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周朝曾有一段“二王并立”的历史!

 雲泉 2018-07-16

关于西周末期的历史,我们的普遍认知是周幽王荒淫无度,宠幸褒姒,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西部民族犬戎也趁乱侵犯,西周遂亡。诸侯于是迎立逃亡的太子宜臼为周王,史称周平王。因镐京遭受战火,已被严重破坏,平王于是率众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以上记载主要源出《史记》,但是自古以来有不少史学大家都发现这段记载太过笼统,无法反映史实,他们依据《诗经》和古本《竹书纪年》等史料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细心考证和大大推测。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更是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史料帮助。东西周之际'二王并立'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

你知道吗?周朝曾有一段“二王并立”的历史!

清华简《系年》影像

关于这段历史,《史记》没有记载,《左传》的记载又过于简略,所以,单凭这两部史学巨著,我们无法接近这段历史的真相,好在我们可以结合新近公布的清华简《系年》和古本《竹书纪年》进一步地了解这段历史。

西周后期,周幽王娶申女为后,立其所生嫡长子宜臼为储君,后来幽王专宠褒姒,想要改立褒姒之子伯服(古本《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记作'伯盘')为储君。这种废嫡立庶打算实际上破坏了周朝既定的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宜臼眼看形势不利于自己,于是逃奔母国西申。幽王为确保伯服可以名正言顺地继位,令申国交还宜臼,被拒之后发兵追杀宜臼,并立伯服为太子,周末乱世开始。见《国语·郑语》幽王九年太史伯言:'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同'曾')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根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孔颖达疏记载:申侯、曾侯及许文公立宜臼为王,并引犬戎东进对抗周朝王师,但就像千年之后的董卓入关一样,申人渐渐对犬戎失去控制,最终导致了犬戎作乱,使西周都城镐京及周边地区遭受重创。幽王、伯服死于犬戎之乱,以虢公翰为首的一些诸侯拥立幽王弟弟余臣于携(虢国境内陆名),是为携王。周二王并立局面形成,此时有三股势力在周朝大地上纵横角逐,即申、曾拥护的平王宜臼、虢公翰扶持的携王余臣和东侵的犬戎。二王并立时期,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状态,犬戎祸乱势大难平;携王余臣得位不正,既不是幽王的法定继承人,也不合乎周朝继承制度,而且被虢公翰操纵,实为傀儡,所以不得人心,统治无力。各路诸侯纷纷选边站位,乱世持续了二十二年之久,直到平王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携王于虢。这一局面导致的一大后果就是有四个日后的强势诸侯国——秦、晋、齐、楚迅速发迹和崛起。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室既卑,坪(平)王东迁,止于成周。秦仲焉东居周地,以守周之坟墓,秦以始大。'其中,秦国助力平王剿灭犬戎之乱,位列诸侯,获封关中之地;又据清华简《系年》:'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携王于虢。晋文侯乃逆坪(平)王于少鄂(申国地名),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可见晋文侯更是尽心拥立平王,直接灭掉了携王的傀儡政权,并拥护平王重振朝纲。

转折点就发生在周平王二十一年。这一年很重要,除了清华简《系年》和古本《竹书纪年》外,《史记》中终于有了幽王动乱的后续记载。《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平王二十一年,秦人平定戎乱,'公(某位秦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公遂收周余民有之。'也是在这一年,晋文侯杀掉携王。三股势力已经歼灭其二,二王并立的局面结束。而后拥护平王的诸侯国纵横捭阖,剿除作乱的残余势力,使周朝的局势在经历了无王的九年时间后(清华简《系年》载:周亡[无]王九年,此段记载争议颇多,此处不多做论述)再度安定。周平王三十年,晋文侯在镐京立平王为周王,三年之后,周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你知道吗?周朝曾有一段“二王并立”的历史!

平王东迁图

经过前前后后20余年的角逐,犬戎之乱终被平定,而平王宜臼也在申、晋等诸侯国的帮助下拨乱反正,成为最后赢家,捍卫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二王并立时期的历史大致如上,我们读后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该时期的主角都是诸侯国——拥立宜臼的申、曾、许、吕等;扶持的余臣的虢;因护周而发迹壮大的秦、晋、齐、楚,两位周王受形势所迫,已经沦为配角和傀儡。由此可见,周朝已经难孚众望,春秋战国的割据常态在此时初见端倪。

当然,今天我们能逐步接近真实的历史,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以清华简《系年》为代表的新史料的发现和古本《竹书纪年》的参考。现将清华简《系年》关于二王并立的记载原文抄录如下:

周幽王取(娶)妻于西申,生坪(平)王,或取孚(褒)人之女,是孚(褒)姒,辟(嬖)于王,王与白(伯)盘逐坪(平)王,坪(平)王走西申, 幽王起师回(围)坪(平)王于西申,申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 幽王及白(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者(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 是携惠王。立二十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无)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京师,郑武公亦政东方之者(诸)侯。

古本《竹书纪年》关于'二王并立'史事内容如下: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

你知道吗?周朝曾有一段“二王并立”的历史!

清华简《系年》影像

总结一下,相较于《史记》等史学巨著,新发现大致如下:

第一,明确指出宜臼逃奔的是西申国。申国在西周比较活跃,并且有东申、西申之分。《史记·周本纪》并没有记载宜臼逃奔的是哪个申国,只是记载了周幽王'废申后',清华简《系年》明确记载'周幽王取(娶)妻于西申,生坪(平)王,'。

第二,关于伯服的下落。《史记·周本纪》只言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没有交待伯服的下落,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伯服'与幽王俱死于戏'。《系年》简则谓'幽王及伯服乃灭',可视为与古本《竹书纪年》所载相同,可证伯服确实在骊山之难时被杀。

第三,明确了二王并立时期的时间段。即在幽王及伯服死后,二王并立,持续二十一年后,犬戎之乱被平定。晋文侯在虢地杀掉了携王,将平王安置在镐京附近的少鄂,后又在镐京正式拥立平王承继大统。三年之后,周朝迁都洛邑。

第四,确定是西虢扶持了余臣为携王。西周时期,虢国分西虢和东虢。《汉书》颜师古注引古本《竹书纪年》讲平王四年郑桓公灭掉了虢国,国土并入郑国;《史记·郑世家》和《国语·郑语》则记载东虢在幽王八年至十一年期间被郑国灭掉。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与郑国相邻。两种说法虽在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可以判定被郑国灭的是东虢,而周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到平王二十一年,晚于东虢被灭的时间。根据时间差,可以判定是西虢公姬翰立携王。

以上所述,虽有史料作证,但在人类实现穿梭时空的愿望之前,我们只能在信史和出土文物的基础上,合理推测,严谨取证,最大程度地还原史实。所幸,我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