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元 有人说:“中国孩子的求学之路:老师是悟空,妈妈是沙僧,爸爸是八戒”。 ![]()
![]()
剪刀石头布,一物降一物。 当今教育,老师、学生、家长 一段剪不清理还乱的尴尬的三角关系。 1 ![]() 教师跪求学生 老师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生消得人憔悴。 有人说,老师身心疲惫,那是被学生折腾的。 现在的师生就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 师生就像彼此折磨的恋人。 老师即使满腔热情,暗送秋波,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就是自作多情。 于是,学生就像不喝水的牛,老师使劲按牛头,直到精疲力尽。 老师没有批评权,没有惩戒权。为了学生学好,老师就差点下跪叫祖宗了。 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明星是孩子的偶像。 很多孩子厌学,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学习目标。 孩子的“三观”教育,单靠教师能行吗? 2 家长投诉老师 有的家长是老师惹不起的大神。 开个家长会,有的家长对教育理论发表高见,滔滔不绝,真让老师“汗颜”。 其实,家长也很矛盾,一方面瞧不起老师,另一方面,又要求老师教好自己的孩子。 有时候,最让老师头疼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大人。 作业多了,投诉;作业少了,投诉。 批评孩子,投诉;不管孩子,投诉。 孩子摔了一跤,投诉;孩子成绩退步,投诉。 投诉是家长最有杀伤力的秘密武器。 老师只要被投诉,轻者道歉处分,重者丢饭碗。 老师只能弯腰低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没有师道尊严,教育有何力量? 3 学生惩罚家长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在学校调皮捣蛋的学生,出到社会照样无法无天。 护犊子的家长,终究会被孩子啪啪打脸。 眼看孩子变成“啃老族”、“白眼狼”,家长只能悔不当初了。 即使事业再成功的家庭,孩子的教育失败,也是人生的最大失败。 有因必有果,苦果再苦,也得含泪咽下。 家校不能合理,教育谈何成功? 可悲的是,教育怪圈正在不断延伸。 老师、学生、家长的关系越来越微妙而复杂。 教育在追求分数的路上,走得太远,已忘初心。 当今培养出的“巨婴”和“精致利己主义者”,不断刷新社会道德底线。 如果不能跳出圈外,理智的处理,那么,贻害的将是无数的家庭。 ☛人品教育,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 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 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鼓励教育,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地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 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其实,大部分父母“看重分数”、“孩子手脚慢就被嫌弃”、“每天抱怨孩子带来的焦虑”等等,都是因为爱孩子,为他们的将来担忧,但是这些担忧出发点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下、以自己的经验”做出对孩子未来生活的判断,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伟大的预言家!在心里暗暗的下了断言,判定自己的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就一定会变成XXX! 道理互相宽慰着说了千万遍,就像教育孩子一样反复嘀咕,做起来却这么难,小小的问题把自己一点就着,活生生一个个小鞭炮! “爱之深责之切”,但是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那一种?大环境无法改变,在这种大环境下,你是否做了一个合格的父母,选择了正确的应对方式?有没有本末倒置地一起帮着“迫害”着家里的那个未成年人?很多时候,明明觉得某种教育办法不妥当,只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这么做,我不这么做就怕掉队、就怕错过,其实教育从来就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随大流”!明明每个孩子肯定各有特色,怎么就能把教育孩子变成了“流水线”作业呢? 在孩子的低龄阶段,如果父母都不能看清楚“育人的本质”,那孩子怎么能有一个健康而丰满的童年?筑基≠筑分数,反而忙着“筑分数”肯定无暇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毕竟精力有限、时间有限。 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 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