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林新悟】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治疗之管见

 369蓝田书院 2018-07-29

【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疾病,作者认为脾胃虚弱是病机之本治宜运、养、润;气滞、湿阻、血瘀是病机之标治宜调、化、通。临证用药应重视“证”、“症”和“胃镜象”的综合把握。(编辑/高霖雨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治疗之管见

沈洪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疾病,历来是消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特色病种爰就管见所及探讨如下。


1对病机和治则的认识

  

中医临证处方往往是通过综合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分析其病机进而定为某证再方证结合、药证结合最终完成整个诊疗过程故解析病机是临床思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1.1脾胃虚弱是病机之本治宜运、养、润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脾胃虚弱往往贯串于发生、发展及演变的整个病理过程。脾胃虚弱的产生常由多种因素所致如禀赋、饮食、情志、药物和劳倦等;而脾胃虚弱运化失健又易产生多种病理因素如食滞、湿阻、血瘀等故治疗多以健脾和胃为中心。就本病而言脾胃虚弱可分为脾胃阳虚、脾胃气虚和脾胃阴虚。阳虚当治以温补阳气除阳虚症状外胃痛而脉弦或细弦者多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胃痛而脉沉细或伴有便溏者多以理中汤加减。气虚者最多见健脾益气为主要治法常与其他方法合用而贯串于治疗的始终六君子汤为其代表方。阴虚者以胃阴不足为多见治当甘寒养胃为主如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兼有脾阴亏虚者可合以甘淡实脾法如参入太子参、山药、扁豆、莲肉、薏苡仁等亦可达益气生阴之效。治虽分三法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掌握好脾贵在运、胃重在养的原则通过药物的有机配伍做到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方能切合本病的病机特点取得较好疗效。
1.2气滞、湿阻、血瘀是病机之标治宜调、化、通
1.2.1气滞 

凡以胃部疼痛、胀满为主要表现者莫不有气滞的存在。所不同者,有因实而滞者病多源于肝因虚而滞者病多源于脾。前者为肝胃不和证治当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药以辛以散之酸以泻之甘以缓之 ”为大法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后者为中虚气滞证治当健运脾胃、行气安中用药以“甘以缓之苦以泻之甘以补之”为大法并合以辛散调气之品如前述黄芪建中汤、六君子汤等。
1.2.2湿阻 

湿邪阻滞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且氤氲难化缠绵难解。究其病理性质有寒湿、湿浊与湿热之分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温化、芳化、泄浊、清化为对症治法常用处方有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达原饮、芩连平胃散等。然湿邪的产生多责之脾运失司湿邪久治不化者当求病机之根本或通阳以化湿或运脾以燥湿或养阴以袪湿。此外用药中要处处注意宣畅气机盖气化则湿亦易化。
1.2.3血瘀 

若以舌有瘀斑等典型血瘀表现来辨证则本病的血瘀证并不多见故临证多从“久痛入络”立论一般以气分用药为主调气以和血常在行气、补气、养阴的基础上予以莪术、丹参、当归、川芎等活血药。
1.3从脏腑相关重视整体分析与治疗 

本病虽说病位在胃但与其他脏腑也密切相关“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与肝之密切关系自不待言。其次要注意的是与肺肾的关系。肺为主气之枢肺气的宣发肃降对脾胃的升降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如胃气上逆而见嗳气、胸脘痞闷用降气、行气法而乏效者应注意调理肺气适当选用桔梗、枇杷叶以助和胃降逆如吴鞠通之宣痹汤或兼以润养之品如玉竹、百合等以助提高疗效。肾为先天之本与脾胃之后天有互相滋养补充的关系如病程较久或老年患者从脾胃论治久而无效者当兼顾下焦或滋肾而充养胃阴或温肾而补益脾阳有助于体质的改善和病变的逆转。1.4对毒邪致病的看法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从痈论治”的观点比同于《内经》之“胃痈”用药倡清热解毒、消痈生肌。其后因本病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有关且其为一类致癌因子有学者将其类比为湿毒、邪毒等。又因本病合并有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属于胃癌前病变虽未至癌变而临床用药多主以或兼以抗癌解毒治疗。诚然这些认识为临床用药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现而言与毒邪致病的特点还有较大的差异仍宜以辨证论治为主所采用的祛除毒邪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是否能提高治疗效果逆转病变仍有待于规范的临床试验和严谨的实验研究支持。


2临证用药应重视“证”、“症”和“胃镜象”的综合把握


2.1“但见一证便是”亦是辨证的主要方法之一 

  虽然张仲景是针对小柴胡汤证提出“但见一证便是”的处理方法但对临床辨证论治亦有广泛的参考价值有时在证候判断中起关键性作用应得到重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疼痛和痞胀为主症但只是诊断胃痛或胃痞的指标尚不能构成用药的证候依据只有见到舌质光红少苔才能按胃阴不足治疗舌质淡胖、边有齿印可辨为脾胃虚弱证舌苔厚腻提示为湿邪中阻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而又能排除其他因素所致者当为瘀血阻络证胃脘疼痛且体实而脉弦者考虑为肝郁气滞证泛酸者为肝胃不和之左金丸证空腹而痛、喜温喜按者为脾胃虚寒之小建中汤证胃脘痞满不痛而舌苔腻者为半夏泻心汤证。诸如此类均可视为“但见一证便是”的关键症状如能很好的把握可起到执简驭繁、提高辨证准确性的作用。
2.2“证”、“症”结合是解决主要矛盾的重要措施 

  前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或痞胀为主症这是临床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需要对症给予治疗缓急以止痛运脾以消胀但要结合辨证用药如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化湿和中、养阴和胃、活血通络等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反之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要注意对症处理如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以行气止痛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2.3内镜和病理检查所见可作为临证选药的依据

  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结果可视作四诊的延伸而提供临床用药的参考。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酌加清化湿热、制酸护膜药如薏苡仁、地榆、白及、参三七、乌贼骨等黏膜呈颗粒状增生色泽灰暗或疣状隆起可酌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如三棱、莪术、丹参等病理检查见小凹脓肿者可加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山栀、生薏苡仁等幽门螺杆菌阳性加黄连、黄芩等清热化湿药肠化或上皮内瘤样变可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仙鹤草等防癌抗癌药黏膜血管显露白相为主可加益气滋阴、养血活血药如黄芪、当归、麦冬、丹参等以提高临床疗效。


3治疗目标与疗效评价


  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被列为重要的癌前病变故患此病者闻癌色变不断地求医问药务求萎缩与肠化消失为安患者不仅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还增加其医疗负担。其实研究结果表明部位广泛的重度肠化及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的癌变危险性才显著增加。因此对本病的治疗主要目标应立足于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解除其心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对伴有重度肠化、上皮内瘤样变及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注意跟踪治疗与随访并采用相应的疗效评价方法。
  我们曾对近
10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符合要求的仅有3且质量不高这提示临床研究更应关注的是研究质量而不是数量否则无论有多少研究报道也得不到科学的结果。对本病而言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配伍活血化瘀药是否可提高疗效?中西药联用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是相反?选用抗肿瘤药物是否能增加逆转肠化、上皮内瘤样变等癌前病变的疗效?这些均有赖于采用符合循证医学要求和方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解决惟有如此才能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不断的进步。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