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大一专栏·医路心语 | 追忆杨德森教授

 濮水新声 2018-07-16

清明节前夕,突闻我国著名精神医学泰斗杨德森教授病逝,深感悲痛。早些年,我与杨教授交往的情景随之浮现脑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多次陪同美国的People to People Ambesader民间科技交流项目中的医学代表团访华,并接待其中的精神心理医学代表团。他们每次访华,湖南长沙湘雅几乎是必去之地,我也因此有幸多次见到杨德森老师。当时,杨德森老师担任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校长,以及该校精神卫生研究所(现湘雅二医院)所长,他学富五车,是学科泰斗,却平易近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陪同精神科代表团,我的初衷是为了学好英语,意外的收获是认识了杨德森老师。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圆满完成援藏医疗队任务,从阿里回到北京后,发现我的同学不少都考研了,还有的已经出国或正准备出国。我思考再三,决定放弃考研改为直接出国,但我中学大学都学的是俄语,英语需从字母学起,而且要一边上班一边自学。为了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我要求在急诊每日上24小时班,这样就可以积攒时间去当时的中国科协国际交流处陪美国People to People Ambesader 医学代表团,以便有机会能练习英语听力与口语。


当时,医学代表团中的精神心理医学代表团,学术交流基本都安排在北京,由北京安定医院接待,陈学诗教授与姜佐宁教授出面主持学术活动最多。代表团的第二个访问地点便是长沙湘雅,出来主持学术交流的便是杨德森教授。上世纪80年代,我陪同代表团去过10多次湘雅,因而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包括杨德森老师在内的精神心理和行为医学方面的专家。


我一直对杨德森老师心存敬仰。他学识渊博,却待我这个对精神心理医学一窍不通、英文也不过关的年轻内科医生非常热情。他慈祥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与赵旭东教授共事,还和他提起过杨德森老师。再后来,我搞双心医学,因素之一也是受杨德森老师等老一辈精神心理专家潜移默化的影响。


之后,我与杨德森老师的见面机会极少,但仍断断续续听赵旭东教授讲到一些杨老师的人生故事。我始终感到杨德森老师是一个善良、正直、有真才实学又不务虚名、有知识分子和学者风度与风骨的人。与年轻一代医生相比,我感觉自己更幸运和幸福的是,在我的医生职业生涯中有机会亲身接受王叔咸、杨德森老一代名医名师的熏陶。对于怎样当好一个精神科医师,杨德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精读一本最新出版的专业权威经典教科书,了解专业发展的国际水平;书写病历文件保证内容详细,字迹与签名清晰工整;在医、教、研中,医疗是基础,遇到疑难病历,反复询问、反复检查,考虑正反两面,查阅文献,追踪观察,求得妥善解决其诊断问题……正是这些医学前辈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医生是怎样看病、怎样为病人服务的。


杨德森老师是我国精神病学领域的大师,如今,他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但他的精神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