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说: 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位的,李清照是唯一。 也有人说,易安居士是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正是那些难民的真实写照。 前半生诗情画意,后半生颠沛流离,李清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由于出生文人之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李清照很小时便能工诗善词。 北宋时,享乐成风,身为女子,虽然有礼教约束,她倒也能做些下湖划船、东京赏景等美事。 正如她在《如梦令》中写的那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溪亭畅游,豪放潇洒,开放的环境造就了李清照开朗的性格。 少女情怀总是诗,李清照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写出了很多闺中诗。 其中,《点绛唇·蹴罢秋千》便是广为传唱的一闺中诗: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闲来荡秋千,玩的不亦乐乎,忽有客进门,仓皇地跑回闺房,顾不得袜划钗掉。含羞在门前顾盼,青梅香袭来,醉人心。 一字一句,将娇憨的女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出彩的才华,也让当时的前辈们赞叹不已。
白云苍狗,岁月如梭,转眼,李清照逐渐出落得亭亭玉立,到了嫁人的年纪。 头戴钗冠,身披红衣,18岁那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夫妻。 二人同是书香门第,有共同的语言,门当户对,羡煞旁人。 重阳节时,赵明诚在外工作,李清照便写下《醉花阴》诉衷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悲悲切切,惨惨戚戚,这首传唱千古的诗词写尽了深闺女子的相思情。 得到此诗后,赵明诚妄图于妻子比个高低,便绞尽脑汁写下50首诗,将它们混在一起,让朋友评判。 结果,朋友说,所有的词中,只有三句绝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才情便是如此。
原以为,李清照会潇洒的过完一生,然而,世事无常,一场祸乱将整座城市搅得天翻地覆。 朝廷党争,父亲被发回原籍;因被诬陷,丈夫被罢免官职。 失去了名利和权势,倒还在李清照的接受范围之内。 她与丈夫移居青州,撰写《金石录》,闲谈诗酒茶,在危难之中,倒也过得清闲。 谁知,安乐不常在,数十年后,金兵入侵,国破家亡,她不得不加入逃亡的队伍。 在苦难面前最能看清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本质。 面对朝廷的不作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李清照悲愤写下《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气魄,李清照的胆量,在当时,足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了。 背井离乡,四处逃难,不久后,赵明诚不幸身亡,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从此,世上再无赵明诚,也不见李清照。
“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给自己取的名号,源自陶渊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易安,易安,心之所向,却未能如愿,李清照的下半生,事患颇多。 在李清照孤寂时,张汝舟趁虚而入,对其百般示好,实则贪图她的万贯家财和无价文物。 无依无靠的李清照顶着世俗之风嫁给张汝舟,婚后,发现自己竟然被骗,愤恨不已。 思索良久,她选择休夫。 宋朝规定,女子休夫,是要坐牢的。张汝舟下狱后,李清照也被囚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曲断肠《声声慢》,诉尽悲苦,何种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了吧! 原以为,张汝舟是救命稻草,到头来,竟是另一个灾难。 好在,有亲友相助,九天后,李清照出狱。
出狱后的她像是浴火重生一般,认真努力生活,开始关心国事。 她在《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中写道: 欲将血汗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 想见皇华过二京, 壶浆夹道万人迎。 易安居士又回来了,带着她的才华与荣光,踌躇满志。 封建时代,女子改嫁是不能容之事,面对世人的指指点点,李清照承受了很多压力。 呕心沥血,她先后完成了《武陵春》、《金石录后序》等作品的写作。 在唾骂声中,她将赵明诚的心血《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再后来,无依无靠,无牵无挂,李清照流徙飘泊,在江南悄然长眠。 浮生若梦,半世浮华半世醉。往事如烟,一生情缘一生悲。
这就是李清照——她爱过,恨过,挣扎过,顺从过,反抗过,也沉默过,享受过世间最美好的相聚,也经历过人世最苦痛的折磨。 前半生,学习李清照,随性洒脱,天性烂漫,笑看人生百态;后半生,学习易安居士,独立坚韧,敢爱敢恨,直面人生苦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