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丨大暑药膳食疗养生

 拾穗夜行者 2018-08-07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常在每年公历的7 月23 日前后。大暑时节,天气灼热似火,暴雨时行,人的体感闷热黏腻,但是高热的气温与丰沛的雨水关乎到秋后的收成,故而大暑的民俗活动主要表达人们希望作物丰收,以及身体健康无恙的愿望。



大暑养生食俗

饮食方面,大暑节气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广东、湘东南地区流行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谚语。仙草即“凉粉草”“仙人草”,为药食两用植物,茎叶晒干后可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也叫凉粉,是一种类似龟苓膏的甜品,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因此被誉为“仙草”。浙江台州椒江人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习俗,部分地区也有老年人吃鸡粥等习俗,谓能补阳。有些地方则有大暑吃羊肉的习俗,像山东鲁南地区在大暑节气要喝“暑羊”(即喝羊肉汤),徐淮地区伏天要吃羊肉等。




素体虚寒、脾阳虚弱之人,可以顺时之势以壮阳气,可以选择性平、温热之物相互辅佐为菜肴,味宜甘辛。


如糯米与艾汁制作而成的艾粑粑或青团,葱、姜、蒜、桂、八角等与牛羊肉同烹,榴莲炖鸡等,都很适宜。此外芡实、南瓜、桂圆、红枣、樱桃、椰肉、茼蒿、桂花、鳝鱼、鲤鱼等也可选择搭配食用。


茶饮

双甘藿香茶

材料

甘菊花10g,生甘草10g,广藿香10g,绿茶10g。

做法

各味洗净,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随喝随添水,至味淡为止。

专家点评:菊花以清寒傲雪的品格闻名于世,其性亦微寒,菊花总体皆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但色泽偏于黄色的菊花,俗称黄菊花,以疏散风热见长,如产于浙江的杭黄菊,亦名黄甘菊;色泽偏于白色的菊花,俗称白菊花,一般统称甘菊花,以平肝明目见长,像产于安徽的滁菊、亳菊、贡菊,以及产于浙江的杭白菊,本方宜用白菊花。


甘草有生甘草、炙甘草之别,生甘草味甘,性平偏凉,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明代药学家贾所学《药品化义》云:“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目前认为甘草甜素、黄酮类成分为甘草的有效成分,有调节免疫、保肝解毒、降脂护心、镇咳祛痰、抗癌抗炎等作用。广藿香味辛,性微温,有芳香辟秽、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之效。绿茶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验方,有解暑清热、化湿和胃、生津止渴的功效。暑节气暑湿为患,人们易感受暑湿之邪,引起头晕胸闷、发热口渴,或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病证。于大暑前后,以本品代茶饮用,可有效防治中暑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病证。


【食用注意】

甘草有类似醛固酮样作用,有水肿、低血钾的患者慎用。

节气饮食

荷叶绿豆粥

材料

荷叶30g, 绿豆100g, 粳米50g。冰糖15g

做法
 

绿豆洗净, 用温水浸泡2小时。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锅内加入冷水、绿豆,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半熟,加入洗净的荷叶、粳米,续煮至米烂豆熟。去除荷叶,以冰糖调味即可。直接食用。


专家点评: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荷叶、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清朝汪绂《医林纂要》认为荷叶相较于其他部位偏于“平热去湿,以行清气,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清代医学家张璐《本经逢原》称:“荷叶得清震之气。”综诸家论述,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之效尤佳。


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效成分主要为荷叶生物碱与有机酸,前者具有较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后者参与人体脂类的氧化代谢,人体缺乏这类有机酸可能引起脂类的代谢障碍。此外荷叶还有解热、抑菌的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食俗。荷叶与清热解毒的绿豆配伍,两者消暑之力相得益彰,而粳米、绿豆煮至软烂绵柔则可补脾厚肠,防止荷叶与绿豆的清消升散耗中伤阳。全方合用,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大暑节气、三伏天感受暑湿病邪,所致心烦、躁热、目赤、喉痛、口干、大便泄泻或黏滞秽臭等病的调治。亦适合于湿热体质高脂血症及肥胖的调治。


【食用注意】

荷叶有“令人瘦劣”“升散消耗,虚者禁之”等败坏脾胃的记载,因此脾胃虚寒、年老体弱者不宜服用,常人亦不宜久服。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