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万明军精锐,面对瓦剌区区5万人,为何明军在土木堡一败涂地

 昵称散步收藏 2018-07-23

“土木堡之变”是以明军的惨败而结束,明朝20万的精锐部队竟然损失了6万之多,可以说是损失非常的惨重。当时朝中的大将大臣战死的就有66人,战马损失20万匹。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瓦剌的部队只有5万多人。我们可以很明显的从这些数据中看出,明朝的实力远超瓦刺,但是战争结果真的让人很汗颜,明朝竟然输了!在明朝朱棣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威风,那可以说是在蒙古的土地上随便闯,打得蒙古人节节败退,但是仅仅过了二十多年,两国的兵力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反超吗?

反超那也是有可能的。因于瓦剌崛起的速度非常快,把鞑靼打败统一了漠北草原,这在整个明朝的时期蒙古人发展最快的时候。明朝见蒙古人发展这么快,也加强了防备,修筑长城,还设立了九边军镇,虽然部署和战略调整上做了防备,但是管理没有做到位,明朝的军队是非常松懈的,军队的守将有时还忙着和蒙古人做买卖。于是在瓦刺的突袭下,明朝军队在有着坚固长城等有利条件下,也被瓦刺打得是节节败退。

宣府、大同两个军镇,在刚开始与瓦剌军交战中,在兵力和工事都占有利条件的情况下,竟然被瓦刺打得丢城失地。这瓦刺真的反超这么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时的瓦刺没有远远超了明朝,但多少是有点提升。我们可以从瓦刺在“土木堡之变”胜利后,拿明英宗当人质,带兵前来攻打北京,但是北京只有10万人,就把瓦刺打得落荒而逃,所以我个人认为瓦刺军也没有反超那么快。所以,“土木堡之变”明军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战术指挥的失策,所以造成了明军的失败。那么明朝军队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准备不充分。当时的战争发生的时候,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励下御驾亲征,当时在朝的很多大臣都不是很赞同,一起反对这样的决定,但是明英宗没有采纳,一意孤行,御驾亲征。当时明军的战斗思想非常的不统一,再加上做出决定没几天就出兵了,再这种情况下,我想士兵的思想肯定没有统一,粮草、武器肯定也是准备不到位的。

第二:冒险出击。当明英宗带着明军来来到大同时,瓦刺的将领也先看见明军来了,就主动撤退。此时的明英宗和王振却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部队威武,把瓦刺的兵吓跑了,于是就决定立马追击。但凡有点指挥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是瓦刺的诱敌计策,但是明英宗和王振并不这么认为,结果我们都猜到了,明军的先头部队中了瓦刺的埋伏,而且以惨败告终。

第三:慌张下令撤退,士兵士气低落。盟军的先头部队被打败,明英宗与王振得知消息后,慌忙下令让撤退,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明军已经是乱了阵脚了,这又是一大原因,但凡有点经验的指挥是不可能自乱阵脚的,这只是先头部队被打败了,又不是主力军被打败,况且还有20万大军的人马,瓦刺当时只有区区5万人,根本没必要撤退,但是就是因为他们撤退的命令,让士兵的士气去了一半。

第四:又一次上当。瓦刺将领也先带兵追到土木堡,并且让士兵把土木堡围了起来。这时候也先又用了个缓兵之计,让人送信求和,并假装退兵。这时的明英宗和王振竟然相信了也先的话,以为也先是慑于“赫赫君威”,居然又松懈了防备,于是就没有做任何防备就让军队下山找吃的。结果军队完全没有防备,这时的瓦刺将领也先抓住了战机迅速进攻,面对没有防备的明军,那真的是随便乱杀,轻松打败。

第五:指挥者不行。这场战斗的指挥者一直由王振指挥,这样一个宦官指挥打仗那真的是非常的可笑,而且还没有一点指挥经验。这个王振知道士兵们不服他,所以很多的战争决策都是私自做决定,根本不和其他将领们商量,因此很多决策是其他将领不愿意执行的,而且时间上也仓促。明军20万的精锐就这样毁在了这个宦官王振 的手里,注定会败得很惨。

明军
瓦剌
土木堡
明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