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东铁路引来的“东方小巴黎”

 国民一员 2018-07-19

中东铁路引来的“东方小巴黎”

     中东铁路引来的“东方小巴黎”
                                           哈尔滨火车站
     中东铁路引来的“东方小巴黎”
                                       中东铁路局大楼
       中东铁路引来的“东方小巴黎”
                                            新城大街街景
        中东铁路引来的“东方小巴黎”
                                              霁虹桥
    中国有哈尔滨、石家庄、郑州这三个省会城市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它们都是由于近代铁路工程的建设,成为了交通枢纽,从此在面貌上有了巨大的改观,最终崛起为繁华的商埠和一方的中心城市,区区百多年的发展史,就浓缩了太多的风云变幻。而位处东北边陲的哈尔滨的这段历史风云,相较于另两个城市,有着更为纷繁复杂的人文背景,显得尤为色彩纷呈、扰攘多端,真可说得上是一座最具梦幻色彩的铁路城。

    哈尔滨曾是金朝的发祥地,金王朝曾在今哈尔滨的阿城市建上京会宁府,但那是过于久远的事了,曾经辉煌的宫阙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近代哈尔滨没有因袭金源故都的文化因素。到19世纪晚期,哈尔滨的地理范围内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它离一座城市还有着很大的距离,后来居于哈尔滨中心位置的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村旁是“一个接一个的粘土坑,长满苔草和芦苇,那里可以看见很多鸭子、鹞、沙骓鸟,春天和秋天当地的猎人经常猎捕它们”。

    1896年,修筑中东铁路这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哈尔滨的命运。这一年,清政府的特使李鸿章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在这之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2千万两白银,清政府财政拮据。沙俄便乘人之危,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提供贷款,以图控制中国。后来,俄、法成立由俄国控制的华俄道胜银行,规定该银行拥有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沙俄即开始酝酿建设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把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与其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连接在一起。此时,沙俄政府诱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起初,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后来进一步简称为中东铁路。1898年6月9日,松花江水刚刚解冻,布拉戈维申斯克号货轮靠岸的一声长鸣宣告了中东铁路就此诞生。同时,沙俄确定以哈尔滨为中东铁路的修筑中心,在这条规划中的丁字形铁路的交叉点东经一百二十六度三十七分北纬四十五度四十五分的位置上,奠定了哈尔滨的地理坐标。按条约规定,由俄国政府控制的中东铁路公司,获得了2800公里铁路沿线条形土地的征用权力,公司有权“无条件和绝对地管理自己的土地和建在这块土地上任何形式的设施”。公司的经营权为80年,从开始使用算起,80年后,铁路连同所有的财产归中国政府所有。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中东铁路公司总部设在新落成的哈尔滨,这里还设有“护路军”司令部、执行铁路沿线警务的警察总局及受理路区俄国侨民民刑案件的调解法庭,控制了当地的军、警、司法大权,建立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路路区政权。

    在中东铁路建设期间,工商业及人口就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到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1900年,俄国著名的建筑师列付杰耶夫,按照200年前的彼得堡的规划,力图将哈尔滨建设成远东的莫斯科,以安抚大批的沙俄士兵和移民思乡心理需要。而当时法国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法国的文化风格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建设哈尔滨的文化标准。在短短的几年里,哈尔滨就落成了庞大的中东铁路管理综合楼,铺设了当时远东地区最宽敞、最长的大街,为中东铁路的员工建设了医院、学校和成片的住宅楼,城市有中央供热系统和排水管道,这在当时的欧洲都是极为罕见的。1907年,哈尔滨被开辟为对外商埠,作为免税区和自由港,放宽了移民限制,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移民们在这里“建工厂、修码头、盖教堂,房子一排排的竖起来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建成,码头、教堂、商家、会馆、银行、车站、桥梁、学校、饭店、兵营,全都魔幻地出现在这座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哈尔滨成为了一个殖民者流亡者和淘金者的天堂”。近代的殖民主义具备两面性,一方面它掠夺、压榨被殖民国家的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思想,善加以利用,善于把握契机,就可以打开一条结束封闭落后,融入世界发展主流的通衢。帝国主义的入侵,也使中国人觉醒,开始主动追赶世界潮流,改变东北亚地缘政治的“闯关东”的移民大潮也就此开始了,中国的民族资本开始在哈尔滨有了较大的发展,昔日的封闭状态一去不复返了。哈尔滨迅速地取得了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的地位。

    作为国际商埠的哈尔滨,汇聚了多国的移民,而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移居者,也带来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哈尔滨一开始就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其中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建筑的多样化。于是林林总总的各种形式的建筑,成为哈尔滨的一大特色,现实出不同一般的国际都会的风情。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巴洛克式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建筑等建筑类型鳞次栉比,使之成为体现世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在文化方面,哈尔滨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多重影响,成为文化交汇之地,体现出的是具有开放的、和谐的、包容的地域文化特色,它迅速吸纳并发扬了源于西方的文化,提升了自身的国际文化品位。有评论者称,中国城市比较纯正地融合进西方文化,并予以发扬,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南方是上海,而北方则非哈尔滨莫属。哈尔滨更有着追求浪漫的精神气质,所以其得名为“东方的小巴黎”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了。

在饮食文化上,西方饮食文化也对哈尔滨有着深刻的影响,西餐业非常发达,中国的西餐名师也随着西餐馆的发展而成长起来。这些名师既有精于英法大菜的,也有擅长俄罗斯大菜的。受西方饮食影响,哈尔滨人喜欢“列巴”(俄语音译,即面包)、红肠和啤酒。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带来的巨大利益,自然引起了争夺。1904年,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公然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而此时,积弱积贫的中国竟只能靠宣布“局外中立”而避免进一步的侵害。战后,沙俄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逐步收回在中东铁路的权益,1920年,中东铁路北段(即北满铁路)改由中苏共同经营。1922年,中国政府与苏俄政府就中东铁路问题签订协定大纲规定:中东铁路归中国政府管理,并将逐步收回全部路权。而在其后,中苏两国之间在1929年爆发了中东路事件,中国再次蒙受了侵害。1935年3月,苏联又擅自将中苏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北段(北满铁路)以1亿4千万日元卖给了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苏军驻扎中国东北,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改由中苏共管。已经卖出的铁路又被苏联拿了回来。直到1952年12月31日,结束中苏共管,原中东铁路才全部由中国收回,归中国所有。作为中东铁路区的中心城市,哈尔滨也同中东铁路一样,经过了近60年的扰攘和纷乱,但中国人凭着智慧与坚韧,终于笑到了最后。如今的哈尔滨,洗尽了过往的沧桑,成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享有着“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丁香城”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还有着“文化之都”、“音乐之都”、“冰城夏都”的美誉。她永远都是一座充满梦幻感的美丽都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