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狮日报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8-08-03

  中国人捣鼓西式毛边书,肇始于鲁迅。1909年《域外小说集》两册,“装订均从新式,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俨然中国毛边书的鼻祖。后辈仰慕大师的趣味:“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绝妙好辞,唱和者众。可我翻遍《鲁迅全集》看到的却是,每每提及毛边书,先生不是在发脾气,就是在发牢骚,哪有风雅可说。

  1926年11月21日,鲁迅从厦门寄了七本杂志给广州的许广平,其中有两期《语丝》先前已寄过。他声明:“因为上回所寄是切边的,所以补寄毛边者两本,但你大概是不管这些的,不过我的脾气如此,所以仍寄。”显然,彼时的许小姐对毛边书并无嗜好,鲁迅心有不甘,寄书以感化。

  心上人的好恶,可以慢慢调教,可是听说图书馆员方传宗指责毛边书空耗他裁切纸张的时间、北新书局偷偷把书切边后送去外埠卖,鲁迅就要发发脾气了。他说:“与李老板约:别的不管,只是我的译著,必须坚持毛边到底!但是,今竟如何?老板送给我的五部或十部,至今还确是毛边。不过在书铺里,我却发见了毫无‘毛’气,四面光滑的《彷徨》之类。归根结底,他们都将彻底的胜利。”

  北新书局阳奉阴违,别家出版社干脆置之不理。1931年,鲁迅为孙用翻译的裴多菲长诗《勇敢的约翰》奔走出书,找到上海湖风书局。书印成后,“他们许多地方都不照我的计划:毛边变了光边,厚纸改成薄纸,书面上的字画,原拟是偏在书脊一面的,印出来却在中央,不好看了。”先生愤愤然。碰壁多了,也就退而求其次。1935年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集外集》前夕,鲁迅恳求曹聚仁:“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但如麻烦,那就算了,而且装订作也未必肯听,他们是反对毛边的。”语气急转直下,抗议变妥协。

  鲁迅最后写下的有关毛边书的文字,是谈及萧军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切光的都送了人,省得他们裁,我们自己是在裁着看。”至此,这个资深“毛边党”已经彻底没了脾气,爱谁谁吧,只要井水不犯河水。

  二十年间,鲁迅力推毛边书,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主流读者群的认同。毛边终究是小众的雅趣,自己玩玩也就罢了,为什么他会那样固执,硬要与光边书过不去呢?根本上还是极度爱书的本性使然。荆有麟回忆:“先生主张将书装订成毛边,待看完以后,将沾油汗的毛边截去,书便很整齐摆在桌子上了,既新鲜,又不生霉。”俞芳也说:“大先生非常爱护书籍,记得他当时出版的《呐喊》《彷徨》等书,都是毛边的,这是什么道理呢?他说,毛边书看完后,把不切边的毛边裁切掉,就成了一本干干净净的新书。”这种说法,可与鲁迅所云“故虽翻阅数次绝无污染”相互印证。

  可叹的是,后来居上的“粉丝”们眼里只有毛边的风情。唐弢1946年撰文:“仿佛听到过为毛边党辩护的人有过这样的解释:书看时容易弄脏,等看完后,再请装订作坊将毛边切去,就可以保持一副簇新的面目。由我看来,这个解释实在大煞风景。我之爱毛边书,只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

  咦,这个大煞风景的人,不就是鲁迅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