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也可以十分复杂-《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211

 鉴益堂 2018-07-24

一部分中医有“阳明无死证”的说法(主要依据是邪入阳明无可再传),事实上并非如此。本例说明,阳明病可以产生十分复杂的病症,处理不当也有死证。

原文: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主导是阳明中风,但其脉证并不完全是,脉弦是少阳脉象,脉浮是太阳脉象,脉大是阳明脉象,其证也分属三阳:“短气,腹都满”是由于胃热气壅,属于阳明中风之正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这是气结津枯,邪循络陷,膈气不得外泄则内乘心包,郁于胁下,属于少阳;“鼻干,不得汗”是胃热乘肺,肺胃俱燥,不得散津于表,肺津枯则呼气短,胃津枯则腹气满(与胃实有燥屎而胀满之象不同),“嗜卧”之证,有虚有实,虚为心阳下沉,实属胆气上热;虚则神清而欲寐,实当昏倦以善眠(虚为阳抑不伸,实为神昏热壅);“一身及目悉黄”,是瘀热搏湿,内陷脾络故现土色(黄);“小便难”是膀胱之气不畅,原因是阳明只合不开,使气机不得下行,病因仍为胃气之逆(六经皆有小便不利、小便难之证,太阳属膀胱不化气,阳明属津不内阖,少阳属三焦气阻,太阴属水谷不分,少阴属心肾不交,厥阴属络不行水),“潮热”是阳明热的典型症状,“时时哕”阳明经热而胃腑寒,“耳前后肿”当属少阳(手、足少阳经皆绕耳前后),“刺之小差”针刺以泄经热,与经热有关的症状当小愈,但“外不解”,说明大多外证仍然存在。“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病日久知脉续浮者,说明病不涉于阴,仍欲从少阳之枢而出,故与小柴胡汤以转其枢;“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症状已经基本现世,脉浮说明剩余的邪气要从太阳之开而出,故与麻黄汤助其离开;“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不尿,腹满、哕都是属于疾病(如癌症)晚期的症状,已经是不治之证。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