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之神—— 《针灸心法浅谈》心得

  平凡的人 2018-07-20

编者按:为加强同学们的气功科学理论水平,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带领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正在进行暑期读书活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著的《混元整体理论》、《针灸心法浅谈》等书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下为彭颖欣同学的读书体会

 

   

 “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道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受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在《针灸心法浅谈》的首篇就引出了《黄帝内经· 素问》遗篇“刺法论”的最后一段的内容,强调刺法不仅仅是单纯用于治疗疾病,还是保全神气调养真元的途径,提出了“调神守神”的重要性调神以固本,精气不散,神气内守才能保全真气然而这么重要的内容已经被我们给忽略了,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耗在背经络穴位的定位、扎针的深度、操作、解剖等。

 

通过阅读此章节,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候,对于神的概念是含糊的。因为神是一个由原始系统思维、意象思维方法抽象出来并运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的界限都非常模糊,所具有的一词多义或指意不确切常致歧义频生,就像一般当我们说到“神”,首先必定会跟宗教、哲学扯上关系,令人难以把握中医“神”的概念是精气神当中最不好理解的。



内经对神概念的论述大概分为三层含义:第一层指的是一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规律;第二层指的是人体生命的内在活动和其外在表现的统称;第三层则指的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方面。然而在《混元气理论》和三层物质理论,明确且更具体地指出神即是意识,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根据三层物质理论,意识,是宇宙物质中的第三类,是以信息为主要表现形式,一种以能量和质量为隐态形式、以时空结构整体信息为显态形式存在的物质。

 

在还没有接触这些以前,我对神的掌握或许只局限在直观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神或无神。但通过对三层物质理论的理解和气功、经络体察的学习,自主地调神守神不仅有对人体机能能达到调节的效应,还对生物、场性物质都有明显的效应作用。可见中医之神(意识)不只是一个用于诊断病态的指症,还可以主动的运用意识来调理人体脏腑机能,改变环境,甚至改变命运。


从《针灸心法浅谈》里也提到说,中医治病的手段除了服药,针灸,推拿等,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医者与患者直接'神'的交流。医者首先要强调自己的神意。医者的神意,无论是在开方子或是在进行任何治疗特别是针灸时都要高度集中精神首先要心存治好患者的意念,再来明确决定行针的需要。身为医者要明白扎针的目的是要通过经络以调节人体功能状态而发挥作用的。


如《内经》所言:“以己治彼”,医者应当通过意识去通,去进行补泻手法操作,以调控经络之气导通,使达到治病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针扎进穴位,捻一捻针,单纯的机械性操作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只是点刺在皮肉,或者指按,或者组场诱导患者去意想,都能达到治疗效果。另外,治患者的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医者不仅要定自己的“神”,还要让患者的“神”定下来。



这里的“神”指的就是患者的精神、情绪,使其维持平衡状态,尤其是建立患者的信心。这是医者可透过注视患者的眼睛,把正确的意识通过瞳孔灌输到脑子里去,消除他的疑虑,让他信服医生,树立起信心,这病或许已经好一大半了。这或许就是《灵枢经》所讲的“粗守形,上守神”的道理所在。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