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我不懂茶;懂茶的,只有水......

 绪夏 2018-07-07

茶与水的前世今生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 ; 水唤醒茶,茶成就水 ; 水包容茶,茶激荡水 ; 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泡茶如人生,需洽到好处 ; 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 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 ……

茶与水的缘,许是因万年前溪边婆娑的小树,此时才牵手相随 ; 水与茶的份,许是千年前嫩叶上留连的珠露,今朝才倾身相许……味因水觉甘美,心因茶而和宁 ; 茶终于寂静,水终于无音。茶凉时,水静了,水静时,茶清了 ; 时光悠远,世事淡然 ; 有一种情怀,淡香如茶,有一种人生,清澈如水……

水甘味真,茶清梦好!一杯清茶,一颗静心:“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联。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

饮茶有五要,即茶、水、器、境、心

在这五个要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陆羽将煮茶的水分为三等,他在《茶经》中写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对水的要求首先是要“远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恶死水”。在陆羽之后,历代鉴水专家也曾对泡茶用水有过判定,虽说不尽一致,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

得佳茗不易,觅好水亦难。我国历代名人、茶人为觅得泡茶好水,留下不少色彩纷呈的记述,有人为觅得好水,甚至不惜劳民伤财,如唐武宗时的李德裕,位居相位,喜饮无锡惠山泉水,他烹茶不用京城水,却专门派人从数千里地以外的无锡经“递铺”传送惠山泉水至长安,称为“水递”。

山泉水之所以为泡茶之首选,据古籍记载,山泉之水集天地之灵气,能够将茶叶本身的茶性激活,并相得益彰。然何为水之灵气,现代科学给出了答案:山泉水的水质活性远高于普通江河水,茶叶中的化学物质更容易与活性较高的水产生反应。

茶性必发于水 八分之茶遇水十分 可见茶与水的密切关系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茶与水的密切关系。

因而,精茶真水,永远是茶人追求的目标。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安溪铁观音的色、香、味、韵,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再好的安溪铁观音,无好水衬托配合,茶的优异品质也无法体现,也就失去了品茶也人们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古人对于品茗之水非常讲究,强调品茶必先选水。唐人陆羽《茶经》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持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苏轼诗中也说:“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明代屠隆在《茶笺》一书中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山泉为上,江水次之,如用井水,必取多波者(即深水井)为佳。”

按照古人有研究,用来沏茶之水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活”,要求有好的水源 ; 二是“清”,要求水质清冽; 三是“甘”,要求水味甘甜 ;四是“轻”,要求水品要轻。

水与茶,从无色无味到人生百味!

水,是大自然之源,是茶的重生之地。水,赋予一片茶生命的温度,赋予一片茶生命的厚度,也延伸了一片茶生命的长度。也因为茶,水从平实到志趣高远,从无色无味,到人生百味。

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水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丰富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清香。

煮水品茗,品茶论道。在茶与水的相遇里,感受茶的风韵和迷人。在茶的世界里,尽可沉心,感受世间万物赋予的灵气。

茶的一生中,与水相生相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有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此为煮茶之道。水参与了一片茶的一生,水让茶获得圆满。

在茶与水的相遇里,茶完成了美丽的蜕变。而我们人,在与茶的相遇里,净化了心灵,抚平了繁闹,归向真正的自我,揽得缕缕清风向月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