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姜附子汤

 鉴益堂 2018-07-19

用量;仲景;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洄溪;干姜三两,附子三钱。

定义;此汗下表里均虚,内外俱阴。为制回阳散寒救急之温方也 。

病状;

下之后,复发汗【先竭其阴,后竭其阳】。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者,【此邪已退而阳气衰弱,故止用姜、附回阳】。干姜附子汤主之。

当发汗,而反下之,复发汗,汗出而里阳将脱,故烦躁也。昼日烦躁不得眠,虚阳独居阳分。夜而安静,知阴不虚也。身无大热,则为热尚存。不呕不渴,是无里热。不头痛恶寒,是无表证。以昼日烦躁不得眠,认为阳虚之扰乱,则由此而推日中安静,夜间烦躁,又当认为阴病而阳不病也。

阳旺于昼,阳欲复,虚不胜邪,正邪交争,故昼日烦躁不得眠。夜阴旺,阳虚不能与之争,是以夜则安静【成无己】。

按;里阳将脱,或见烦躁,若已脱,则并烦躁而不能矣。虚邪如萤火将息,复有微光也。

脉象;脉沉微。

脉沉微,是纯阴无阳矣,犹幸此微热未除,烦躁不宁之际,独任回阳之剂,以止烦躁,而解微热矣。

成无己曰;脉沉微,知阳气大虚,阴气胜矣。

药解;

干姜、附子, 急于回阳,则烦躁宁而脉自复,微热无不解矣。

【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虚寒大甚,是以辛热剂胜之也。故与干姜附子汤,退阴复阳。曰平者,平其上而使之下也。

本汤先下后汗与茯苓四逆汤先汗后下辨;

彼证先汗后下,于法为顺,而表仍不解,是妄下亡阴,阴阳俱浮而烦躁,故制茯苓四逆固阴以收阳。此证先下后汗,于法为逆,而表证反解,内不呕渴,似乎阴阳自和,而实妄下亡阳,所以虚阳浮于阳分,昼则烦躁,故专用于干姜、附子,固阳以配阴。

本证烦躁不得眠与栀子豉证虚烦不得眠之区别;

烦躁不得眠,与虚烦不得眠,皆汗下后之余症。夫烦躁以理言,则为热也。虚烦者,既言虚字非实热也。何故烦躁反与姜附汤,虚烦仍用栀子豉汤,二药天壤之隔 ,其理何如?曰;烦躁本为热,但分昼夜,则知阳虚烦不得眠,无间断,故为里热。经曰;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间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退阴扶阳。

其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以吐胸中之邪。

观此则二证俱烦不得眠,却有寒热之异,故不同然【赤水玄珠】。

本汤专治阳虚;

阳虚有二证,有喜阳者,有畏阳者。大抵阴虚者畏阳,阴不虚者喜阳,此因下后阴亦虚,故反畏阳也。【徐洄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