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 微言夜读 · 经典

 mxb08 2018-08-07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21时31分迎来“立秋”节气,末伏夏尽,凉风渐至。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立秋标志着年度周期律中秋季的开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语。立秋节气有哪些知识?古人们怎么描述立秋?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立秋 · 知识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吗?




立秋是一年之中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说日期上是这么算的,但在气象学上,人们将连续5天日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下作为秋天开始的标志。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中国其实很少有地区能在立秋这天真正进入秋季。像是江淮一带,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过后,夏天的燥热会慢慢褪去,昼夜温差逐步加大,凉风也吹了起来,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秋天正式到来。


立秋有哪三候?


一候凉风至 | 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


二候白露生 | 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东汉刘熙《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 | 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


立秋 · 习俗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


立秋 · 诗词


 立秋日 

唐 | 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 | 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山居秋暝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  词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  秋 

唐 | 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立  秋 

宋 |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