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那些渐行渐远的乡村味道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苗运强

图:部分来自网络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物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遗忘,然而,唯有故乡,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依然会清晰如昨,历久弥坚。

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欣喜,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视故乡为母亲。

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每次回老家,我都要拍一些照片,存在手机里,闲暇之余,便拿出来看看,缓解思乡之痛!

那时撒鱼,大多是老年人自己织网,一张网,往往要摆弄十几天。

那时,摸解了猴,自己都不舍得吃,而是拿到街上,换些零花钱补贴家用。

那时的夏天,骑自行车外出的农人们喜欢赤膊,把衣服搭在车把上。

那时,街上的馓子铺,生意出奇的好,似乎摊主炸的再多,都能够当天卖光。

那时,农人们喜欢在广底下吃饭或干一些零碎活。

那年,它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尤其是农忙割麦的时候,经常看到大家一起追逐野兔。

那年,家门口的杏儿熟了,几乎全村人都有机会品尝到它的味道。

那年,暑假时,我和小伙伴们到处溜达找蜂窝,如今,它们的巢穴难以寻觅。

那年,家里割麦的时候,也有就负责看家,如今,他老人家早已躺在村东的麦田地里。

那年,我们农村里也曾这样用手工轧场。

我把这张图给城里的朋友看,他们都说是PS过的假图,但只有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知道——这图是千真万确的。


在农村,那时能吃上烙馍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了……

那时,我们常常和小伙伴们玩得忘记吃饭,多年如今的孩子,却宅在家里很少出门,只顾看电视,玩手机。

那时,我们会用剪刀剪开这个虫子的“窝”,用来做弹弓的那个玩意。我的话,只有农村长大的孩子才懂。

那时,南蛮子每到四五月间,就到我们老家放蜂,后来,随着洋槐、枣树等杂树被砍,他们,也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了。

那时,我们看到这样的桃树苗或杏树苗,就会迫不及待的移回自己的家里,可叹的是,竟然一次也没有栽活。

那年,我们看书时,常常用指头这样蘸点口水,以便于翻阅书页。

那年,老母鸡抱窝后,对自己的宝宝倍加呵护,谁若靠近,它绝不留情。但现在,这样的一幕,也近绝迹。

那年,到田间拉粪拉庄稼,我们都是负责驾架车把。

那年,家里的几个老母鸡同时下蛋的时候,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往窝里挤。

那年,我们在家后的坑里,随便一模,就能逮几斤鱼,而如今,鱼虾几乎再也看不到了。

那时,家家都养一头老母猪,孩子上学的费用,全从它身上出,而如今,农村养殖,都已成了过眼云烟。

那年,我们坐在这样的大架自行车上,再颠簸也是幸福的,可如今,坐在豪华的轿车里,却常常满了抱怨。

那年,没有wifi,家里的一只小狗狗,都能让我们玩上一天。

那年家里拉庄稼全部靠它,如今,机械化越来越普及,却感觉越来越累了。

那年,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大夏天也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但从来没人感觉到热。

那时,家里吃的都是大粒盐,每次买来,都是这样放在碓窝子里,使劲地揣。

那年,我们一无所有,关系却很铁很铁,如今,我们物资丰盈,却发现彼此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那时,一家人饭后就常常坐在门口闲聊,而如今,为了生计,原本和美的一家人,却各奔东西。

那时候,认为世上第一好吃的东西就是老家的烧饼。

那时候,认为世上第二好吃的东西就是老家的煎包。

可如今,在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我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应酬,也常常面对动辄数千一桌的美食,但不知为什么,唯独小时候在老家农村吃大席吃烧饼和煎包的味道,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我羡慕陶渊明田园似的生活,更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每当走出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回到到乡村了,可深深的呼吸之后,我又茫然不知所措。每当接近城市,我总是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乡村,可梦萦魂牵的乡村味道再也寻不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