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面,浇头面

 cxag 2018-07-26
照理说是北方人爱吃面食。不光有面条,还有各式各样的饼、包子、饺子,饭桌上的主食往往不是白米饭。而在上海,很多人是不能想象一日三餐里没有一顿白米饭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上海人发展出“本帮面”这一饮食种类,而且上海人对于面条的喜爱和讲究也是很值得细细体味。


结合几家之长的上海面


上海面系统中有本帮面、苏帮面、扬帮面和浙江面,后三者逐渐本地化而和本帮面结合创新变成上海面。其中苏帮面是上海面的主干。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所讲的苏式面馆的切口在上海是用不到。上海不是宽汤就是拌面,不喜蒜叶(直接免青了),葱花不可少。上海大多数面店直接把浇头放在面上,少数店单独装盘让客人自己过桥上浇头或者分开吃。


1

面条



龙须面


上海面分细面宽面,细面又叫龙须面沸水中煮7秒钟即可捞取,加上沸汤浇头即可。比之北方面,宽面不宽,宽面煮的时间要略长,煮不好就糊掉,上海面是机轧面,不筋道,不耐久煮,其实也不可煮透,上海面要求热碗热汤,面到桌上的过程也是继续被加热的过程,吃上海面还要快,几分钟搞定,否则面和面汤就糊了,不好吃。大多数喜欢上海面的人都练就一副热汤吃快面的本事。


2




上海汤面的汤头分白汤、红汤。白汤又分清汤、混汤。清汤老法用鸡鸭骨架、大骨、鳝鱼骨,有时加螺蛳熬制而成。混汤色白,原因是骨架煸炒过,煨面多用混汤。红汤是白清汤基础上加鲜酱油和糖熬制成。事实上如此讲究的面汤现在多以不见,大多数面汤无非开水味精加熟素油而已。不少人记忆里,小辰光的上海多为白汤面,现在随着苏帮面再度进入上海,红汤又成主流。上海面里有两个特别用汤品种,咖喱牛肉汤和鸡汤。


3

浇头



浇头这个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方言,指加在盛好的面条或米饭上的菜。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里就有记载:“面有浇头。以长鱼、鸡、猪为三鲜。”而从民间俗语来看,北方也有一个词“折摞”,原本的意思是折而摞之,收拾,整理。之后便成为一种指代,指饭桌上的剩菜,或者把几样质地相似的剩菜,掺和后加热形成一个“叫不上名”的新菜。上海面的浇头有几十种,荤素皆有。


人人爱吃的浇头面


雪菜肉丝面


雪菜肉丝面是名气仅次于阳春面的上海面,需要先煸炒肥肉丝,再抄雪里蕻,最后加瘦肉丝炒成浇头直接放在汤面即成。旧时上海沧浪亭面馆最佳,许多老上海都最爱此面。


大排面


大排面是真正的上海特色面,带骨大排要用刀背把大排的肉质细细横竖剁剁松,腌上一个小时,再拖上蛋清和淀粉下油锅煎至两面泛黄,然后加水加料红烧,最后用红烧的汤汁浇进另锅煮好的面条里,盖上大排和碧绿的青菜心,即成上海人最解馋的汤面。


焖肉面


焖肉面是苏帮面的当家荤面。焖肉采用五花肋条肉,过水断生的肉放回锅中,加葱结、姜块(拍松)、盖上锅盖,上旺火烧沸,去盖,加入绍酒、酱油、精盐,肉面上用3只圆盘盖没,再将锅盖密,烧开后转微火焖约3小时(中间不能开盖)至酥烂,拣去葱姜,用笊篱捞出肉,抽去肋骨,即成焖肉,切成一厘米厚的肉块,放入冰箱冷存,食时加入,此法也可做焖蹄。焖肉面也有红白汤之分,苏帮面以红汤,上海本帮面以白汤,老上海以德兴馆和森义兴最著名。



德兴馆平均卖出每两碗面,其中就有一碗是焖蹄。面条放进去之前,还要再加一勺高汤冲淡,这也是手艺,太多味淡,太少又嫌咸,一定要正经主厨来操作,才恰到好处。德兴馆的高汤别人学不了,用料猛就是关键,只有他家拿得出大量髈骨与鳝骨吊汤,量足汤浓。



鳝丝面


上海本帮面有鳝糊面,用鳝丝、茭白丝,重油、重糖、重酱勾水淀粉炒成加上葱花、蒜末和胡椒粉即成,其实就是小量的本帮名菜响油鳝糊。鳝丝面不是鳝糊面,炒鳝丝不用茭白丝,不勾芡或薄芡,南浔一带鳝丝还是干煸的。鳝鱼在六七月份最佳,所以一旦过季,味道就没有那么嗲了。



辣肉面


辣肉是上海特色浇头,肉丁(先要裹上水淀粉)断生后入锅加酱油、自制辣椒粉和糖煸炒即成。以前是大富贵和沈大成比较著名,现在黄河路凤阳路上有个“沪上一家辣肉面馆”,评价不错。


炸酱面和辣酱面


许多人包括上海小孩会混淆辣肉面和炸酱面,老底子炸酱面和辣酱面是一回事,现在分出来了。上海炸酱面和北京炸酱面不一样,上海炸酱用肉糜加干辣椒末、酱油、盐和少许白糖叫绍酒翻炒而成浇头。炸酱面在上海有汤面和拌面,感觉还是拌面比较香。


辣酱用土豆丁,豆腐干丁,小笋丁还有少许肉糜, “干辣椒”丁,分别入锅,用少许油小炒在一起,少水但不要太干即成。是比辣肉更经济的面食。炸酱面现在不太好找,据说襄阳路上有一家小店“老地方”,炸酱面卖相不错。



八宝辣酱面


八宝辣酱是在炒辣酱的原料(辣酱、豆瓣酱和甜面酱)上用虾仁、鸡肉、鸭肫、猪腿肉、肚子、开洋、香菇、笋片等八样主要原料烹制。是炸酱面和辣酱面的高级版,一般小面馆不做的。


爆鱼面


爆鱼面的浇头爆鱼,上海又叫熏鱼,事实上爆鱼和熏鱼在制作工艺上有差别的。上海熏鱼在青鱼块炸好后充分浸入酱汁,味重浓郁,口感有韧劲。苏帮面的爆鱼味淡,更突出爆鱼的皮脆柔嫩。上海爆鱼面是德兴馆,苏帮面的爆鱼面则在常熟。


沧浪亭的几样特色面
葱油开洋面



葱油开洋是浇头,小盘奉上,食客自行过桥。沧浪亭原是上海第一苏帮面馆,其沧浪亭三字旧日出自吴湖帆之手,现在的出自钱君匋。葱油开洋面是他家首创。


雪菜黄鱼面



现在人会把雪菜黄鱼面和雪菜黄鱼煨面混为一谈,但是两码事。雪菜黄鱼面是苏帮面采用了宁波菜特色制作的浇头。


虾腰面



用虾仁和腰花同时爆炒做浇头,吃其脆嫩鲜美,苏州朱鸿兴创制的名面。


大肠面
上海的浇头面中,大肠面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响当当牌子。总体来说,大肠面浇头分两类。


一类用的是猪大肠的肠尖,是最嫩最脆的精华部分,肠味较淡。肠尖总是现浇,点了单,厨房里立即浓油爆炒一下,装一碟子端上来,让你自己斟酌下多少到面里。

草头圈子


另一类则是用了肥肥的直肠,直统统的,可以横切成圆圈。著名的本帮菜草头圈子,指得就是红烧大肠切片。圈子重在粗壮豪迈的质感,特别肥硕柔韧,很有嚼头。



上海滩有著名的“卢湾四碗面”,这是曾经的“上只脚”卢湾区私营小面馆的荣誉,各自依着老板有绰号。对此网上比较靠谱的版本是:“长脚面”、“炸弹面”、“缩头面”、“大肠面”。这其中,“长脚面”是青菜肉丝汤面,只有摊头小推车,半夜摆出来,最具神秘色彩。“炸弹面”以素浇出名。“缩头面”即香葛丽,面条十分弹牙,王志文爱吃这里的大肠面,于是拍成照片成了招牌。至于“大肠面”,名字说明一切。



在黄浦区复兴中路近东台路这里有家店,红堂堂的招牌就仨大字——“大肠面”。这家店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夏天关大门歇业,因为大肠易变质,十分牛气。环境糟糕,食客如云,午餐时楼上楼下店内店外都挤满。


素浇头

素鸡面



素鸡是豆制品,上海素鸡是用酱油,白糖等煨制而成。功德林的面不错,素鸡味精太重,有点遗憾。


罗汉上素面



罗汉上素面是素面里的劳斯莱斯,用料为水发香菇﹑水发口蘑﹑水发发菜﹑水发腐竹 ﹑水发木耳﹑水发银耳和冬笋﹑青椒﹑胡萝卜﹑油面筋﹑炸马铃薯。用浓油赤酱烧成。玉佛寺素斋的罗汉上素面最好。


其它浇头

镇江肴肉


所有小菜均可做浇头,镇江特色肴肉、炒猪肝、腰花、辣肉丝、青椒肉丝、鸭腿等等,素面则有香菇面、双菇面等等不一而足。不同浇头还可双拼或三拼。素鸡腰花面就是双拼,而爆鱼猪肝牛肉面就是三拼。为增加鲜头,小面馆提供额外咸菜或咸菜毛豆作为调料小菜添加,额外的小浇头还有荷包蛋和酱煨蛋(北方人叫卤蛋,用料上有差别)。


夏天吃碗拌面最是爽口


冷面


上海夏天第一位的面食便是冷面。现在的工艺创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四如春,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的办法加工,为上海独有之制。冷面的面条用的是加了蛋的宽面,呈淡黄色,也更有弹性;面宽似韭叶,而且很薄。而酱料为2:1的花生酱和芝麻酱,此外加生抽、香醋和辣油。


有一位市民说,他最爱清冷面,不喜欢绿豆芽,虽然冷面也可配浇头,但他个人认为多此一举:“上海人冷面要配汤,老上海人喜欢咖喱牛肉汤,鸡鸭血汤或油豆腐线粉汤,个人觉得油豆腐线粉汤更搭配些。年轻时火力壮的时候,喜欢赤豆刨冰配冷面,时常为此闹肚子,但乐此不疲。”


说到浇头的话,银芽三丝、素什锦、辣酱、四喜烤麸、鳝丝、大排等五花八门,各有各爱,但基本上都是代表着地地道道的本帮风味小菜。



而在很多本地老吃客看来,冷面有两种浇头是必备的,一种是银芽三丝,另一种辣酱。银芽三丝浇头,用的是茭白丝、青椒丝和肉丝,辣酱浇头则是用豆腐干、黄豆、洋山芋丁和肉丁,加上辣酱炒出来。


葱油拌面


葱、油、酱油、糖、面五样即成上海另一著名特色面食:葱油拌面。该面食关键在葱油,将香葱放入油锅里用小火慢慢的熬,待香葱变成金黄色时放酱油和糖继续熬,糖融化时就可以关火,如此葱油就熬好了。



高级点可以加入开洋,浇入煮好的干面上桌,此乃上海特色面。近年餐厅中有大葱代替香葱,不好吃,光明邨葱油拌面可以一试。


麻酱拌面


煮好的热面不走汤,加上调好的芝麻酱、鲜酱油(加白糖兑水)、芝麻油、辣油、葱花也有,再加肉汁的。上海德兴馆和味香斋专于此道。鼎泰丰也有,但面软了点。


小辰光最爱吃两面黄


两面黄


蒋经国在苏州读书的时候最喜欢吃的面点是两面黄。两面黄有硬、软“两面黄”之分,硬“两面黄”是生面油炸,软“两面黄”是熟的硬面滤干再炸,两面都炸成金黄色,然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再将浇头连卤浇在面上,吃时将面块翻身,让酱汁充分浸润面块,配蛋丝汤果腹,要脆滑。


小时候妈妈会在家里做的小吃


上海两面黄原本最出名的是沈大成(虾仁两面黄为最,韭黄肉丝也不错)和王家沙,不过时风以变,两面黄一来工艺复杂,二来油大不合时尚,三来如今师傅一味求脆,失去软的一层风味,还不如嚼干脆面,捧场者日少。讲究的老上海人会说,王家沙的两面黄是生面在烤箱里考成面盘再烹制的,“伐正宗了”。


还有一种上海炒面


上海本帮菜餐厅有时会提供上海炒面,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街头炒面。上海炒面的面条很粗,约略筷子,用生煎馒头的铁锅炒,配鸡毛菜或青菜,酱油、少许糖,口味粗犷奔放,甚是过瘾管饱,是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街头的重要吃食。上海炒面重油浓酱,容易学,几乎每个早餐集中摊点都有,不过现在正宗的比较难找。





看懂上海粉丝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