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误治最重要的一个判据-《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7

 鉴益堂 2018-07-25

治病时,判断病人的寒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立方治病的根本。如果寒热判断失误,轻者病不愈,重者加重病情,甚至使病不治。

原文: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是阳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而不发热的是阴证,这是一般的阴阳分证,但有时候“病人身大热”却是假象。摸起来病人身上是热的,可是病人反而要加衣覆被,向温就火,口渴喝水也不喝冷水,等等。这个热只是在皮肤的一种假象。皮肤是表面现象,“寒在骨髓”才是该病人生病的本质。这是因为寒邪已经进入很深的身体里面,造成身体里面更冷,而元阳外散,造成表面皮肤发热。人的身体能保持一定的恒温,是阴和阳能够协调,但现在这种情况是里阳被寒邪挤出来了,挤到皮肤了。阳是热,因此皮肤发热;寒邪是凉,因此身体会发寒。在这里,里寒才是疾病的真实情况,因此是寒证。

下半段“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描述的则是一种相反的情况。摸病人的身体是冰凉的,但衣服穿在身上觉得热,要脱掉,这就是热在身体里面,这就是表寒里热,“热在骨髓”意思是热在身体里面,是一种真热假寒的现象。其实质是热邪内伏,使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身大寒”主要指的是四肢寒冷,其实病人的胸腹大多数是灼热的,这种病人经常还有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等症状。通过舌象、脉象,通过病人口渴,心烦,不欲近衣,我们知道这是热邪内伏使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所造成的真热假寒证。

判断病人的寒热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临床往往还更复杂,会出现有的脏腑热,有的脏腑寒的情况,甚至还有寒热混杂的,一定要判断清楚,然后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