群友王浩给出的是柴桂姜合一贯煎。能想到这张方,说明大家是花了点心思的。一贯煎所治之证为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主治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此方是滋养肝肾之阴的一首名方。然而本案的舌红无苔却并非肝肾阴虚,乃是胃阴虚证。

  再者,本案和我们前期讨论的“饥而不欲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彼则舌红苔白滑,而无脘胀气滞,此为舌红无苔、脘胁胀满,属胃阴不足,肝气横逆之证,胃阴虚之证因胃之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口燥咽干,脘胀、呕呃,饥不欲食。本案不能食,还兼有“两胁胀满”及“梦遗”之肝肾症状,两胁胀满,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导致胃阴耗伤,胃中阴液不足,失于濡润,胃气不降,并虚热内扰;梦遗之证,《类证治裁》云:“心为君火,肝肾为相火。君火一动,相火随之,而梦泄焉”。

  本案是刘渡舟刘老的一个病案。刘公根据舌脉以为“胃阴不足而肝气横逆之证”,以“滋胃柔肝汤”养胃疏肝,实土以抗肝乘,使肝胃和谐而能食矣。这也算是百合病的一种,所谓口苦干,小便赤,脉略数,永不变。

  处方:滋胃柔肝汤: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0g、生地10g、枇杷叶6g、荷蒂6g、川楝子6g、白芍6g、佛手9g、郁金9g 连服十五剂,其病告愈。

  刘老此案后附的按语尤为精辟,现原文贴出,供大家细细品味:“本案之不能食、胃脘胀满、呃逆连作,为胃阴不柔,肝胆气逆之所致。其辨证要点:一是口咽发干,睡眠后尤甚;二是舌光红如锦而无苔。吴鞠通云:“舌绛而光,当濡胃阴”。胃阴既虚,则肝不得柔,势必横逆乘侮,而使胃阴受伤。叶天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胃为阳土,以阴为用,木火亢制,都是胃汁之枯”。肝火内迫肠胃,灼阴迫液,则大便作泄;若下劫肾阴,相火煽动,精关不固,则病“梦遗”。综观全部脉证,总为胃阴虚,肝阳鸱盛为重点。治当养胃柔肝,即叶天士所说的:“通补阳明以制厥阴”之法。用药只须甘平、凉润以养胃汁;酸甘化阴,佐以凉平而不香燥之味以疏肝解郁。方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以滋养胃阴,而制肝气之横;枇杷叶、荷蒂肃肺胃之气,以降呃逆;白芍柔肝养血;配伍川楝子、郁金、佛手以疏达肝气之郁。本方对胃则滋,对肝则疏,药在轻灵,别有洞天。服之能使胃阴得复而使厥阴风木不亢,肝胃之气调和则愈。李明之用燥药治脾,叶天士用润药治胃,两位大家之学相得益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