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盏,一只碗盏内的小宇宙

 郭一墨 2018-07-09


建盏,她是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曾经是宋时的皇室御用茶具。




张爱玲说: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最原始的胎土,手工的制作,在火的催化下,呈现了千变万化的美丽,完全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然后开出了最美丽的花。





建盏与别的陶瓷有不一样的美,她不是美在轻巧,美在胎薄或是精巧的纹饰。她的美在于她的大气,她的朴拙,她的深沉。


在不经意中,体现出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






她美的不是表面,而是深处,那璀璨若星的釉色,如在宇宙中遨游。




说到建盏,不得不提矅变天目茶碗,目前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这个样子的据说是举世无双,就连考古的大量瓷片中都没有发现类似的。


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的曜变斑盏


建盏的烧成几乎都处于缺陷的包围中,几乎没有完美无缺陷的。也许她的美就在于她的缺陷,“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这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心境吗?




归属


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的范畴,含铁量较高。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



这些釉面花纹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


魅力源于气度:


何以建窑出产的黑釉茶碗具有如此魅力?黑釉茶碗被统称为”建盏“,又名”乌盏“或”乌泥盏“。



因为制造茶碗的胎土含有丰富的赤铁矿,烧成之后胎色颇深。一般建盏的形制,大多以辘轳拉坏而成,待坏体半干之后用刀具粗修碗足,刀工简易而豪放,加上胎质粗砺,颇有不羁小节的态势。(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兔毫与油滴


兔毫盏的特色在于,碗身里外釉色皆布满细长条状的毫毛纹路,这些纹路有些带蓝,有些带褐色,更有许多介于油滴与兔毫之间,变化相当丰富。



仔细观察,釉面的兔毫结晶散布于不同的釉层,透过显微镜察看,这种毫毛呈鱼鳞状结构,在毫毛两侧边缘上,各有一道粗黑色条纹,是由赤铁矿晶体构成的。

兔毫斑纹的形成原理与油滴有些类似,在烧成过程中釉层里产生的气泡将氧化铁带到釉面,当窑温烧到1300度以上,流动的釉层把富含铁质的结晶刷下,冷却时从中析出的赤铁矿小晶体便造成兔毫现象,其表现随著釉层厚薄、窑温高低与冷却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是相当具有戏剧变化的釉色。



油滴的特色是烧成之后在器物表面形成 各有差异的结晶斑点,这些斑点是釉在高温熔解时,潜藏在釉及胚体里的气泡不断释出,将成分较高的氧化铁集中于气泡四周而浮出釉面,气泡平复之后即形成圆形结晶斑点,犹如油滴浮在水面一般;倘若油滴密集呈现,便像夜空里的繁星点点此为星盏。

油滴的烧成温度如何控制,往往是陶艺工作者最大的难题;油滴结晶形成温度的范围很窄,大约在10~20度之间。温度过低则气泡未能排出,而无法形成油滴;温度过高则会让氧化铁富集的釉面遭受破坏,导致结晶斑点消失或局部斑点流动变成条状流纹,类似兔毫斑,另有一番风格。

自古无款多佳器



油滴盏指在黑地之中,有无数闪闪发亮的小圆点,如油滴浮于水面,烧制成功完全出于偶然,人力无法控制,也正因为如此,真正的油滴盏底部反而没有“供御”二字,因为窑工们送去上贡的是比较容易烧成的仿油滴(在黑釉上人为施以白釉)又称黑釉白斑盏或珍珠斑盏。



鹧鸪斑盏是建盏珍品,产量稀少,其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类似建窑当地鹧鸪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它也像水面上飘浮的油珠,被日本称为油滴。


釉泪·不经意的美



建盏施釉很厚,底部露胎,部分成品的腹部与底部相接处有釉滴凝聚成珠,如同一滴滴泪水,与那些精致得过于谨慎的器具相比,带着一种粗率的亲切感,而且这种不经意往往很令人兴奋,因它能触发无穷遐想。 



(本文来源于格调style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