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厨艺绝活大赏

 sjw0923cn 2018-07-31



中国厨师的厨艺之高,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所谓“鬼斧神工兰幽焰,雕龙刻凤一刀寒”。很多厨师不仅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在制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出神入化的技艺绝活也非常值得称道。




豆腐雕刻

石雕、根雕、瓜雕甚至冰雕,都不稀奇,但是豆腐雕刻,很多人大概就是头一回听说了。想想也知道,豆腐的质地软嫩,稍微碰一下都可能受到损伤,更何谈用一块豆腐来进行雕刻呢?不过在我们这些技艺高超的大师手里,豆腐雕刻就成为了现实!在电影《满汉全席》中,也曾出现过豆腐雕刻的“竹林七贤”,其栩栩如生的程度,让人惊叹不已。




▲竹林七贤


金缕佛衣


豆腐雕刻选取的豆腐为石膏豆腐,其质地细嫩,口感水嫩,雕刻出来的豆腐雕才最完美。除了选材上要注意,由于豆腐易碎,在雕刻前,雕刻者要先认真构思并画下草图,以便雕刻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雕刻时一般会将豆腐放在清水中进行雕刻,方便剔除废料的同时,也借助水的浮力来支撑。再则,雕刻豆腐作品的最佳效果,往往不是修刻出来的,所以在雕刻时,要做到下刀准确果断,最好一次成形。在刀法上,要求雕刻者“稳、准、快、柔”,要一气呵成。一盆清水、一块方形嫩豆腐、一把锐利的小尖刀,就这些简单的食材和工具,就可以雕刻出让惊叹的豆腐雕,这就是烹饪的神奇!





菜刀写书法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写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了,更遑论是用菜刀来写出一笔好书法了!但有一位90后的厨师,就硬是创立出了独门的菜刀书法。因为菜刀本身比较滑,而且非常锋利,在写字的时候,墨水很难沾上去,还容易将纸划破。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他对工具做出调整,对墨汁进行调配,来改变它的浓度,以便更好书写,同时,为避免划破纸张,他使用没有磨过的菜刀来书写。光改变工具还不够,手法也很重要。为了能够在纸上书写,他尝试了很多次,最开始每天都要用上几十张纸来进行练习,最长一天练习了8个小时。




妙刀萝卜丝

萝卜丝谁都会切,但是将一个萝卜削成90米长的细丝,一般人可能就只能望而却步了。这项绝技的表演者是徽菜大师曹乃胜。这门绝活首先要注意选材,萝卜不能失水空心,然后在取料坯时,一定要修成圆柱状,两头大小一致。,一根普通的青萝卜,在他的快刀下被切成了如发丝般细的萝卜丝,而且连而不断,将切好的萝卜丝完全展开,长度足足可达百米。


更妙的是,这萝卜丝不仅可供观赏,还是一款即食的美味。它还另有两个名称,分别是“美丽情结”和“福寿丝”。萝卜丝可烹可调,烹制而成的叫做“上汤福寿丝”,可用于庆寿宴,其功能与长寿面异曲同工;调味而成的则叫做“美丽情结”,适用于情侣共餐或婚庆场合。





面团吹气球

面粉可以用来做什么?包子、馒头、甜品、面包……这些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而在一些面食表演项目中,普通面粉经过加工后,却变成了“气球”。吹气球需要面团需要将低筋和高筋面粉融合,并加入盐、糖,最后再加入水分和面,糖的比例要比盐多,保证整体的面皮有韧劲。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盐的作用是增加面的劲道,而糖的作用则是增加延伸性和渗透性。发酵好的面团再平摊成十几公分的面饼,再用手聚拢起来,形成布袋状。收紧袋口后,徐徐吹起,“面布袋”便开始不断胀大,最终形成一个直径40CM左右,约有人头大小的“气球”。




独轮车刀削面

“面食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也可以是一门艺术。”这独轮车头顶刀削面,就是山西面食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这项表演需要厨师有极其扎实的基本功,表演者脚踏独轮车,一边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需要双手操刀削面,只见飞刀落下,面条如流星落地,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厨师的刀工之高,真是令人惊叹。




气球上切土豆丝

不问可知,这项绝技同样是考验操作者的刀工。把气球当砧板,在气球上切土豆丝,这样的绝活,需要多年的苦练方能学成,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气球底部还有几颗尖锐的钉子,这样的手艺,应该算是绝活中的绝活了吧。


表演现场,只见大师将充满气的气球,轻轻地放在几颗固定在板子上的钉子上面,然后将准备好的土豆放在气球表面上。只见大师稳步站立,左手摁住肉,右手持刀,“唰唰唰”一番刀光剑影之后,土豆就变成了粗细均匀的土豆丝,而气球则在钉子与刀锋的双重夹击下完好无损。气球上切土豆丝除了要有熟练的刀功之外,还要时刻感知气球的承受力,刀与手,一进一退,配合自如,出神入化。




手切细面可穿针

刀是什么样的刀?龙头切面刀。棒是什么棒?近2米的擀面杖。“手切细面穿针”的表演者是人称“大刀面”的王中海师傅。这项“针线活”,似乎与他那魁梧的体型、重约19斤的龙头大刀、1.8米长的擀面杖都极不相称,但在这大刀大棒的挥舞下,切出的面条却纤细如丝。试着用面条来穿针,6根面条轻松穿过针眼,仔细观察,其实针眼仍有余裕,保守估计一根针眼至少可穿过10条细面。




妙手抻薄如纸活海参

所谓手拉活海参,就是通过抻拉的技术,把活海参抻拉成为薄而透明的大片,再进行烹制食用。拉好的海参薄如蝉翼,拉拽完的活海参可立即烹调,省去复杂步骤,是传统发制活海参方法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如果把拉的薄薄的海参大片铺放在报纸上,可以透过海参清晰地看到报纸上的字,海参筋膜透亮,薄如蝉翼,让观者拍案叫绝。而且采用这种抻拉工艺可以把鲜活海参的肌肉纤维和韧带全部拉开,让海参蛋白质处于高密度活跃状态,活性因子全部释放。经过抻拉的鲜活海参,胶质蛋白快速融解,更便于营养释放和人体吸收。


这项“妙手抻薄如纸活海参”绝技已经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初薄度为0.003毫米,后来达到0.0019毫米,这个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就是被称为“海参文化代表人”的高速建。海参经过抻拉后,口感更加脆、嫩、鲜,可以之制成一道名为“冲浪活海参”的特色菜。经过拉抻的海参被切成片,配上作料,现场用开水一冲,就成为一道鲜味十足的海鲜汤。汤口甜鲜,拉抻后的海参脆如海蜇,又微带嚼头,爽滑可口。值得一提的是,这道汤冲好后,最好在5分钟之内饮用完,方能达到最佳味道。




蒙眼切菊花豆腐

蒙上眼睛,要将巴掌大的豆腐切成万根丝,且丝细如发,而且还要能够穿过最细的绣花针,这手刀工,确实令人佩服不已。豆腐用的就是普通的豆腐,放在案上,颤巍巍的,吹弹可破。“不切都像是要碎了,怎么可能切成丝呢?”看到这一幕,人人心里都冒出这个疑问。然而这表演者却是胸有成竹,随着他手起刀落,横刀84刀,竖刀102刀,切丝长度约豆腐的三分之二,切丝8755根,放入清水中一浸,立刻呈现出一朵盛开的白色菊花。有人赞曰:“全凭意念掌刀工,上下纷飞如旋风”。这一成绩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蒙眼切丝数量最多的菊花豆腐”。




金丝面

金丝面是自贡传统名小吃担担面的“升级版”,被吉尼斯评选为世界上最细手工面。其最细的手工切面仅0.067毫米,细过一根头发丝,香港市价12万元/斤。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制作金丝面时,一般半斤面就可擀出宽75厘米、长4米多的薄面皮,擀出的面皮需要六七个人同时捧着展示;这张面皮铺在报纸上,报上的字竟清晰可见;切出来的面条,细如发丝、绵而不断,将切好的面条从一根针眼里穿过,竟一连穿了42根。而且此面点火即燃、水煮不糊,实为一绝。





百米一根面 

经过和团、饧面、搓条环节后进行抛面,抛面时人离锅4米之遥,左手从油盆里抽出面条,大食二指把关,右手轻轻抽出,把面条不断拉伸延展,手法灵活稳健,面条均匀细滑,连而不断,像腾飞的巨龙在桌面翻腾。抛出的一根面最长的记录是1918米,打破了吉尼斯纪录并保持至今。





极薄飞饼

面粉和好,揉成小面团,饧面后抛出的飞饼直径可达1.4米,薄到可以看报。此项目已经成功申请吉尼斯纪录。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和正大综艺等栏目,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表演。





空中飞刀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食神》中,主人公随手就能将一把菜刀抛上半空,信手一接,菜刀又稳稳地握在了手上,这个潇洒无比的动作肯定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而现在,有厨师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这么绝技,将空中飞刀、胯下运刀、左右胯下翻刀、背后甩刀等动作练得纯属无比,什么“龙行天下”、“蛟龙出海”、“飞龙在天”、“千军万马”、“平步青云”等惊险动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这项绝活是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血水才能练成的,一般人可不要轻易尝试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