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塔尔寺寻找宗喀巴大师

 谷谷雨雨 2018-07-29

先塔后寺传说美

十万狮子吼佛像

塔尔寺坐落在美丽的湟中县,在历史上极负盛名,它是西北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 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据说,塔尔寺的由来,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度母殿创始人宗喀巴说起。


相传六百年前,湟中县城鲁沙尔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草滩,但这里水草丰美,绿色无边,是放牧的好地方,离鲁沙尔西北五六里的地方是甘河滩镇黄鼠湾村一带,也是一片平坦的好牧场,宗喀巴的父亲鲁本格和母亲香萨阿切在那里居住放牧,他们住的是藏式帐篷。

宗喀巴的家里养着一头母牦牛,肚里怀着犊儿,不便到远处放牧、就在滩上圈放。而这头大肚子母牦牛却不断地挣断缰绳,跑到鲁沙尔大草滩来吃草,吃饱了就卧在那里,而不愿意回到主人家去。这样,鲁本格和香萨阿切夫妇常到鲁沙尔水草滩去寻找,从远道赶回家来,香萨阿切这时身怀有孕即将临产,鲁本格怕妻子老是找牦牛累坏身子,便把帐篷搬到鲁沙尔莲花山坳,算是在鲁沙尔定居下来。

宗喀巴大师像

有一日,香萨阿切在山坳放牧时,忽然觉得腹内阵阵巨痛。她咬紧牙关,双手捂着腹部在草地上打滚,额上沁出豆大的汗珠,这使她昏了过去。等她清醒时,发现地上腾起一道金光,这道金光直向天空射去,腹内的婴儿也随之落地,这个婴儿就是宗喀巴。

香萨阿切用佩带的藏刀割断脐带,把婴儿揣进皮袄,然后把胞衣埋进土里。说来也怪,过一段时间,在埋胞衣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当地从来就没见过的菩提树。这株菩提树长势茂盛,枝叶茂密,树上的每片叶子上都同时出现了'狮子吼佛像',心不诚的人则看不到。

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到十六岁时已精通经文。后来,他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竟有六个春秋没有回家。宗喀巴的母亲年事已高,思儿心切,便从头上剪下一绺白发,写了一封信捎给儿子,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见上一面,以免日后留下遗憾,同时交代了在宗喀巴诞生地长出菩提树的事。宗喀巴见母信后曾动过回家的念头,之后又考虑到佛法还未学成,就打消了回家探母的念头。

宗喀巴用自己的鼻血调和颜料绘成了自画像,并为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佛事繁忙,无暇返里,母亲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那株菩提树和十万狮吼佛像作胎藏修一佛塔,犹如亲见儿面,并且对那里的佛教的兴盛有所裨。”

香萨阿切收到儿子的自身画像和信后,按照儿子的要求,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之后,在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下,又建成了今日的塔尔寺。

虽然如今无法一睹宗喀巴大师的真容,但是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却一直在信徒的心中流传。而塔尔寺作为一座充满信仰的寺庙,长年不衰的香火则表达了千万信徒对他的信仰和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