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谈及太极拳起势说:“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著1957年版第六页)“根本”一词举足轻重,警示太极拳爱好者首当注意。 但是关于太极拳起势一式,许多书籍只作一般介绍,多是单纯介绍身形动作,并不涉及“根本”。在此,我想结合多年习练太极拳的经验,与太极拳爱好者商榷太极拳的预备式与起势。 一、预备式 人像一部机器,工作前必须发动预热。练太极拳亦是如此。 1.排浊。练拳前鼻涕、痰、大小便等应排净。手机、钥匙、手表、眼镜等要去除,轻装上阵、专心致志,准备练拳。 2.压腿。找半人高的台阶等压腿,尽量压倒两手、两肘触及脚尖。左右腿压完后,要屈腿左右揉按膝盖和脚腕。 3.轮臂。成弓步式,一手按前腿,一臂循环轮甩,左右轮换活动肩周。 4.涮腰。双臂上举,随腰左右俯仰翻转。 5.拍打。双手搓热后,干洗脸、干梳头、揉捏耳朵,拍打全身,从面部到胸肋腹背腰腿前后、手背、胳膊依次酌轻重拍打,由掌到拳,由轻渐重,打到全身温暖。 以上是我习练太极拳的基本预备动作,还可以做踢腿、扑步等,用时大约10~15分钟。身体调整好了,可避免腰腿膝等不适感觉,也为演练太极拳做好了充分准备。太极拳的预备式,就是“守之以静,以静待动”。 二、起势 做过预备动作,浑身暖烘烘,关节部位都得到了活动,身形得到了调整,就可以起势了。 好后,身形就要进入气功态了。意想人站在地球(太极球)之上,茫茫宇宙浩瀚无际,天地人合而为一。此时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五指松涨,手接天线。若两手无气感(无麻、热、胀等感觉),可前后轻轻甩臂,配合呼气吸气;或两手从前方搂气,灌注肚脐;或两臂从头顶采气,灌注百会(头顶)顺玉枕、大椎、命门、委中到涌泉穴(脚底),再由涌泉向上导引至下丹田、中丹田、人中到白会,依次循环转周天,使身体充分进入气动状态。此时两臂感到粗胀,汗毛触觉灵敏,可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如此调意、调身、调息,一切俱备,就可以作起势动作了。随着左脚画圈开步稍宽于肩,两手内敛合抱丹田,意想提着地球向上牵引,十指间有无数条弹性沾丝,配以深长细缓的吸气,双手缓慢向上提拉,两臂距离略宽于肩,提抬至与肩同高时再坐腕下按,缓慢呼气。两手两臂似有无数条弹性沾丝顶着,下压过程感到异常舒适惬意。弹性细丝向上顶,两手往下按。 脚心涌泉暖洋洋,身体飘渺宇宙间。 舌抵上颚丝丝甜,腹式呼吸意深长。 道法自然麻热胀,延年益寿太极拳。 好的无极享受中也蕴含太极拳的掤捋挤按、轻灵圆活、虚实松静、刚柔相济、彼微动我先动的真谛。 预备起势功夫到家了,下面的套路动作自然也就行云流水,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摘自《少林与太极》2010年) (文/周安达 编辑/刘强) |
|
来自: 贺文gh6bt4mios >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