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一部持续了800年的《厉害了我的国》

 源源不断 2018-08-08

这,是行路男的第 148 篇游记

 《这才是CHINA》第1集



有一件事其实很奇怪,中国四大发明里为什么没有瓷器呢

 

你可能会觉得,我这个问题才奇怪。

 

瓷器,往小了说就是锅碗瓢盆,往大了说也不过是艺术,哪能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相提并论。

 

其实这是高估了四大发明,也低估了瓷器。


你看,指南针今天已经不太用了,纸和印刷术,国际上(比如韩国)认为,没有中国他们也能独立发明。


瓷器:“来,我们聊聊。”


瓷器就不一样了,这么说吧,只要把瓷器彻底抽出我们的生活一小时,你就知道什么叫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在没有瓷器的这一小时里,你会发现,厨房第一个造反了,OK,毕竟就是锅碗瓢盆;紧接着马桶也罢工了,好,逼急了还可以随地解决;但接下来,真正糟心的发生了:楼塌了、墙裂了、管道漏了、电断了、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了,火箭也被热得直秃噜皮……

 

夏天断电的话是不可以的哦

 

今天,工业,建筑业,电力行业,航天科技领域等等......没有一个离得开瓷。从影响力的深度、广度和时间的维度上说,瓷器真得可以位列四大发明。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决定要带你来一场真正的技术史/瓷器史之旅,这趟旅程,100% design by China and made in China (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99%的人都不知道

看瓷器应该来这里

 

瓷器之旅的第一站,我们要去一个叫瑶里的古镇。

 

瑶里,在景德镇,是中国瓷器的故乡。他位于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古镇中间有一条瑶河从北向南横穿而过,镇周围有两座美丽的山,分别是黄山和庐山,还有两大片水,是鄱阳湖和巢湖,南面呢,是油菜花美炸裂的婺源。

 


瑶里360度旋转着看都是美的:


 


如果穿越到几百年前,你会看到一个这样的瑶里:青石板路上,一队队车马徐徐而来,车上载着数以亿计的瓷器,车马行至水边,卸货上船,出徽州,而后一路跋涉,走到海边港口泉州或广州,再从那里启程,送往全世界。

 

古时泉州港口的盛况


中国人垄断瓷器技术800年之久,这样的场景也持续了800年。

 

你可能会想,讲瓷器不是都会去景德镇么?我为什么要去瑶里呢?

 

行家会告诉你,看瓷器,景德镇算是标准答案,但知道瑶里的,才相当于拿到了附加题的分数。

 

这么说吧,如果说中国是个瓷器国,景德镇应该算是国家的首都,而50多公里外的瑶里,则是瓷器国的皇宫。

 

在瑶里你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中国人能造出瓷器?而且能垄这项技术长达800年?是中国人比其他地球人聪明吗?

 


成为瓷器大师,

你只差一步


要知道答案,就得深入“皇宫”瑶里。

 

从名字说起吧,瑶里,其实最早叫“窑里”,烧窑的窑,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唐代时,这里就有颇具盛名的陶瓷手工业作坊。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而“瑶”的意思是美玉,倒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那为什么瑶里能造出最顶级的瓷器?

 

关键是这里有个小村子,叫高岭村。高岭村,又有一种神奇的材料,叫高岭土。

 

 

大概就是这么个关系吧...


关于高岭土,你需要知道两点:

 

首先,请注意,高岭土,不是土,你在上面种花,是长不出花朵的。高岭土是一种矿物质,普遍说法是火山爆发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把岩石磨碎就是高岭土。

 

其次,高岭土是瓷器的主要原料,而高岭村产的高岭土是顶级的,有了它,瓷器才能变得更白、更细、更结实。


成为瓷器大师,你只需要两步:


一开始只有中国人知道高岭土这个秘方,但后来全世界都跑来向中国人偷师(怎么偷的我接下来几天会详细讲)。


所以,英语的高岭土是kaolin,法语是kaolin,德语还是kaolin,俄语的长相稍有不同是каолин,但他们的发音统统都是Kao Lin,连叫法,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有了高岭土,相当于巧妇有了米,下一步,就是怎么把这把米做成超级无敌蛋炒饭了。


中国人发明瓷器还有另外两个要素:一个是高温技术,另一个是上釉技术。


说起来中国人真的很幸运,全世界的古代文明中,能把这三样儿凑齐的,有,且只有中国。其他文明只有一样或者两样。这就是中国人独立发明出瓷器的秘密。

 

我们经常说“陶瓷陶瓷”,其实陶器和瓷器是两个很不一样的东西,陶器很常见,古代两河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包括古玛雅人,都懂得烧制陶器,但他们烧不了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凑齐这三条神龙。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人是怎么掌握高温和上釉技术的。

 


烧瓷基本靠呸

成瓷基本靠吹


首先是高温技术。高温主要靠火,中国人是怎么玩火的?别忘了,我们能造青铜器、铁器啊,玩火我们是专业级的。

 

刚才说有些文明只能烧出陶器,其实陶和瓷的烧制原理很相似,但瓷需要更高的温度,900度就能烧出陶,瓷至少要1200度以上。

 

想想吧,1000年前,中国人就能制造出1200度的高温,还挺科幻的。

 

而且,更神的是,中国人有一套独特的温控技术,做瓷器烧窑一会冷一会热的肯定不行,工匠必须让窑内恒温。

 

你可能觉得这没啥了不起的,用温度计不就得了。但对不起,人类有温度的概念才多久,中国人引进温度这个说法也就100多年,那中国的古代工匠们,怎么判断温度高低呢?

 

主要有三套办法(神奇程度呈幂次级上升):

 

第一是看火焰的颜色,中学化学老师告诉我们,不同颜色对应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古人也知道。

 

第二,是烧窑前在窑里放几个瓷片,隔段时间,拿出来看看软硬,根据软硬判断温度。

 

第三个方法是什么呢?大招来了。工匠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往窑里吐痰:



注意,必须是具有粘稠和Q弹特质的痰哦。学术上说,痰是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产生的分泌物,唾沫、口水都不行。

 

所以准确图解的话,至少应该是这个成色:

 

感冒者优先,肺结核者效果尤佳(我胡说的)


痰在蒸发前,会变成跳动的水珠,工匠们可以根据珠子跳动的高度来判断窑温。

 

于是,“人工智能恒温技术窑”出现了。这些方法,是工匠们凭经验千万次试错试出来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一口口痰蒸腾出的结晶。

 

那上釉技术呢?在大量制作瓷器的过程中,中国人还碰上好运气。

 

烧窑得用木头吧?当然就有烧剩下的草木灰,有些草木灰碰巧掉到炉子里的瓷器上,因为炉内温度很高,草木灰迅速在瓷器表面形成一种粘粘的物质,让烧出的器皿有了玻璃的质感。

 

工匠们一看,这质感很好啊,机缘巧合,就凑成了上面说的第三个条件,上釉技术。


 

他们买China,
比买LV疯多了


这样的场景,在瑶里上演了整整800年。作为瓷器重镇,瑶里的高岭土、高温技术和上釉技术一同作用,让中国变成了China(西方统称瓷器为China),并垄断China技术长达800年。

 

16世纪的时候,欧洲人用的还是粗糙的陶器,当他们看到远从中国瑶里运来的瓷器时,彻底被这种“比纸还薄,比牛奶还白,比玻璃更透的质感征服了。

 

比起陶器,瓷很干净,刷起来也方便,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瓷器上面通常印着神秘的异域图画。


有这种纯洁的男男友谊,

《折梅逢驿使》画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

男A看到一个驿使,

正在委托他带一枝江南的梅花给北方的男B


还有这种纯洁的欲拒还迎,

画中是张生在普救寺中第一次碰见莺莺的场面,

莺莺知道张生在看她,

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以及这种...

猪缸杯...不好意思拿错了...


当然主要是花鸟鱼虫主题的瓷器。


看到这样的瓷器,欧洲人大赞太高级了。他们给瓷器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porcellana”,就是贝壳的意思。

 

美神维纳斯就是脚踩贝壳降临人世的

 

很快,中国瓷器就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时尚等等领域,360度无死角地掀起连锁反应。

 

最初只有国王和贵族用得起瓷,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举两个例子。


说英国有个王后,曾经特别担心,万一家里着火了怎么办?佣人们不懂事,肯定会先抢救家具,把瓷器扔掉。那怎么行呢!着火了要先把瓷器抢出来,其他的烧就烧了呗。

 

德意志还有个选帝侯,叫奥古斯都二世,据说有几十个情人,很难钟情地爱某一个人,但他对瓷器却非常专一,曾经用600个骑兵,换了一堆青花瓷

 

你可能以为这就是个疯狂败家子,但其实不是,接下来的几天我还会讲到这个人,这个“败家子“是中国瓷器800年技术垄断的掘墓人。

 

可以说,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时尚观念,本来,上层社会爱用金器银器,下层社会用不起金银爱用陶器,现在可好,全社会都以使用/拥有几件瓷器为傲了,当年Made in China的气势比现在的LVChannel高级多了。


 

欧洲人瞅准了商业时机,赶紧从中国大量进口瓷器,他们把当年开发美洲时搞来的雪花白银,哗啦啦撒给中国作坊,保守估计,当年全球至少有20%的白银都随着瓷器贸易涌向了中国。

 

你看,我们没搞大航海,没到全球去搜罗贵金属,却因为一种用高岭土烧出的器具,成了一个巨大的吸银器,简直是天降横财。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发明瓷器既是中国的幸运,也是中国的不幸,因为发明瓷器的中国人和疯狂买买买的欧洲人走上了两个方向。

 

欧洲人虽然没有发明瓷器,但他们懂得使用玻璃。

 

而玻璃代表着另一条路线,欧洲人用玻璃做出了各种透镜,从眼镜到望远镜,再到显微镜,通过玻璃,欧洲人看到了宇宙的宏大,也看到了精子、细菌,病毒,电子,中子,质子的渺小,并搞出了一系列科学革命。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仔细观察自己的精液,终于...发现了一张自己年幼时的照片


你看,文明的走向总是难以捉摸。

 

不过,虽说风水轮流转,我想无论如何,当年瑶里的工匠们,也一定没想到,有一天Made in China会成为这样的标志吧:


《Made in China 大赏》 


今天就到这吧,接下来这几天你会读到《这才是CHINA》:

欧洲人是如何从中国坑蒙拐骗陶瓷技术的?

陶瓷如何逆袭成为地球人死了都要爱的伙伴?



 

睡前还可以再撸一遍《玛雅跟我有毛关系》:

1- 草泥马引导的人民

2- 辣味骗局

3- 玉米惊奇

4-哦你的甜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