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的针灸治疗】

 新宇医馆 2018-07-19
【眩晕的针灸治疗】
目视发黑为眩,头如旋转为晕。两者常同时出现,故名眩晕。轻者闭目则止,重者如坐舟中,不能站立,睁目晕甚。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
西医的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贫血等引起的眩晕均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起因常与忧思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等有关。归纳起来不外风、痰、虚三个方面。
风: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凡忧郁恼怒,日久郁滞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或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痰: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健运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
虚 :气血亏虚:久病失血或劳心太过,或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荣,均可发生眩晕。肾精不足: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房劳太过,阴精亏耗,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眩晕。
【辨证论治】
风阳上扰
主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分析:肝阳上亢,上冒巅顶,故发眩晕。阳升则急躁易怒,火动扰心则多梦。口苦苔黄是阳热炽内,脉弦为肝阳亢盛之征。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酌用补法。穴取风池、侠溪、太冲、行间、肝俞、肾俞。
方义:肝胆两经同为风木所寄,风池可疏泄在上之浮阳。侠溪为胆经荥穴,可清泻上亢之阳。太冲和行间为足厥阴原穴和荥穴,可疏肝解郁,平肝潜阳。肝俞和肾俞用补法,滋阴潜阳。
随证选穴:耳鸣重加翳风,头胀痛甚加太阳。
痰浊上蒙
主症: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痰多,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分析:痰浊阻中,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或痰蒙清阳均可致眩晕头重如蒙。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痰多,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蕴之象。
治则:健脾和中,除湿涤痰。
处方:取足阳明、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穴取头维、阴陵泉、丰隆、内关、中脘。
方义:头维为足阳明、足少阳交会穴,是治目眩要穴,丰隆降逆祛痰,阴陵泉利湿降浊,中脘、内关宽胸和中,消胸脘之痞闷。
随证选穴:气血虚弱加足三里。
肝肾阴虚
主症:眩晕,神疲健忘,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耳鸣,舌淡红,脉沉细。
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神疲健忘。肝血亏少,不足以养目故视力减退。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肾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肾虚耳窍不利则耳鸣如蝉。舌淡红,脉沉细为阴虚之象。
治则:补肾益肝,培元固本。
处方:取足少阴及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穴取百会、太溪、肾俞、悬钟、肝俞。
方义:肾俞、太溪俞原相配,补肾益精,加肝俞共同培元固本。悬钟为髓会,可补益精髓。百会位居头部,可升运精髓,充盈髓海以止眩晕。
随证选穴:肾阳虚加复溜、命门;肾阴虚加然谷、三阴交。
气血亏虚
主症:时时眩晕,卧则略减,劳累即重,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白。舌淡,脉细。
分析:脾主统血司生化,脾虚则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故眩晕累重卧减。血虚则颜面失荣故面色白,血少不养心则心悸失眠,气虚则神疲乏力。舌淡脉细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则:补益气血,调理脾胃。
处方:取足太阴、阳明和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灸。穴取足三里、三阴交、百会、脾俞、胃俞。
方义:气血不足,脑脉失养,当补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以调理脾胃,益气血生化之源,百会升提气血,充益髓海,脑得营则晕自止。
随证选穴:纳食不佳加中脘,困倦无力加气海。
【其他疗法】
耳针:取肾、神门、枕、 内耳、脑,每次取2~3个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次。
头针:取晕听区,沿皮平刺,间歇捻针。每日1次。
皮肤针:沿第一至第四颈椎,耳周围、耳前及耳垂下后凹陷、腰骶两侧,用中等叩刺,以局部红润不出血为度,每日1次。
穴位注射:取合谷、风池、天柱、太冲、内关、三阴交。每次选2~3穴,每穴注射5%葡萄糖液3~5毫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0.5毫升,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
【按语】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较好。对药物中毒性眩晕,多有服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史,往往以耳鸣失听为主症,若听神经损害严重,则针灸效果不理想。眩晕患者发作时应闭目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平时属痰湿重者少食肥腻生痰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