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窑瓷器鉴定要点

 芝润斋 2018-08-16

吕成龙 开片粼粼说哥窑

陆明华 再议哥窑与龙泉哥窑瓷器

陈克伦 传世哥窑产地问题综合研究

谈景德镇地区出土的仿哥釉瓷器



说哥窑特点都是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聚沫攒珠、酥油光、百圾碎


照搬前人之论、老生常谈者多,从实物中归纳出新特点少。


因为,要归纳出新的要点需要有丰富的样本。



一:口沿部分的釉及釉层细部


来看故宫的藏品吧


口部绝对的紫口,釉下垂处的细部呈现出的特点是:最外层的釉下垂的最厉害、最贴近胎的釉层下垂最轻,不同釉层之间有白色痕迹,系脏东西浸入所致。



官窑瓷器口沿垂釉处的细部特征也是这样子。



二:不是紫口的哥窑


见过与没见过哥窑瓷器的人,在课堂上都讲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并以这些为鉴定要点。固然前人归纳的有规律性道理,可是归纳这些特点的古人并不是见过全部哥窑瓷器的人,所以这些规律也非绝对的。还是让实物作证吧。


最最最要补上的就是约三分之一的哥窑瓷器的口被厚厚的釉包裹,根本看不到紫口。



为什么不是紫口,因为烧成温度稍微偏低,釉熔的度和下垂均不够,所以只是在口沿下略微有一点点凸起的厚釉而已。并且这类哥窑釉面特点和紫囗类哥窑瓷器釉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



三:装烧工艺痕迹与足、底特征


铁足是哥窑的最大特点之一。


在巳见哥窑器类中,除葵口洗和少数盘为裹足满釉、支钉支烧外


其余的碗




等均为垫饼垫烧,故而足跟不施釉、呈现铁足。


至于簋式炉


可以看到是垫饼与支钉结合,也有铁足。鼎式炉也同样是垫饼与支钉结合装烧。这些工艺和老虎洞官窑相同,不同的是哥窑中簋式炉、鼎式炉等大口器內还要套装小件器,说明老虎洞窑场到元代烧造哥窑瓷器的时代已经开始考虑效益。细看哥窑的支钉痕:炉的底内外均有。套烧工艺在原始青瓷中有,为了节省空间。但在汝、官、哥三窑中仅见于哥窑,可以视为时代性。



四:金丝铁线


谈哥窑瓷器少不了金丝铁线,但是什么是金丝铁钱?


金丝铁线又是如何形成的?


先看实物


传世哥窑瓷器金丝铁线特征明显。


出土瓷器的金丝铁线不如传世品显眼。


中国科技大学利用纳米技术对宋官窑瓷器观察分析,得知所谓的金丝铁线就是在瓷器釉面的裂纹中沉淀的微尘:


裂纹粗的地方微尘多、颜色深重发黑,称铁线。

裂纹相对细的微尘少、色也浅黄,称金丝。


都是脏东西的浸入,或者说历史的附着,有点像包浆渗入到裂纹处的感觉。

认真观察后可知,刚刚烧出的瓷器釉面可能有少许开裂(更多的裂纹是慢慢出现的),但是绝对不会有金丝铁线。



这是叶氏哥窑新烧出的鼎式炉的釉色。


这是新出窑的产品和加工过金丝铁线的器物对比。


这是加工了金丝铁线的叶氏哥窑成品。


原来金丝铁线是人为加工成或者是包浆痕迹。

正因为未经人为加工的哥窑瓷器无金丝铁线,也同样因为出去的哥窑只有在裂纹纹有类同的土浸、金丝铁线也不明显,所以大部分研究瓷器的人只敢认定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的某些瓷器与传世的哥窑瓷器相类同,称之为类哥窑。


现在,通过对比,也经过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化验,可以肯定传世哥窑瓷器是老虎洞窑址元代的产品(至少这是哥窑瓷器烧造地之一)。



五:釉面的皱纹


鉴定哥窑瓷器还有一个重要点:即盘、洗平底类器物内底平面的皱纹。


 

这种皱纹不是每件盘、洗都有,但是是哥窑的最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皱纹有些像我们喝的牛奶、豆浆稍微放凉时其表面生成好奶皮或豆皮,经风吹起的皱纹(大家可以试一试)。除哥窑瓷器外,这种皱纹在官窑洗、盘上也可以见到。说明两个窑在装烧工艺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六:胎色与胎质


明人称:官窑与哥窑俱取土杭之凤凰山下。对传世官窑与哥窑瓷器的认识紫口铁足是两个窑瓷器的最大共同点。科技化验表明传世哥窑和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的标本相同。


但是,哥窑的胎到底如何?怎么鉴定?


 

传世的哥窑是这样的,胎色较黑。合紫金土烧后的特征。

 

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出土的标本也是黑褐色胎、胎质略松。

 

出土类哥窑瓷器标本的胎如是。


三者都是颗粒较粗、整体没有烧到瓷化,呈灰褐色。另外,胎釉结合处的线/面在放大镜下观察不平,这一点是现代工艺的仿品几乎不可能企及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