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肾病新论及临床应用心得(一)

 慎独和感恩 2018-08-10


有人说:肾病,尤其是到了肾衰竭阶段,那就是“不是癌症的癌症',临床很难治愈。除了应用激素、透析、肾移植,西医也没有其他办法。我有一个从英国回来的病人,说英国肾病治疗可以总结成三部曲:等、透、换。第一步先等,到肌酐高到一定程度时再行血液透析,这是第二步;到条件成熟时再行肾移植,就是第三步了。所以,治疗肾病,现代医学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肾炎阶段无非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到了肾衰阶段,就只有透析或肾移植了。我觉得中医要想发展,想在当今的医学领域站得住脚,要研究西医治不好的病,只要疗效比西医高,就会被承认。所以中医这门医学,能够治好病,才是第一位的。

今天就谈一谈我对治疗肾病的体会。我是从我的老师那儿学来的,临床上有些体会,不一定正确。治肾病的很多,各有各的方法和观点,中医各家学说妙就妙在是各树一帜,究竟怎么样得靠临床检验。临床大夫都想听经验,最好能得一秘方,一用就灵。例如去年给学校办的国外班讲课,学生都是在国外摸爬滚打很多年的,他们第一条要求是只讲临床,千万别讲理论。我说你们错了,中医妙就妙在用理论指导临床,没有理论,哪能做得好临床?没有理论指导的临床是盲目的,是瞎猫逮死老鼠,逮到一个也是瞎碰的。所以我要讲一点儿理论,理论上解决了,临床治疗就有方向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病,都在这个理论指导之下。我要讲的理论叫做慢性肾病新论,之所以叫新论,是因为跟过去的讲法不同,今天讲的肾病不是中医的肾病,而是现代医学领域的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lgA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这些病发展到后来必然的结果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对于这样的肾病,理论上如何认识呢?首先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慢性肾病本质上是虚证还是实证?慢性肾病在生活上怎样处理?慢性肾病能不能通过中医的方法得以好转甚至痊愈?

第一个问题,慢性肾病不是一个单纯的虚证,要和我们传统对肾的认识区别开来。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生殖,肾藏精,藏精少了就虚,故肾主虚。从肾阳虚、肾阴虚,发展到肾阴阳两虚,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做“肾无实证”。但是将这种理论套用于现代医学的肾病,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慢性肾病一开始可能是肾炎,是感染了病毒、细菌而引起的身体的免疫反应,肾炎久治不愈发展成肾衰。此外还有很多,比如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紫癜性肾炎是由过敏引起的,痛风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起病总是与感冒和感染密切相关,往往是旧邪未去,新邪又生,感冒、感染一次加重一次,最后不可避免地发展到肾衰竭。符合“病由邪生,因邪致病,邪重病重,邪轻病轻,邪去病向愈'这个规律。

下面从临床症状上辨析肾病的虚实。证候上,很多病人无论是肾炎还是肾衰,常表现为行动无力,动则气喘,面色苍白,另外还有很多实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一方面表现为虚,另一方面却隐藏着邪气所造成的典型的邪实症状。这种病的虚证表现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到了肾功能衰竭的时候,肾性贫血发生了,血色素很低,掉到5、6g,走路摇三晃,面色苍白,口唇爪甲淡而无华,甚至舌也很淡,心慌气短,疲乏无力,表现出一派虚证。但如果医生把它当成虚来看待,应用补法,就会加重病情。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虚”的产生原因,即“审证求因”,这是中医的辨证精华。我常给学生讲,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症状的时候,要把它当成中性的,其本身不具备虚实的特点,我们要查清这个证是怎么来的,这是辨证的一个基本功。透过现象看本质,审证求因,找出产生症状的根源才是最重要的。具体到肾病,血色素低,血不养心,心慌气短,走路无力,按照教科书来说都是虚,但是到临床上用就错。虚是由于体内有邪,因邪而致虚,邪毒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通过证候、面色、舌象、脉象加以辨别。这种认识基于对疾病本质的把握,所以说理论很重要。假定认为肾炎等同于肾虚,那么如果一个病人,化验结果满视野的红细胞,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可是病人一点感觉也没有,有人说这个病是肾病,是肾虚,虚就得补,所以要用六味地黄丸,你说这是理论指导吗?肯定你也有理论,但是你的理论就错了。所以一定要从本质上认清这个病大多数是属于实,是因邪致病,因邪致虚。中医有个理论叫“大实若羸状',邪气聚集的太多了,导致气血不能流通表现出来的,才是一派的虚象。用来说明肾炎,特别是到了尿毒症阶段,非常贴切。尿毒症,是毒素排不出去,血液里面充满了毒,虚象是由邪毒引起的,所以这时要排毒、祛毒、解毒。如果看病人太虚了,给他用红参,吃完尿中反而出血了,肌酐、尿蛋白更高了。所以我们要了解慢性肾病根本上以实为主,兼有虚证。

第二点,讲一讲饮食上的调理。肾病不是虚,药物不能补,那么饮食上也不能衤卜,可是往往在饮食环节上出错。为什么呢?蛋白从尿中大量流失,不但、生觉得该衤卜,病人更觉得该衤卜,吃大量高蛋白食物,结果越蛋白流失越多。

因为摄人蛋白越多,肾的负担越重,加重损伤,蛋白就会流失得更多。所以正确的对策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补反泻,合理的忌口,有效地减轻肾脏的负担,促使肾脏的损伤早日愈合。我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个道理,他说好比一个茶壶,现在底上漏一个洞,水全流出去了,我们现在是应该往里面添水呢,还是先把它破的这个洞焊起来呢?当然是先把水倒干净了,拿焊条把壶底焊好了再装水。现在忌蛋白的道理是一样的,大量摄人蛋白就好比往壶里大量兑水,兑的越多,水压越大,流的就更快了,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很多病人的尿蛋白迁延不愈,恰恰是饮食上做出了错误的抉择。

另外一个理论:在肾病调治当中是动好,还是静好?过去的观点就是静卧,现在很多西医肾病专家依然是这样做的。“你的病够厉害的,回家静卧吧,躺床上三个月,不能动,一动就坏!'就是这么一个理论。我的观点就是反过来,要适当合理地运动。单纯的静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重血液的瘀滞。因为我们对肾病的认识很清楚,它是有络脉瘀阻,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上要施以凉血化瘀,在生活上要配合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事实证明,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能促进病人体质的增强,提高免疫力,自然就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跟我们现在对于人的一种健康理念也是符合的一一一一生命在于运动。当然,我讲的是适当的运动,不是漫无目的的,做超出病人身体负荷的大运动量当然是不行的,所以慢性肾病要适当运动锻炼。

第三点,慢性肾病可以遗传。这其实不是新的理论,医学上证明了它就是遗传性疾病,比如多囊肾,又如Alports综合征也是一种很早就出现肾衰的一种可怕的遗传性疾病。但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讲,目前只认为是免疫性疾病,不会遗传,可是在临床上发现很多病有明显的家族史,说明这种免疫性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系。我的老师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用温病学的理论指导杂病的治疗,尤其是在肾病上,用卫气营血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他讲血分病治得差不多了,就要再深一步治髓,这个病从根本上讲是病人于髓或者是病发于髓。我体会他认为这种遗传性疾病是与髓有关,比卫气营血更深一步,是邪毒深藏于髓而导致。老师只是引导一下,提出概念,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创见,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思路做进一步的研究。

下一个问题是各种慢性肾病,发展到了肾衰这个阶段,治疗有没有效?尤其是中医药对他有没有效果?我们认为是可逆的,但是肾病损害不可逆这种观点早已明确地写在教科书上。之所以说它是“不是癌症的癌症',因为最后的结果就是透析、肾移植,没有其他办法。从出现肾功能衰竭到发展为终末性尿毒症,平均时间是8个月,速度是很快的,病情逐渐地不可逆地进行性发展,不透析就死亡。搞医学的,尤其是西医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认为这个说法还得研究。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用正确的方法来治疗,它是可逆的,至少是部分可逆的,可以延缓的,可以长期生存而且获得好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它,逆转它,而不是一味地跟在西医的后面,西医治不好,那我们就更治不好,这样我们中医就彻底地没有生存的余地了。所以我们从理论上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之后,就得面临一个问题,你怎么样从本质上认识慢性肾病,它是虚还是实,它是热还是寒,这个问题解决了,治疗的大方向就明确了,再遇到这种病时,不至于那么没有一点主张。如果我们把问题弄清楚了,知道这个肾病的由来,就基本上把这个肾病定格为一个由邪气引起的内热比较重,影响到血分,产生了络脉瘀阻,然后就明白它该怎么治。临床上辨证论治的精髓是审证求因,而不是把一组一组的症状下定义,比如那个是气虚,这个是血虚,这就很麻烦,我们搞了很多证候规范化研究,找很多专家研究症状的组合,然后给它下一定义,拿到临床上试试,有些就不管用。所以不能刻舟求剑,而是要真正了解一下我们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把病吃透了,找出它的本质规律来,我们才能够正确的认识。我和我的老师,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可归结为这几点......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