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不赔款不割地,为何疆域面积却不断缩水?有一点很重要

  2018-07-29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有骨气的王朝,与其他王朝相比较,不管是面对少数民族或者是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无理要求,明朝历代君王都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特别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被称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如果把明朝强盛时期的版图和明朝中后期版图一对比的话,细心的网友就会发现,明朝的疆域随着时间和国力的变化却在不断的缩小。据资料统计明朝疆域最大时达到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到明朝后期只有不到一半的疆域。既然明朝号称不赔款不割地,那么这消失的领土去哪里了?

我们先来看明朝强盛时期的疆域范围,《明史·志第十六》中有所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岭北),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此后明朝疆域不断缩水,到明朝后期只剩下两京十三省汉人地区了。为什么明朝失去的领土都是在边疆地区?这与明朝对待边疆地区的制度——羁縻制度有关系。

羁縻制度是中原王朝对待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常用的一种政治制度。边疆地区又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居住区,中原王朝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利用当地人贵族管理少数民族,也就是“以夷制夷”政策。这种政策的初衷是好的,能够满足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稳定,羁縻地区的领导名义上是归属中央政府管理,实际上在地区有相当大的权力和势力。羁縻地区的稳定与随着中央政权的盛衰有紧密的联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服从中原王朝,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少数民族地区就会趁机搞事情出来。

明朝接替元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在东北设立建州三卫管理,建州三卫的长官都是当地少数民族——女真族。努尔哈赤是明初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猛哥帖木儿的后裔,在他的带领下女真族的不断强大。随着明朝的不断衰落,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人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满清一步步占领明朝关外的领土,到明朝末期,关外领土基本被满清占据,明朝损失东北大片土地。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北方蒙古地区也设置相应的制度来管理(羁縻制度)。明朝在蒙古兀良哈部设置朵颜、福余和泰宁三卫指挥使,使其各部首领统领其部下。后来明成祖朱棣因为三卫有功,大量赏赐兀良哈部各首领官职和奖品。蒙古瓦剌部曾经受封于大明王朝,但是时常骚扰大明北方地区,导致大明王朝北方边患长期存在。到明朝中后期,蒙古各部都已脱离明朝管理,与明朝关系时好时坏,为此明朝修建了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抵御北方蒙古入侵。

明朝洪武年间,在西北新疆哈密等地区设置卫所制度对当地进行羁縻管理。哈密归属明朝。但是随着西北吐鲁番的逐渐强盛,新疆哈密地区被吐鲁番逐渐控制,到嘉靖初年,哈密彻底被吐鲁番吞并。明朝在西北的诸卫全部丧失,明军退守嘉峪关。

明朝初年在西南地区设置土司和宣慰司管理地方事务。土司就是任命当地土官进行统治,也就相当于羁縻制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利益复杂,经常发生土司叛乱。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难以直接管理,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领土被周边少数国家占领。比如现在的越南,缅甸,不丹和锡金在当时属于明朝的领土,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这些领土要么被周边国家吞并,要么自己独立出去。明朝永乐时期,明军占领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但是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将明军驱逐出越南。但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从此中国再也没直接管辖过安南地区了。

明朝虽然号称不赔款不割地,但是周边大量的领土还是丧失了。这些领土的丧失与明朝实行的羁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不善,导致明朝边患一直存在,到明朝末年,中央政府真正管辖的地区只剩下两京十三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