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赏读 | 奶奶的定胜糕

 cxag 2018-08-11

晚上和一个十岁才出头的00后少年聊到他们对过年的感受,少年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也难怪他,如今,过年对于他们来说,和日常的每一天并无太大差异,无非就是饭桌上多几道菜,或者与更多的长辈亲戚聚餐而已,很显然,这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孩提时代的年节却鲜活快乐得多了。

我少年时代,百姓的生活已经富裕起来了,但许多传统习俗还被保存着。那时,每年冬天一过腊八,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起来。院里屋外,窗前檐下,各种咸鱼腊肉、风鸡腌鹅都挂了起来,就算不够富裕的家庭,也总有几样年货要晒一下。


四叔五婶见面聊天,都忙着询问今年准备了什么年夜饭,不时往对方的菜篮里瞄上几眼,就差当场翻看了;隔壁两家的孃孃互相推荐新的菜谱,介绍各自的特色菜品:烟花爆竹也是早早地准备妥当,等到除夕晚上起放个痛快。

那时的大人们格外忙碌,炸熏鱼、煎蛋饺、包春卷、做汤圆,而我的奶奶忙得不亦乐乎的,就是做定胜糕。



每每过年前,奶奶就早早地就杵米磨粉。在我五六岁那年,我弟弟出生了,我便和奶奶睡。那天,奶奶起了个大早,提着一大篮食材去河边清洗。那时的河水很清澈,河里游着鱼,河水可以用来洗菜淘米。奶奶蹲在水桥上,低着头一遍一遍清洗着枣啊豆子啊等东西,我也挤在奶奶身边,不时伸手翻弄这些东西。奶奶怕我掉进河里,拍打着我的小手:“嘿,你退远些!”我朝奶奶一笑,晨曦中,只见奶奶瞪大的眼睛和微扬的嘴角里,满是慈祥。



洗完了,奶奶一手提着沉沉的大篮子,一手牵着我走回家里。

此时,家人们也都忙活开了,我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疯玩。临近中午的时候,肚子饿了,我回家后直接奔进厨房,一眼便被眼前的一幅景象迷住了一一小小的屋子里云雾缭绕,灶台上的蒸笼里已冒出一股股热气,阳光透进窗户,穿过雾气,整个厨房仿佛仙境一般,格外温暖。



此时的奶奶宛如神仙,正忙着做糕。她把已经匀好的糕粉,灌进一个个花朵状的模具里,铺上一层糕粉,舀一勺豆沙,随后再铺上一层糕粉,抹平,点缀上几颗红枣……

我深深地咽了一下口水,看着奶奶把做好的糕放进蒸笼端到锅上,便不停地问奶奶:“什么时候蒸好呀?”“现在可以了吗?”“为什么还没好呀!”奶奶被问得烦了,只是随意应付我,“快了,快了。”于是,我索性搬了个小板凳,用手托着下巴,咽着口水,坐在灶台旁。堂哥堂姐他们也被吸引过来,陪我待在一边,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奶奶。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可换来的香甜也格外回味无穷。当奶奶打开蒸笼,给我们这群张着小嘴、流着口水的小馋猫每人递上一块糕,等我们轻轻咬上一口时,那松松软软而又有弹性的口感,那些细细的豆沙和囫囵的红枣,加上糯米粉混合在一起所带来的柔糯和香甜,让我感觉仿佛冬日的暖阳从齿间穿隙而过,甘甜的溪流从舌尖流淌,路边的野草伴着微风在轻声细语,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这时,看着我们这些咂巴着小嘴的孩子,云雾中的奶奶格外温暖而慈祥,她嘴里骂着我们“馋佬胚”,眼里却是满满的笑意。

记忆中,这一刻的奶奶是最可爱的。也许,对她来说,每年做糕,更像是一种仪式,而这样虔诚、专注的仪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很难找到了。

奶奶已经去世多年,奶奶做的定胜糕,我再也吃不到了。虽然还能从店铺里买到各种糕团,但奶奶酿制出的味道却是不可复制的。我想,岁月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但同时,它总也会留下遗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