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为什么说拳成兵器就?

 濮山才子 2018-08-13

拳在器械之前,还是器械在拳之先呢?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不难找出答案。人类老祖先在未发明器械之前,肯定用的是双手来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尊严的!远古时代是什么也没有的,只能用双手进行实战。实战的本能反应是在生活中所逼出来的,能发挥作用的东西是武术的雏形,也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后来才开始进入到考古学分定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时代—石器时代;再后来才开始使用各种工具和器械。

一、最初的兵器——石头

而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人类使用石器劳动防身的目的何在?无非是想在生产与格斗中,加大力量与长度而已。尤其是在格斗中,石器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威力。《水浒》中对张清技能的描写对武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水浒》中,张清是将门之后,由舅父呼延德抚养长大,善用飞石打将,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

探秘:为什么说拳成兵器就?

宋江在打东昌府时,张清施展飞石绝技,连打金枪手徐宁、急先锋索超等梁山十五员战将,并将刘唐捉回城中。宋江为此割袍立誓,定要活捉张清。

以石砸人的张清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人类以石当武器应在上古时代,然而《水浒》一书是明代人写宋代人的事情,为什么宋代人还在用石砸人呢?这就向我们说明了古人的意图。以石砸人是为了延长手臂的攻击距离,是为了加大攻击的杀伤力,而张清也是武林高手,并非光练习以石砸人之术。这一点也能说明先有拳,后有器械。

二、拳在器械前

何良臣是明朝正德万历年间的军事家、诗人,在明代就被誉为文武“通才”。他在《阵纪》中写道:“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提出了众多拳法名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和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证明中国武术在宋明时代手搏武术兴盛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文化发展起来了。在唐宋时中国的武术已经非常厉害了。到了明清以后,中国武术发展手搏超过了器械。我们现在所有的拳种都在戚继光以后,所以证明拳在器械之前。

探秘:为什么说拳成兵器就?

戚继光画像

当时拳术的数量之多,人们怎么可能在研究拳以外的东西呢?戚继光还认为:“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明代内家拳的出现也能证明拳在器械之前。据《王征南墓志铭》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关于明代的“内家拳”记载,可以说将拳法的境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未提到器械的用法与练法。这也能证明拳法在习武者心中的地位。

三、拳法在先,器械在后

形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论拳与器械之关系》讲,古云:“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若能获得拳中之真理,复对各项力之内能与节段面积之屈折,长短、斜正之虚实、三段九节之功用、路线高低之方向和接触时间之火候,果能意领神会,则无论刀枪剑棍种种兵器,稍加指点,俱无不精,即偶遇从无见闻之兵器,且执于使用该兵器专家之手,彼亦不敌,何则比如工程师比小炉匠、医博士比护士,根本无比例之可似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芗斋先生对武术的深刻理解,拳法的步法、身法、身体的协调性、全身的整劲练好,使用器械才会得心应手。再说拳和器械在实战方面的用法是一样的,将拳练好自然就会使用器械,无需专练器械。

探秘:为什么说拳成兵器就?

资料图:形意拳

讲究“三华贯一”的中国名拳之一的华拳。其拳法多长拳而兼短拳,结构紧密,拳势舒展。拳路里包含着柔韧、刚猛。拳法“动如奔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动迅静定,有节有序。善调气息。刚、脆、短促有力。拳谱中的名称很有意思值得我们研究。

华拳明明是拳法,却在拳谱中多次出现器械的名称,如:“二郎担山一条鞭”“苏秦背剑下仙山”“张飞骗马举铁枪”等。这也能说明拳法与器械共为一体,其实拳法与器械是一不是二,拳法怎么用器械就怎么用,只不过器械是加长版的拳法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拳法在先,器械为后。但在习武过程中器械也能帮助习武者提高功力,在格斗中提高打击效果。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以器械为主,如戚继光所说:“拳法只是活动手足,便于器。”拳法是为器械服务的,而在当下,以拳为主的今天,器械便成了练习拳法,增长功力最好的辅助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