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肌梗死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

 东阳土布 2018-08-02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心肌梗死患者为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应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和以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治疗。

一、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为了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其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一) 非药物干预

1.戒烟限酒。建议患者应彻底戒烟,严格控制酒精摄入。

每一位心肌梗死患者均应永久戒烟,若患者不能自行戒断,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戒烟指导,必要时可应用戒烟药物辅助戒烟,减少戒断症状。患者还应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不建议任何人处于预防心脏病的目的饮酒,包括少量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原则上应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建议成年男性饮用酒精量≤25g/日(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高度白酒50g,或38度白酒75g)。成年女性饮用酒精量≤15g/日(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白酒50g)。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

2.控制体重。

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在6~12个月内减轻体重5%~10%,使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kg/㎡;腰围控制在男性≤2250px,女性≤2125px。鼓励患者通过体力活动、降低热量摄入来维持或降低体重,不推荐使用药物控制体重。

3.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和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以及胆固醇摄入(<200mg/日)。

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鱼、禽、肉、蛋125~225g(鱼虾类50~100g,畜、禽肉50~75g,蛋类25~50g),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及其制品。食用油<25g,每日饮水量至少1200ml;减少钠盐摄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先减少30%,逐步达到每天食盐摄入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日钾盐≥4.7g(含钾多的食物有坚果、豆类、瘦肉及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

4.情绪管理和睡眠管理。

心肌梗死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一种严重打击,突发事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迫使患者调整生活态度。常出现的躯体不适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主要源于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对运动康复的不了解。患者可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科医师或临床药师咨询、了解自己的疾病、程度、防治,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明确今后努力目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信心,懂得自我管理。

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若患者有睡眠障碍问题,应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的具体原因、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 药物治疗

国内外冠心病指南一致强调,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若无禁忌症,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75~100mg/日,有禁忌证者可改用氯吡格雷(75mg/日)代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给予至少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冠心病患者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心肌梗死患者应控制血压<140/90mmHg(收缩压不低于110mmHg)。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7mmol/L(80mg/dl),且达标后不应停药或盲目减小剂量。合并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应在积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在此特别提醒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须到医疗机构由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且患者需要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才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效能。

二、 康复治疗

以体力活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梗死,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危险因素、提高运动奶量和生活质量。心肌梗死后早期行心肺运动实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如病情允许,建议患者出院前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客观评估患者运动能力,为指导日常生活或制定运动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建议病情稳定的患者出院后每日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等),每周至少5天。阻力训练应在心肌梗死后至少5周,并在连续4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后进行。体力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诱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